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神探 第30节(2/2)
原因。
当地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明显,午间阳光直射时,地面温度接近四十度,而夜间气温又会降到十到十五度左右。
案发现场是一栋别墅,女死者中弹后倒在了落地窗前,而落地窗朝向西南方,窗帘是敞开的状态。
如此一来,沙漠地带的午后日照便会携着高温与暑气照到女死者的遗体上,令她的体温升高,变成最合适细菌生长的温床。
而凶手是在玄关的角落吞枪自杀的,那儿刚好是楼梯与墙壁的夹角,完全照不到太阳光,比起被害人所在的位置,显然要凉快上不少。
加之女死者体态较为丰满,凶手则高挑消瘦,二者体型的差别更加大了遗体腐败速度的差异,才会造成这种明明两具尸体同处一屋,直线距离只有七米,腐败程度却相差了足足一天的奇特现象。
因为报案时间是在黄昏,探员和法医第一次进入凶案现场时,太阳早就下山了,他们便未曾留意到落地窗的朝向,自然也不会考虑到日照对尸体腐败速度的影响了。
所以说,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学中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法。它的结果不可能十分精确,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比侦探小说里写的“常识”要困难和深奥得多。
回到叶怀睿他们正在调查的白骨尸上。
这具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而软化、液化,基本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已然脱落,仅留下一具枯骨而已。
通常情况下,尸体埋在土壤中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软组织便会变成泥浆一般的灰污色,很容易便会液化脱落,白骨化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大约掩埋十年以上的尸骨才会完全干涸,再过三百年,尸骨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就会变得轻而易碎。
但事实上,白骨化的进程也受很多因素影响。
例如温度、土壤性质、掩埋深度、棺木的密封性等等等等。
暴露在空气里的尸体比完全浸泡在水下的尸体更容易变成白骨,而泡在水里的尸体又比埋在泥土里的尸体烂得更快。
若是有昆虫的参与,这个进程会快上加快。比方说,在合适的条件下,苍蝇的幼虫甚至能在一周就将一具成年人的尸体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而相反的情况下,如果尸体本身较不易腐败,又在一个密封性好的干燥环境中保存的话,白骨化的进程则会慢到令人震惊。
各类玄幻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
古墓里挖出一具千年女尸,开棺时见其脸色红润、肌肤细腻,容颜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可惜绝世芳容终不能长久,肉身一见风便迅速腐朽,很快便烂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当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提供这等千年不朽的女尸样本,但在一定条件下,遗体在地下埋了数年甚至数十年,依然保存良好的情况并不罕见。
有一个案子,新生儿刚降生便被残忍扼死了。
他小小的遗体被层层包裹,然后塞进塑料袋里,最后装进了一只密封性很好的聚乙烯箱子里,埋到了荒地里。
新生儿未曾进食,肠道内细菌很少,加之遗体保存的环境能有效隔绝外部空气与水分进入,二者加成之下,待到十年之后,孩子的尸体被重新挖出来的时候,身上还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软组织。
这具尸体是叶怀睿他们亲手挖出来的,自然了解它的掩埋环境。
尸体埋得不深,只有一张篷布包裹,埋尸地的土壤湿润疏松,金城又常年温暖多雨,尸体的白骨化速度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加之骨骸上几乎已没有软组织残留,可称完全干涸,是以当时黄警官询问时,叶法医才会说,这人死了起码得有十年以上了。
然而“十年以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区间。
仅仅依靠尸体现象,实在无法将时间推测得更加精确了。
好在还有其他的线索。
白骨尸的下颌右侧的第一磨牙是合金假牙,这种材质的假牙和镶嵌方式现在已经几乎找不着了,反倒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金牙满大街的牙科诊所都能镶。
“不过,就算是假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
章明明一边给下颌骨拍照,一边说道:
“毕竟人可能刚装上假牙就死了,又或者,死前假牙已经在他嘴里安了十年了。”
“没错。”
叶怀睿点了点头,“所以,这里有另一项更有趣的证据。”
他朝章明明晃了晃手里的几页a4纸,“是死者口袋里的东西。”
先前他们将死者的衬衣内袋剪下来之后,就连同里面的纸币,还有在裤袋里发现的钢镚和筹码,一并送到隔壁物证那边去了,刚刚才拿到鉴定结果。
“尸体口袋里揣的是由大西洋银行发行的81年版金城币,面额分别是两张一百、一张五十以及三张十元和四张五元;硬币也是81年版的,一个一元,一个五十分。”
“唔……这就很有趣了。”
章明明好歹是在金城生活了三十二年的土著,对金城本地的货币历史还是有点儿了解的。
“我没记错的话,这版是82年一月发行的吧?”
当地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明显,午间阳光直射时,地面温度接近四十度,而夜间气温又会降到十到十五度左右。
案发现场是一栋别墅,女死者中弹后倒在了落地窗前,而落地窗朝向西南方,窗帘是敞开的状态。
如此一来,沙漠地带的午后日照便会携着高温与暑气照到女死者的遗体上,令她的体温升高,变成最合适细菌生长的温床。
而凶手是在玄关的角落吞枪自杀的,那儿刚好是楼梯与墙壁的夹角,完全照不到太阳光,比起被害人所在的位置,显然要凉快上不少。
加之女死者体态较为丰满,凶手则高挑消瘦,二者体型的差别更加大了遗体腐败速度的差异,才会造成这种明明两具尸体同处一屋,直线距离只有七米,腐败程度却相差了足足一天的奇特现象。
因为报案时间是在黄昏,探员和法医第一次进入凶案现场时,太阳早就下山了,他们便未曾留意到落地窗的朝向,自然也不会考虑到日照对尸体腐败速度的影响了。
所以说,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学中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法。它的结果不可能十分精确,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比侦探小说里写的“常识”要困难和深奥得多。
回到叶怀睿他们正在调查的白骨尸上。
这具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而软化、液化,基本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已然脱落,仅留下一具枯骨而已。
通常情况下,尸体埋在土壤中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软组织便会变成泥浆一般的灰污色,很容易便会液化脱落,白骨化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大约掩埋十年以上的尸骨才会完全干涸,再过三百年,尸骨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就会变得轻而易碎。
但事实上,白骨化的进程也受很多因素影响。
例如温度、土壤性质、掩埋深度、棺木的密封性等等等等。
暴露在空气里的尸体比完全浸泡在水下的尸体更容易变成白骨,而泡在水里的尸体又比埋在泥土里的尸体烂得更快。
若是有昆虫的参与,这个进程会快上加快。比方说,在合适的条件下,苍蝇的幼虫甚至能在一周就将一具成年人的尸体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而相反的情况下,如果尸体本身较不易腐败,又在一个密封性好的干燥环境中保存的话,白骨化的进程则会慢到令人震惊。
各类玄幻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
古墓里挖出一具千年女尸,开棺时见其脸色红润、肌肤细腻,容颜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可惜绝世芳容终不能长久,肉身一见风便迅速腐朽,很快便烂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当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提供这等千年不朽的女尸样本,但在一定条件下,遗体在地下埋了数年甚至数十年,依然保存良好的情况并不罕见。
有一个案子,新生儿刚降生便被残忍扼死了。
他小小的遗体被层层包裹,然后塞进塑料袋里,最后装进了一只密封性很好的聚乙烯箱子里,埋到了荒地里。
新生儿未曾进食,肠道内细菌很少,加之遗体保存的环境能有效隔绝外部空气与水分进入,二者加成之下,待到十年之后,孩子的尸体被重新挖出来的时候,身上还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软组织。
这具尸体是叶怀睿他们亲手挖出来的,自然了解它的掩埋环境。
尸体埋得不深,只有一张篷布包裹,埋尸地的土壤湿润疏松,金城又常年温暖多雨,尸体的白骨化速度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加之骨骸上几乎已没有软组织残留,可称完全干涸,是以当时黄警官询问时,叶法医才会说,这人死了起码得有十年以上了。
然而“十年以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区间。
仅仅依靠尸体现象,实在无法将时间推测得更加精确了。
好在还有其他的线索。
白骨尸的下颌右侧的第一磨牙是合金假牙,这种材质的假牙和镶嵌方式现在已经几乎找不着了,反倒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金牙满大街的牙科诊所都能镶。
“不过,就算是假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
章明明一边给下颌骨拍照,一边说道:
“毕竟人可能刚装上假牙就死了,又或者,死前假牙已经在他嘴里安了十年了。”
“没错。”
叶怀睿点了点头,“所以,这里有另一项更有趣的证据。”
他朝章明明晃了晃手里的几页a4纸,“是死者口袋里的东西。”
先前他们将死者的衬衣内袋剪下来之后,就连同里面的纸币,还有在裤袋里发现的钢镚和筹码,一并送到隔壁物证那边去了,刚刚才拿到鉴定结果。
“尸体口袋里揣的是由大西洋银行发行的81年版金城币,面额分别是两张一百、一张五十以及三张十元和四张五元;硬币也是81年版的,一个一元,一个五十分。”
“唔……这就很有趣了。”
章明明好歹是在金城生活了三十二年的土著,对金城本地的货币历史还是有点儿了解的。
“我没记错的话,这版是82年一月发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