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下剧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临今天一直悄悄注意着陈云。
    上早课时昏昏欲睡,下午也经常心不在焉,老师对此频频皱眉。
    前些日子他生病了,第二次回家休息时候还定了亲事,如果不是书院老师要求,估计是不想回来的。
    或许是因为这个吗?
    对这个地主家的小儿子,顾临内心是复杂的。陈氏夫妇是吴乡出了名的大善人,别的不说,每年都出一笔钱来资助书院里因家境贫困不能进学的人,他就是受到恩惠的人之一。
    陈云对此却好像不知道一样,他并不关心这笔钱圆了哪些人继续求学的梦,有人到面前表示感激,他往往是摆摆手表示不必,并未高高在上。
    所以即便陈云性情古怪,在学子之间的口碑却是十分不错的。
    这便是有钱人家的公子了。
    顾临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十叁岁时候就寄养在一个远亲叔伯家。叔伯家是农户,守着几亩薄田,日日忙于耕作。对这个半道上的侄子,其实并看不上。
    十叁岁,已经算个小大人了,并不如小儿一般容易养熟。而且是个肩不能扛的的文弱书生,家里的活计帮不上,还要多一个人吃饭。日子久了,愈发地疏离。
    外人都说这叔叔是个厚道人,还让顾临去书院念书,自己亲儿子还在家里干农活儿呢。
    其实那是顾临自己用父母仅留的微薄遗财去念的书。叔伯家眼红很久了,发现他并不轻易被哄骗着拿出贴补自己,时常冷言冷语。
    出手抢夺倒是没有,他们还要在村里抬头做人。
    叔伯并不认为读书有什么用,吴乡这小地方,读出名堂的又有几个?不如老老实实种地来的实在。顾临要住学堂,并没有什么异议,他呆在家里不干活,反而要多准备一个人的饭。
    山长打听到顾临的处境,因为这孩子读书实在用功优秀,表示有善款可以资助他,免去束脩。
    后来又安排他兼职藏书馆夜管。节省了住宿的费用,每月还有叁十文钱的收入。
    顾临很珍惜这番机缘,读书更加用功。
    这样的自己,生病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更不用说像陈云这般,还在课堂上走神。
    顾临对陈云并无恶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的某些行为方便了自己。
    例如晚上,虽然山长说灯油钱算在书院上,但是按规矩,戌末亥初之时藏书馆关闭,自己是不愿再继续用着公用的灯油,不然会觉得自己贪得无厌。
    而闭馆前,有学子前来借阅或归还书籍,他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一登记。往往留给自己看书的时间并不多。
    每月虽有叁十文工钱,大多都用来买纸笔。节节省省只够买最便宜的低劣的灯油,这需省着用。
    在冬季,大部分学子讨厌的季节,顾临却很高兴。因为天冷,夜间来书馆的人少,他可以多看一会书。
    陈云入学后不久就爱往藏书馆跑。某天闭馆后,顾临正要阖上书馆大门,一只手从外探入。
    “那个学兄,可否通融一下?”
    陈云说自己住的地方太小了,屋内没有写字的地方,想借藏书馆的地方抄录书籍。
    “若是不介意,小弟愿自费烛火。”
    顾临默许了,刚好自己也需要不是么。
    陈云自带的灯油品质明显更高,而且安安静静地写字,并不扰人。
    顾临感觉自己沾了陈云的“光”,各种意义上来说。
    过了几日,嫌来来回回的抱着纸笔奔走麻烦,干脆把自己的用具也放在顾临这。
    “多谢顾兄借地,作为回报,这些纸、笔、墨顾兄若有需要的,还请随意取用不要推脱。”
    冬天的时候,又嫌冷,居然还搬了一个小炉子,带了碳和水壶,还邀请他一起烤火取暖。
    顾临这才惊觉藏书馆作为藏书区域而非住宅,木板墙之间的缝隙确实有点大了,外面的冷气很容易窜进来,这细皮嫩肉的小少爷当然受不了了。
    水壶里咕嘟嘟地烧着水,滚开后,陈云会倒在汤婆子里带走,再倒入两人的杯子里预备放凉喝。然后重新注满,继续煮。
    有时会拿出已经凉掉的饼子贴在盖子上加热,有时则摸出两个鸡蛋往水壶里丢,有时候是地瓜,扔在碳里烤。
    陈云说这是夜宵,并邀请他一起分食。
    “害,顾兄不要推拒,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好东西。我一个人吃怪难为情的,顾兄若是要谢我,不如帮忙留意着一些我想要的书,如何?”
    顾临答应了。
    然后他发现这位少爷所留意的书,几乎与学问经济无关,都是一些杂记,游记之类。甚至还有一些志怪传奇。
    顾临内心很复杂,那陈少爷每天安安静静地抄录的原来是这种书。
    又一次,在地瓜烤的差不多的时候,陈云搁了笔,用钳子把地瓜夹出来,用粗布一包揣在袖子里,起身欲离:
    “顾兄我先回去了,地瓜给你留了一个。”
    捧着暖和的地瓜,顾临想“拯救”一下误入歧途的陈少爷。
    然而陈少爷并不在意,还明确说自己志不在此。这下顾临也不好说什么了。
    陈云不是没注意到顾临又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