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2/3)
愿留下用膳,那就回府再吃午饭也行。
然而清王这下是彻底失望不满了,冷眼看着他:陛下真就为了这么个媚上的小人,而置社稷于不顾?
第16章
叔父慎言!景御眼底浮现一丝戾气,面无表情地道。
清王却半点面子都不给他,直接冷笑一声:微臣可当不起陛下这声叔父!
叔父非要跟孤闹到这程度?
微臣不敢。微臣既然看清陛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微臣教导过的太子储君,又怎么敢跟陛下闹呢?
微臣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府中上下着想着想。要是陛下一个不高兴,把微臣阖府上下都斩了,那微臣可就是罪人了。
毕竟陛下连弑父戮亲这等大逆不道罔顾人伦的事都做得问心无愧,坑杀敌军伏尸百万眼都不眨,动辄将那些不顺陛下之意的大臣抄家问斩,想必下旨抄斩微臣一家,也就是轻飘飘一句话的事。
这些话可谓满满的都是讽刺了。
不说景御这个被讽刺的当事人,就是楚凤岐这个无关之人听着都觉得格外逆耳。
而且清王所说这些也并不都是事实,是加上了清王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猜测。
先不说景御是误杀先皇,就算景御真想杀,那也是先皇处处相逼在先。先皇那个渣渣演了那么多年的戏骗景御,不顾父子之情设计诬陷景御合同镇国公府一起谋逆,废除景御太子之位,将景御关押天牢,甚至冷眼旁观爱子四皇子在天牢中折磨景御就这一项,先皇已经不配为父。
而且之后先皇在景御脱险前往北疆战场后,还几次派人刺杀。甚至在景御打了胜仗想要一鼓作气灭了北狄时,连下几道圣旨逼景御回京城,怕景御声名更盛威胁皇位,更是想要把景御困在京城除掉景御。
景御带兵凯旋后在除夕夜逼宫篡位,那也是先皇本想借着除夕夜景御进宫时除掉景御。
先皇不顾父子之情几次三番加害,这明晃晃的父要杀子,难道要等景御坐以待毙?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清王只觉得景御变得冷血暴戾,变得不可理喻,怎么不想想景御为什么会黑化?
经历这么多,危险重重又众叛亲离,是个正常人都会黑化,会性情大变。原本仁德温润的太子储君再不做出改变,难道是等着用仁义用美德去感化敌人,坐以待毙吗?
至于清王所说的另一项,说景御将那些不顺心意的大臣问斩,把原因归结于只为排除异己就是阴谋论了。被斩杀的大臣都是奸臣逆党、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没一个是无辜的。
清王说这话就过了。楚凤岐也不知自己怎么脱口而出这句话,忍不住为景御辩解。
而说出这句话后,他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
清王说看清陛下已经不是当初清王教导过的太子储君那清王可曾想过,要是陛下还固守着所谓的君子的仁德礼义,在先皇的处处威逼迫害下,焉能有命活到今日?
大胆!这话刚说出口,清王当即对他横眉怒目,先皇也是你能妄议的?
陛下都不说什么。楚凤岐寸步不让地反驳一句,又继续说道。
不说陛下是误杀先皇,就算真要杀了,那又怎样?先皇自己先几次三番迫害陛下,对陛下恨不得除之而快。先皇自己不当人父在先,怪得了陛下什么?
你你你清王气得不顾礼仪地用手指指着他一连说了三个你字,气到了极点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高高一挑眉,直视清王的瞪眼:清王只看到清王自己所以为的,却全然看不到陛下稳定北疆、攻破北狄令北狄俯首称臣的功绩,看不到陛下肃清朝堂后的效率和清正,看不到陛下治理下京城的和平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清王说出这些难听的话,他锋利的眼神如利剑一般直逼清王,无非就是仗着陛下念着情义,不会对清王怎样罢了。
好!好!好!清王被说得气炸了,陛下也是如此认为的么?
陛下就任这等牙尖嘴利的小人妄议先皇,干预朝政?
陛下当初既然千方百计满手血腥夺得皇位,现如今真就为了这等媚上的小人而不愿开枝散叶,罔顾我景家天下?
叔父一口一个小人地称呼阿岐,景御眸中隐隐露出一丝疲倦,面上却是半点不显,仿佛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甚至仍旧冷淡如初,是否想过听到清王妃被骂小人时?
这话楚凤岐听得云里雾里,如果不是景御对清王一家算是和善,他都要怀疑景御是不是在用清王妃威胁清王了。
但这话清王却听明白了。
清王跟清王妃夫妻关系恩爱和睦,是京城里少有的不纳妾也不去青楼的人。
景御这话里拿清王妃作比,可见是真的心意已决,不会有其他任何人,也就代表着不会传承有后裔。
微臣教陛下当仁君,也教过陛下要有担当。可如今看来,陛下已经全然忘了。
清王神色冷漠得像是对着陌生人:微臣等先皇忌日过后,便带着府中众人动身前往封地。
亲王前往封地算是惯例。现在亲王的封地其实都很小,只是名义上的封地,而且都离京城远,也不如京城富庶,一般是跟皇帝有嫌隙了才会被迫或主动去封地。
然而清王这下是彻底失望不满了,冷眼看着他:陛下真就为了这么个媚上的小人,而置社稷于不顾?
第16章
叔父慎言!景御眼底浮现一丝戾气,面无表情地道。
清王却半点面子都不给他,直接冷笑一声:微臣可当不起陛下这声叔父!
叔父非要跟孤闹到这程度?
微臣不敢。微臣既然看清陛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微臣教导过的太子储君,又怎么敢跟陛下闹呢?
微臣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府中上下着想着想。要是陛下一个不高兴,把微臣阖府上下都斩了,那微臣可就是罪人了。
毕竟陛下连弑父戮亲这等大逆不道罔顾人伦的事都做得问心无愧,坑杀敌军伏尸百万眼都不眨,动辄将那些不顺陛下之意的大臣抄家问斩,想必下旨抄斩微臣一家,也就是轻飘飘一句话的事。
这些话可谓满满的都是讽刺了。
不说景御这个被讽刺的当事人,就是楚凤岐这个无关之人听着都觉得格外逆耳。
而且清王所说这些也并不都是事实,是加上了清王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猜测。
先不说景御是误杀先皇,就算景御真想杀,那也是先皇处处相逼在先。先皇那个渣渣演了那么多年的戏骗景御,不顾父子之情设计诬陷景御合同镇国公府一起谋逆,废除景御太子之位,将景御关押天牢,甚至冷眼旁观爱子四皇子在天牢中折磨景御就这一项,先皇已经不配为父。
而且之后先皇在景御脱险前往北疆战场后,还几次派人刺杀。甚至在景御打了胜仗想要一鼓作气灭了北狄时,连下几道圣旨逼景御回京城,怕景御声名更盛威胁皇位,更是想要把景御困在京城除掉景御。
景御带兵凯旋后在除夕夜逼宫篡位,那也是先皇本想借着除夕夜景御进宫时除掉景御。
先皇不顾父子之情几次三番加害,这明晃晃的父要杀子,难道要等景御坐以待毙?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清王只觉得景御变得冷血暴戾,变得不可理喻,怎么不想想景御为什么会黑化?
经历这么多,危险重重又众叛亲离,是个正常人都会黑化,会性情大变。原本仁德温润的太子储君再不做出改变,难道是等着用仁义用美德去感化敌人,坐以待毙吗?
至于清王所说的另一项,说景御将那些不顺心意的大臣问斩,把原因归结于只为排除异己就是阴谋论了。被斩杀的大臣都是奸臣逆党、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没一个是无辜的。
清王说这话就过了。楚凤岐也不知自己怎么脱口而出这句话,忍不住为景御辩解。
而说出这句话后,他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
清王说看清陛下已经不是当初清王教导过的太子储君那清王可曾想过,要是陛下还固守着所谓的君子的仁德礼义,在先皇的处处威逼迫害下,焉能有命活到今日?
大胆!这话刚说出口,清王当即对他横眉怒目,先皇也是你能妄议的?
陛下都不说什么。楚凤岐寸步不让地反驳一句,又继续说道。
不说陛下是误杀先皇,就算真要杀了,那又怎样?先皇自己先几次三番迫害陛下,对陛下恨不得除之而快。先皇自己不当人父在先,怪得了陛下什么?
你你你清王气得不顾礼仪地用手指指着他一连说了三个你字,气到了极点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高高一挑眉,直视清王的瞪眼:清王只看到清王自己所以为的,却全然看不到陛下稳定北疆、攻破北狄令北狄俯首称臣的功绩,看不到陛下肃清朝堂后的效率和清正,看不到陛下治理下京城的和平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清王说出这些难听的话,他锋利的眼神如利剑一般直逼清王,无非就是仗着陛下念着情义,不会对清王怎样罢了。
好!好!好!清王被说得气炸了,陛下也是如此认为的么?
陛下就任这等牙尖嘴利的小人妄议先皇,干预朝政?
陛下当初既然千方百计满手血腥夺得皇位,现如今真就为了这等媚上的小人而不愿开枝散叶,罔顾我景家天下?
叔父一口一个小人地称呼阿岐,景御眸中隐隐露出一丝疲倦,面上却是半点不显,仿佛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甚至仍旧冷淡如初,是否想过听到清王妃被骂小人时?
这话楚凤岐听得云里雾里,如果不是景御对清王一家算是和善,他都要怀疑景御是不是在用清王妃威胁清王了。
但这话清王却听明白了。
清王跟清王妃夫妻关系恩爱和睦,是京城里少有的不纳妾也不去青楼的人。
景御这话里拿清王妃作比,可见是真的心意已决,不会有其他任何人,也就代表着不会传承有后裔。
微臣教陛下当仁君,也教过陛下要有担当。可如今看来,陛下已经全然忘了。
清王神色冷漠得像是对着陌生人:微臣等先皇忌日过后,便带着府中众人动身前往封地。
亲王前往封地算是惯例。现在亲王的封地其实都很小,只是名义上的封地,而且都离京城远,也不如京城富庶,一般是跟皇帝有嫌隙了才会被迫或主动去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