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记 第36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请父亲见谅。”
    “不必多礼。”白樘走到桌边儿,一撩衣摆,坐在靠窗的太师椅上,道:“今日听说你放了大理寺?”
    清辉转身对着他,仍是站着:“是。”
    白樘道:“可合你的意思么?”
    清辉神色平静,道:“不管放在哪里,不过都是圣上的隆恩,也是为朝廷效力罢了。儿子并不敢挑剔,只沐恩体国而已。”
    白樘听了这话,一笑颔首。
    清辉转身摸了摸那一壶茶,早就凉了,才要去叫人送茶来,白樘道:“不必忙了,我来不是为喝茶的。”
    清辉忙又袖手站着,全程却并不看白樘,只是垂着眼,极安静之态。
    白樘打量着他,虽说清辉回来后,两人也相处了几回,但是至今相看,仍有种隐隐隔阂生疏之感。
    比前几年,清辉身量长了好些,通身的气质,也并不再似少年时候那样冷清外露,坚冰寒雪似的,反而在漠然冷静之外,透出几分凝重自持,精干内敛。
    白樘眼波微动,轻轻叹了口气:“你且坐罢。”
    清辉道:“孩儿侍立就好。”
    白樘便不多言,只道:“我先前并未细问,你在会稽那段,可过的如何?”
    清辉道:“劳父亲记挂,但正如孩儿家书中所言,一切安好。”
    清辉外放会稽这几年来,虽也隔上几个月便写一封家书,可却都是寥寥几句,无非是问上请安,然后浅说几句自己安好,末了表明会尽忠体国之心,言辞大同小异,别的私事私话,冷暖喜忧,一句不提。
    白樘仍默默地看着清辉,半晌道:“你虽不言,我却也知道地方官不是好当的,定然是吃了不少苦头?比如……那几个棘手的案子。”
    清辉亦沉默片刻,才道:“父亲着实不必担心,虽如父亲所言,的确曾有难熬之时,然而庆幸的是,在我最艰难之时,也有挚友知己相伴身旁,是以竟不觉着格外苦困。”
    他本是极宁静淡然的口吻,可说到最后一句,却不禁带了一抹暖意。
    白樘眉睫微动:“你……指的是……”
    白樘自然知道清辉指的是谁,若不是很懂清辉的为人,连白樘几乎也要怀疑,当初清辉选择去会稽,是因为他“未卜先知”了。
    然而此刻,清辉眼前心底,所见所思的,却是在会稽的种种。
    比如那除夕夜的时候,在可园内,大家伙儿围着桌子痛快吃喝说话的情形。
    自打他回京以来,自然也经历过不少场合,家中的,府外的,然而却无一场一次,能让他感受到如在可园那种自由自在,畅然快活的气氛。
    那小城总是湿漉漉地青石板路,总是爬满了藤蔓的桥梁,每个人的笑颜,甚至是那雨中的芭蕉,檐首的灯笼,不紧不慢迈着八字脚经过的大白鹅……无不让他至为怀念。
    白樘见清辉面露怅然之色,便打住话头。
    可是相顾之间,却竟不知要说什么好。
    严大淼曾无意感慨过,郭司空也曾提醒过……所以,白樘并未告诉任何人的是,清辉这一次回京,的确是有他在暗中使了一分力。
    可是如今儿子就在眼前,却仿佛……面对一个陌生人般。
    只是他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尚且能淡然自持,无情无拘,可是面对清辉……这样精锐机敏、外冷而内热的孩子……
    白樘不再令自己为难,最终只说道:“既然是这样,我也就放心了。且你在外头历练这数年,的确也大有长进。只是回了京来,却绝不比外头轻快,我知道你心底有数,便不多说了。”
    清辉垂首:“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白樘起身,将行之时又道:“是了,你自回京来,始终应酬不断,只是且也要留神身子,倒换水土必然有些不适,不必强撑,得歇息之时,且好生歇息调理。”
    清辉眼中透出几分诧异,忙又低头道:“是。”
    白樘出了清辉的书房,本欲去刑部,可因方才跟清辉会面,那心思竟有些浮动难平,走了几步,却又回身往自己房中而去。
    正走到半路,忽地见迎面有一人走来。
    第339章
    这来人身长七尺,下颌一缕淡髯,正是白樘的二哥白翎,远远地见了,便笑着招呼住。
    白樘见礼过了,白翎含笑说道:“我先前听人说你回来了,还只不信。以为近了年下,你必然更加忙碌百倍……不料果然是回来了,定然是因为清辉高升之事?”
    白翎人在光禄寺里,只也做个主簿的闲职,他生性又散漫,因此跟白樘是全然不同的两类人。
    两人一问一答,说话间,白翎陪着白樘行了一段路,便又问道:“今夜在府中安歇?”
    白樘颔首道是。
    白翎见左右无人,笑说:“先前一直没顾着问,老太太寿那日,你本要歇在府中,却又匆匆去了,是为了什么?”
    此事于白樘而言,宛若奇耻大辱,何况又因此差点闹出事来,因此白樘不语。
    白翎恍若无事,低低说道:“其实我原本也不知道,是你二嫂偷偷跟我说,那夜有丫头看见你走了后,是朱姑娘从你房中出来……”
    白樘方淡淡道:“哥哥,这话不可胡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