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唐钰的野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钰的故事宛如当头棒喝,令祝浪豁然开朗。虽然黝黑粗狂的脸色看不出什么异样,众人却能清楚地感觉到到,这位大汉已有羞愧之色。
    明州水师发展如此迅猛,完全是因为唐钰在背后支持,每次与兄弟们推心置腹之时,众人都有跟随唐钰之意,唐钰聪明如斯,又有如掌心雷这般犀利的武器,即便是颠覆宋室自己做皇帝,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唐钰忠于大宋,如今朝廷对他不公,令他逃遁千里,只能在这三权交汇的渡口镇暂避朝廷的锋芒,却还是不愿揭竿而起。
    他不愿挑起中原战火,却对大宋周边的异族提防戒备,只要对方稍有异动,便全力扑杀,由此看来,唐钰并非厌战之人,而是不愿意中原狼烟四起血流成河。
    那对大宋虎视眈眈的辽国与总想占些便宜的西夏呢?为何不直接推倒这两个政权完成一统?
    “无论是西夏、大辽,亦或是吐蕃、大理,各民族均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辽人喜欢放牧,大理人喜欢种花,目前来看,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是不可调和的,与其强行掺杂于一处,势必会引起骚乱,不如各自为政,维持表面上的平衡,各族自行发展,远比摩擦不断来得好的多。”
    在各民族没有完全融合之前,统一似乎并非一件好事,强悍如盛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征战四方,万邦来朝,最终还不是落得个四分五裂的下场。
    唐钰的话似乎颇有道理,在场众人都不自觉地颔首赞同,云焕沉声问道:“依钰儿之见,要如何完成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呢?”
    唐钰微微一笑:“最简单的办法,开放各地城池,与各个政权达成经济合作。”
    让辽人穿宋人的衣服,让宋人骑辽人的马匹,让中原的传统传入西域,让边塞的风俗融入江南。
    两地互通有无,宋人可以去辽国体验牧民的生活,辽人可以来宋国感受鱼米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磨去各民族固有的棱角,从内心深处接受外族的存在。
    “在不动干戈的情况下慢慢完成民族融合,达到最后的统一,这便是我所追寻的目标。”
    唐钰的高谈阔论,令云家一老五少均倒吸了一口凉气,唐钰的这条路,似乎远比以武力征服来得艰难曲折得多啊。
    面对质疑,唐钰却不以为意,在如今这个时代,他的话自然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宋人与辽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种族歧视是每一个人自出生之日开始便根深蒂固的存在,又怎会因为区区一个“互通有无”便能够慢慢消除?大唐有丝绸之路,结果又是如何?
    以他们的见识,自然无法参悟,作为接受过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唐钰,却有着人类一千多年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积累,新世纪的中国,有足足五十六个民族和平共存,他不相信,北宋的百姓便容不下其他种族?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加紧建设城防,只有先行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说那些不着边际的狂语。
    对于唐钰的话,祝浪似懂非懂,却不愿参悟,他只知道唐钰不愿以武力征服其他政权,更不会推翻宋室自己做皇帝,况且唐钰还给了他更为艰巨的任务,便是替大宋守护国门,令周边的魑魅魍魉不敢越雷池半步。
    送走了归心似箭不愿多留的祝浪一行人,唐钰与云焕商议建设水泥工坊一事,当日云府遭到抄家,全部的家当都被折现换成了银子一同被押往京城,自然也被祝浪劫下,如今被搬入了渡口镇,这笔银子实实在在解了唐钰的燃眉之急,至少在半年之内,他没有后顾之忧。
    虽然今日的祸事是由唐钰所起,云焕却感觉老怀为安,此次云家劫难,使得云家牢牢抱成一团,五兄弟共渡难关,今后的云家自然还会东山再起,届时只会更加强大。
    因此,云焕决定全力支持唐钰,兄弟五人更是毫无二话。在设计工坊时,唐钰对工艺进行了稍许改进,添加了几种辅料,借以提高水泥的质量。
    唐钰相信,这一批新出炉的产品可以不再称为水泥,而是混凝土了。
    对于水泥工坊的建设,云家轻车熟路,唐钰无需太过挂心,如今摆放在面前的头等大事只是城墙的建设,在夏岳山的主持之下,墙角已然开挖,只是令唐钰口喷一口老血的是,在垒砌墙角时,夏岳山忘了铺设下水设施。
    好在渡口镇西高东低,有着天然的斜势,届时只需在城墙上预留排水口,再将城内的地基垫高,想来应该可以解决雨后积水的问题。
    唐钰正在视察工地,虎子的身影由远及近:“永安镖局的沈涪总镖头在指挥所等候。”
    “沈涪?”唐钰皱了皱眉,随即想起夏岳山说过一月之前,沈涪从镇内拉走了第三批送往幽州的掌心雷,只是当时自己已然解散新军,从云州城外撤离,并未收到这一批补给,只是沈涪办事牢靠为人小心,两批货都未曾出了岔子,想来这第三批也还在他的手中,此刻沈涪的突然到访,令唐钰的心中一乱,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袭上心头。
    沈涪带来的消息果然不太好,却又不算太坏。
    原来第三批久久未曾露面的补给是被柴奕抢走,而沈涪却也机智,在货物被夺之后,不但没有丢了性命,还从柴奕那里讨回了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