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君主立宪(1/2)
中书省府衙内,作为新任主簿唐钰在衙役的指引下走进了参知政事王安石平日里处理公文的偏厅。
抬头见到唐钰进门,王安石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朱砂笔,微笑着站起身,在唐钰施礼之后,示意进屋奉茶的仆役退下,这才拉着唐钰在方桌旁坐下:“贤侄此番进京一路辛苦,只是老夫这里求才若渴,这才请王爷特批了公文,只是贤侄未有功名,也只能屈就主簿之职,还望莫嫌官小才是。”
“小子得罪了沐家,本以为只能举家逃避追杀,今日能坐在此处,多亏了王爷与大人赏识,心中只有感恩,哪会嫌弃什么官大官小。”
两人交谈了几句,唐钰便告辞出门,忽的被人拍了肩膀:“唐兄来了京城也不来找我,实在不够意思。”
唐钰转头一看,来人竟是王安石次子王旁:“怎么你也来了汴京?”
“你离了广陵,我留下还有什么意思。”王旁一把抱住唐钰的肩膀,“走,你我兄弟多日不见,自然要去喝一杯的。”
运来楼二楼的雅间内,唐钰与王旁相对而坐,酒菜上齐之后,两人聊了些家常,王旁这才凝眉正色道:“当日离开广陵时,你曾经向我说过一句话,我天生愚笨,也不知其中深意,今日得见,自然是想问个明白。”
终于还是绕回了正题,唐钰思索了片刻,这才回道:“若是我没猜错,令尊大人是在筹划变法之事吧。”
王旁的脸上稍稍一滞,转瞬便恢复了原有的神色,如今大宋国力渐衰,若再不变法,只怕万里江山将被胡人所占,为了推动变法,近两年来他爹与他哥哥王雱也推行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法令,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父子的目的,唐钰能够察觉,也在情理之中。
“你的意思是说,我爹的变法不切实际?”
听了他的问话,唐钰会心一笑,这必然是王安石派来取经的使者无疑了:“你我既以兄弟相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若世伯的变法不从根本上变通,那最终的结局也只是数年前范仲淹范公所推行的庆历新政的翻版。”
庆历新政是庆历年间宋仁宗授命副相范仲淹推行的一项政治改革,虽然此次新政改革了吏治,提高了庆历年间的行政效率,改善了北宋的政治腐败,但是终究因为贤侄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王旁皱眉沉思:“颍王有治国之大才,他日登上皇位,自然是我等最大的依仗,相信由颍王颁布新令,朝臣莫敢不从吧。”
唐钰摇摇头:“当年范公也是得了仁宗皇帝的支持,结果依旧是失败,这说明什么?”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民为贵,君为轻的道理,世伯不懂?”
“嗯?”王旁愣了一愣,忽而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正色道,“隔墙有耳,你这是想造反吗?”
“想要改变一个日益腐朽的朝廷,唯一的办法便是釜底抽薪,另起炉灶。不过我如今身为中书省主簿,食君之禄自然要做到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更不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么我的建议,你还听不听?”
王旁蹙了蹙眉,他也意识道唐钰已经知道自己此番与他会面的目的,索性也不再遮掩:“你且说来听听。”
“所谓民为重,君为轻,自然是说一个国家的构成是平民而非君主,因而控制了平民,便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如何控制平民?文治武功只是表面功夫,正真能够控制人的是思想。”
“这世上有三个人分别是西方世界的耶和华、阿拉伯帝国的默罕默德以及天竺的释迦牟尼,他们所创立的教派传播最广受众最多,从而成为被统治者利用为民众洗脑的教派,当然,我大宋自然也是有这样的教派,便是孔子所创的儒教。只是儒家叫人‘以仁为本’,却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今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创立一个类似教会一般的组织,大量吸收平民百姓,宣传思想,建立信仰,如此才能力保变法的顺利推行。”
说这些话的时候,唐钰也在暗暗心惊,若是自己的话被他爹王安石付诸实践,那这便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政党了吧。
“那下一步呢?”
“这第二步,便是建立私有武装,曾经……呃,有一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队支持的变法都只是一纸空文。这支武装不属于朝廷中军队的任何一支,而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力量。”
只要王安石能够拉起这一面大旗,唐钰有十足的信心将这支军队打造为整个大宋,乃至整个民族战无不胜的劲旅。
王旁苦笑着摇头:“整个朝廷拥有百万大军,即便我们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只怕也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而已。”
“这便取决于第一步的成败了,只要吸收到足够多的教会成员,百万大军又如何,况且明面上我们所倚靠的依旧是颍王殿下,武装只是用来对付反对派而已,又怎会与朝廷的大军正面碰撞。”
王旁点点头,继续问:“那……接下来如何做?”
“等到时机成熟,挟天子以令诸侯,别以为得到皇帝的支持便是高枕无忧了,要知道人心善变,只有真正控制了皇帝,变法才能长久下去。”
听到此处,王旁也不由得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抬头见到唐钰进门,王安石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朱砂笔,微笑着站起身,在唐钰施礼之后,示意进屋奉茶的仆役退下,这才拉着唐钰在方桌旁坐下:“贤侄此番进京一路辛苦,只是老夫这里求才若渴,这才请王爷特批了公文,只是贤侄未有功名,也只能屈就主簿之职,还望莫嫌官小才是。”
“小子得罪了沐家,本以为只能举家逃避追杀,今日能坐在此处,多亏了王爷与大人赏识,心中只有感恩,哪会嫌弃什么官大官小。”
两人交谈了几句,唐钰便告辞出门,忽的被人拍了肩膀:“唐兄来了京城也不来找我,实在不够意思。”
唐钰转头一看,来人竟是王安石次子王旁:“怎么你也来了汴京?”
“你离了广陵,我留下还有什么意思。”王旁一把抱住唐钰的肩膀,“走,你我兄弟多日不见,自然要去喝一杯的。”
运来楼二楼的雅间内,唐钰与王旁相对而坐,酒菜上齐之后,两人聊了些家常,王旁这才凝眉正色道:“当日离开广陵时,你曾经向我说过一句话,我天生愚笨,也不知其中深意,今日得见,自然是想问个明白。”
终于还是绕回了正题,唐钰思索了片刻,这才回道:“若是我没猜错,令尊大人是在筹划变法之事吧。”
王旁的脸上稍稍一滞,转瞬便恢复了原有的神色,如今大宋国力渐衰,若再不变法,只怕万里江山将被胡人所占,为了推动变法,近两年来他爹与他哥哥王雱也推行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法令,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父子的目的,唐钰能够察觉,也在情理之中。
“你的意思是说,我爹的变法不切实际?”
听了他的问话,唐钰会心一笑,这必然是王安石派来取经的使者无疑了:“你我既以兄弟相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若世伯的变法不从根本上变通,那最终的结局也只是数年前范仲淹范公所推行的庆历新政的翻版。”
庆历新政是庆历年间宋仁宗授命副相范仲淹推行的一项政治改革,虽然此次新政改革了吏治,提高了庆历年间的行政效率,改善了北宋的政治腐败,但是终究因为贤侄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王旁皱眉沉思:“颍王有治国之大才,他日登上皇位,自然是我等最大的依仗,相信由颍王颁布新令,朝臣莫敢不从吧。”
唐钰摇摇头:“当年范公也是得了仁宗皇帝的支持,结果依旧是失败,这说明什么?”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民为贵,君为轻的道理,世伯不懂?”
“嗯?”王旁愣了一愣,忽而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正色道,“隔墙有耳,你这是想造反吗?”
“想要改变一个日益腐朽的朝廷,唯一的办法便是釜底抽薪,另起炉灶。不过我如今身为中书省主簿,食君之禄自然要做到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更不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么我的建议,你还听不听?”
王旁蹙了蹙眉,他也意识道唐钰已经知道自己此番与他会面的目的,索性也不再遮掩:“你且说来听听。”
“所谓民为重,君为轻,自然是说一个国家的构成是平民而非君主,因而控制了平民,便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如何控制平民?文治武功只是表面功夫,正真能够控制人的是思想。”
“这世上有三个人分别是西方世界的耶和华、阿拉伯帝国的默罕默德以及天竺的释迦牟尼,他们所创立的教派传播最广受众最多,从而成为被统治者利用为民众洗脑的教派,当然,我大宋自然也是有这样的教派,便是孔子所创的儒教。只是儒家叫人‘以仁为本’,却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今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创立一个类似教会一般的组织,大量吸收平民百姓,宣传思想,建立信仰,如此才能力保变法的顺利推行。”
说这些话的时候,唐钰也在暗暗心惊,若是自己的话被他爹王安石付诸实践,那这便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政党了吧。
“那下一步呢?”
“这第二步,便是建立私有武装,曾经……呃,有一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队支持的变法都只是一纸空文。这支武装不属于朝廷中军队的任何一支,而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力量。”
只要王安石能够拉起这一面大旗,唐钰有十足的信心将这支军队打造为整个大宋,乃至整个民族战无不胜的劲旅。
王旁苦笑着摇头:“整个朝廷拥有百万大军,即便我们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只怕也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而已。”
“这便取决于第一步的成败了,只要吸收到足够多的教会成员,百万大军又如何,况且明面上我们所倚靠的依旧是颍王殿下,武装只是用来对付反对派而已,又怎会与朝廷的大军正面碰撞。”
王旁点点头,继续问:“那……接下来如何做?”
“等到时机成熟,挟天子以令诸侯,别以为得到皇帝的支持便是高枕无忧了,要知道人心善变,只有真正控制了皇帝,变法才能长久下去。”
听到此处,王旁也不由得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