永恒国度 第721节(2/3)
来,在这之前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这些问题。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我们只管打仗,这些政务不是我们军机阁应该考虑的。只要王上一声令下,我们军方自然会第一时间奔赴战场。出现在任何区域。”
杨业最终说了一句,重新回到队列。
军不干政,政不涉军。
这是大易中最基本的一道规矩。
如杨业所说,他们军机阁只负责战争,其他的事情还需要朝臣来处理,什么时候准备好,只要给出命令就可以,他们军方不会多说半句话。
“恩,大易的扩张势在必行,我们大易的实力,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尤其是军队的实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到时候,一起前往军营就能明白。而官员的问题,孤决定,举行科举,面向整个大易所有人族百姓,只要有足够的才能,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不管是一城之主,还是各种职位,都不会有任何吝啬。”
易天行略微沉吟后说道。
扩张,他是在心中已经有了决定的事情。现在的机会很好。大易可以说是空前强大,而周边的异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折损过强者,有些甚至是元气大伤,这样的情况下,不扩张,岂不是错失大好机会。是不可取的。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而今,趁此机会,正好推出科举之事。
科举,是整个华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变革,科举的出现,打破世家对王朝的垄断,将世家的影响力,削弱到最低点。让普通寒门能有机会成为人上人。走上人生巅峰。
在大易中,建立各种学堂,学院,以及最终的不朽学宫。已经算是一种出人头地的途径,成为不朽学宫的学子,无疑,就是人才,出来后,愿意加入大易,出仕的话,自然能进入朝堂。
现在,科举,就是另外一条道路。面向所有人才的一次通天之路。
与学宫体系加在一起,可以让东海遗珠的事情尽量少发生。
第941章 科举变革
“科举?”
这件事提出来,顿时,大殿中为之一静,随即,一个个脸上露出会意之色。
不管有没有经历过科举,对于科举的好处,都是很清楚,藏经阁中,有关科举的事宜,相关的书籍都不在少数,虽然,科举有可能挑选出一些书呆子,但毫无疑问,科举中一样会挑选出真正的顶尖大才。何况,易天行想要的科举,并不只是挑选出书呆子,是需要挑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考的可不仅仅只是文采而已。
这些大殿中的各大朝臣纷纷露出一丝赞同。
“科举之事势在必行,一旦选择扩张,后续人才储备必须第一时间到位,这是最为重要的,我赞同这一点。不过,如何举行,究竟考什么,还需要仔细参详。”
黄承彦开口说道:“在藏经阁中,臣也了解过科举的各种事宜,正常的科举,考验的是四书五经,圣贤经典,或许有治世策论,但说一千道一万,依旧只是书生空想,空口白牙,笔下春秋,在历史上证明,这种科举选出的人才,还是有其弊端。与我大易注重实践才能对比,是有所差异的。”
根据历史中所得知的情况。这些通过科举而成功脱颖而出的进士,很快就可以主政一方,处理政务时,刚开始,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往往让所主政的区域变得极为混乱,因为这些人,在以前,只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心中的道理,全部都是从书中而来。
往往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连五谷放在面前,都未必能分的清楚。对于民生之事,那是了解的少之又少,这样的人主政一方,要是不出问题,那简直就是屈指可数。十分稀少,是很难得的事情,不知道多少科举出来的官员,在进入官场后,因为政事的艰难,最终,走上贪婪腐朽的道路。让地方上完全变得一片混乱。
虽然,这种事情不能说绝对,可这跟他们不懂民生的事情脱不开关系。
大易王朝中,是要以仙城镇压千里荒野,在荒野中存在的异族部落,凶兽凶禽,各种怪物,都不在少数,若是将这样的仙城交给一些政事狗屁不通的所谓‘人才’来执掌,毫无疑问,肯定会出大问题,这不是和平时代,而是真正的乱世,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
所以,黄承彦对于正常以文采来挑选人才的做法,还是抱着一点迟疑的态度。
“科举有好有坏,但事情必须要看两面性。科举之所以能在各大王朝中生存下去,甚至是被不断的延续,那其存在,就有其道理。有才学之人,才能明事理。才能痛政令。就好比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杀敌,同样,也可以伤己,你不可能因为它有可能伤害到自己,就不用它,这显然是不对的。”
贾诩笑着说道。
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就看如何去权衡其中的利弊。
而这,恰恰就是大易所需要去做的。
而大殿中,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有赞同,有表示顾虑的,但对于科举之事,还是表现出一种赞同的态度。在很多人心中,科举还是深入人心的,就好比是在后世中,高考也是深入人心。被整个社会都当做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来对待。在高考期间,一切
“我们只管打仗,这些政务不是我们军机阁应该考虑的。只要王上一声令下,我们军方自然会第一时间奔赴战场。出现在任何区域。”
杨业最终说了一句,重新回到队列。
军不干政,政不涉军。
这是大易中最基本的一道规矩。
如杨业所说,他们军机阁只负责战争,其他的事情还需要朝臣来处理,什么时候准备好,只要给出命令就可以,他们军方不会多说半句话。
“恩,大易的扩张势在必行,我们大易的实力,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尤其是军队的实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到时候,一起前往军营就能明白。而官员的问题,孤决定,举行科举,面向整个大易所有人族百姓,只要有足够的才能,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不管是一城之主,还是各种职位,都不会有任何吝啬。”
易天行略微沉吟后说道。
扩张,他是在心中已经有了决定的事情。现在的机会很好。大易可以说是空前强大,而周边的异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折损过强者,有些甚至是元气大伤,这样的情况下,不扩张,岂不是错失大好机会。是不可取的。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而今,趁此机会,正好推出科举之事。
科举,是整个华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变革,科举的出现,打破世家对王朝的垄断,将世家的影响力,削弱到最低点。让普通寒门能有机会成为人上人。走上人生巅峰。
在大易中,建立各种学堂,学院,以及最终的不朽学宫。已经算是一种出人头地的途径,成为不朽学宫的学子,无疑,就是人才,出来后,愿意加入大易,出仕的话,自然能进入朝堂。
现在,科举,就是另外一条道路。面向所有人才的一次通天之路。
与学宫体系加在一起,可以让东海遗珠的事情尽量少发生。
第941章 科举变革
“科举?”
这件事提出来,顿时,大殿中为之一静,随即,一个个脸上露出会意之色。
不管有没有经历过科举,对于科举的好处,都是很清楚,藏经阁中,有关科举的事宜,相关的书籍都不在少数,虽然,科举有可能挑选出一些书呆子,但毫无疑问,科举中一样会挑选出真正的顶尖大才。何况,易天行想要的科举,并不只是挑选出书呆子,是需要挑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考的可不仅仅只是文采而已。
这些大殿中的各大朝臣纷纷露出一丝赞同。
“科举之事势在必行,一旦选择扩张,后续人才储备必须第一时间到位,这是最为重要的,我赞同这一点。不过,如何举行,究竟考什么,还需要仔细参详。”
黄承彦开口说道:“在藏经阁中,臣也了解过科举的各种事宜,正常的科举,考验的是四书五经,圣贤经典,或许有治世策论,但说一千道一万,依旧只是书生空想,空口白牙,笔下春秋,在历史上证明,这种科举选出的人才,还是有其弊端。与我大易注重实践才能对比,是有所差异的。”
根据历史中所得知的情况。这些通过科举而成功脱颖而出的进士,很快就可以主政一方,处理政务时,刚开始,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往往让所主政的区域变得极为混乱,因为这些人,在以前,只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心中的道理,全部都是从书中而来。
往往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连五谷放在面前,都未必能分的清楚。对于民生之事,那是了解的少之又少,这样的人主政一方,要是不出问题,那简直就是屈指可数。十分稀少,是很难得的事情,不知道多少科举出来的官员,在进入官场后,因为政事的艰难,最终,走上贪婪腐朽的道路。让地方上完全变得一片混乱。
虽然,这种事情不能说绝对,可这跟他们不懂民生的事情脱不开关系。
大易王朝中,是要以仙城镇压千里荒野,在荒野中存在的异族部落,凶兽凶禽,各种怪物,都不在少数,若是将这样的仙城交给一些政事狗屁不通的所谓‘人才’来执掌,毫无疑问,肯定会出大问题,这不是和平时代,而是真正的乱世,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
所以,黄承彦对于正常以文采来挑选人才的做法,还是抱着一点迟疑的态度。
“科举有好有坏,但事情必须要看两面性。科举之所以能在各大王朝中生存下去,甚至是被不断的延续,那其存在,就有其道理。有才学之人,才能明事理。才能痛政令。就好比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杀敌,同样,也可以伤己,你不可能因为它有可能伤害到自己,就不用它,这显然是不对的。”
贾诩笑着说道。
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就看如何去权衡其中的利弊。
而这,恰恰就是大易所需要去做的。
而大殿中,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有赞同,有表示顾虑的,但对于科举之事,还是表现出一种赞同的态度。在很多人心中,科举还是深入人心的,就好比是在后世中,高考也是深入人心。被整个社会都当做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来对待。在高考期间,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