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2/4)
起来:“谢大哥回来了,谢大哥回来了。”
“丁兄弟,走,随我进去。”谢迁伸手作了一个邀请的动作。
即来之,则安之,丁可泽三人也只得跟在谢迁身后走进树林,不到百步,丁可泽三人只觉得眼前一片豁然开朗,他们来到了一座山谷谷口,谷中人声鼎沸,足足有数百人,这些人或坐或立,多数人手中都持着兵器,正在细细擦试。
一名穿着儒衫,三十岁左右,模样有一点瘦弱之人来到谢廷面前,埋怨道:“大头领,我们晚上就要攻县城,你怎能一个人进城,万一有个闪失,我们所谋之事岂不全要落空?”
“攻县城?”那名身穿儒衫之人一句话就吓了丁可泽三人一大跳。
谢迁对于儒衫青年的埋怨毫不在意:“来,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军师赵束乡,这位是丁可泽丁兄弟,他有一位兄弟因为交上不税,被差役锁拿,眼下正关在县里大牢,丁兄弟也愿意加入义军共图大事。”
赵束乡大喜:“太好了,赵某早就听说过丁兄弟的大名,有丁兄弟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
丁可泽直到现在才知道竟然有一部人在这里图谋造反,打县城的主意,他更是从来没有说过要加入义军的打算,不过,丁可泽还是马上承认了此事:“丁某初来,还请军师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即入义军,那就是同胞兄弟,理当彼此照应。”赵束乡转向谢迁道:“头领,我所有义军三百零八名兄弟皆在此,只要头领一声令下,晚上就可以冲进城,将城中狗官人头垛下。”
“不,现在是三百一十一人了。”谢迁纠正道。
“对,是三百一十一人。”赵束乡歉意的向丁可泽三人笑了笑。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五十四章 恶战一家岭(6)
一家岭那边的交火接近尾声的时候…却见一家岭西二十五里外,一只高悬黄底大龙旗的清军队伍正在浩浩荡荡的行进着。
领头的清军手上执着两杆大旗,上面书着两个大大的‘刘’字,行伍之间倒也能够瞧出几分神采来,那排头三营士兵倒也称得上精锐,至少比起后面杂乱不堪的杂牌军,他们不但能够保持整齐的步伐,甚至行伍之间隐隐显出一定的阵法,前头便是突然遇敌也不至于立刻便陷入慌乱之中,显然那指挥之人胸腹之中颇有点墨!
“记录,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重复…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人数……约莫三千人…重复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人数约在三千…未发现伤兵,其余伤兵可能留守沙洋……重复未发现伤兵,其余伤兵可能留守沙洋…”
约莫距离这一行清军过处小路的百米开外,有一处长势茂密的杂草丛。
隐隐,从那杂草丛之间深处一个圆筒状物品,若有人离得近些瞧去,只怕立刻便能认出来,那玩意乃是千里眼,就是新军军官们口中的望远镜!
一个男音低沉的不但口中抱着数…这一处杂草丛十分的茂盛,毕竟临近长江水系,加上正处于一年中雨水最旺盛的时间段,因此这草丛中却是不止潜伏着一人,而是两个人!只要清兵不上前细看,根本难瞧其中隐秘。
而放在两人身边的,赫然还有一个木笼子,里面放着两只灰白色羽翼的信鸽。
可能是怕信鸽闹将起来引来清兵,那两只信鸽的嘴上都被绑上了一根纤细的红绳,当然,这也是革命军情报司的联络暗号之一!
这两人,正是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情报司的两员情报官,他二人于几日前跟随情报司李东来麾下的另一员干将南下,负责监督襄阳南下清军。
“明白,全部记录…还有吗?”
手上拿着一杆铅笔快速的记下了同伴观察到的情报之后,其中一人低声提醒了一声,他一抬起头,只见一张略显黝黑的年轻脸庞上尽是疲惫、汉水以及一个个蚊蝇毒虫叮咬过后留下的疙瘩,嘴唇也干裂了几道口子。
“再等等……还没看到对方有多少火炮、机枪呢!”
举着望远镜的另一人看到那长长的队伍才不过有一营路过了他们这里,心里估摸着火炮等武器应该被安置在行伍中央的他也是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然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回头看向同伴。
“怎么样,小六。跟你说跟着老大他们去宜昌才是最舒服的事情,虽然要穿过几处清军封锁的重镇十分困难,不过比起咱们这边却也说得上舒服…”
他笑了笑,“你啊,十几个小时没睡了吧。回头等咱们军政府击溃了南下清军之后,去跟老大说一声,咱们好好睡上两天吧!”
他打了个哈欠,不过却十分谨慎的又拿过那望远镜往百米外的小路上正在行军的清兵看了一眼,发现还是没有火炮的影子之后,才打了个哈欠,按了按人中给自己提神。
“四哥…老大他们为什么要去宜昌啊?”
被他称之为小六的是个明显年龄不大的年轻人,相比他这个08年入伍的老兵,今天年初才进来的小六太年轻了,不过人倒是勤快,起码这几天的苦日子折腾的,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挺过来。
叹了口气,他是第一批被招募进情报司的老人了,虽然也就只比后面的两批早不了几天,但是在
“丁兄弟,走,随我进去。”谢迁伸手作了一个邀请的动作。
即来之,则安之,丁可泽三人也只得跟在谢迁身后走进树林,不到百步,丁可泽三人只觉得眼前一片豁然开朗,他们来到了一座山谷谷口,谷中人声鼎沸,足足有数百人,这些人或坐或立,多数人手中都持着兵器,正在细细擦试。
一名穿着儒衫,三十岁左右,模样有一点瘦弱之人来到谢廷面前,埋怨道:“大头领,我们晚上就要攻县城,你怎能一个人进城,万一有个闪失,我们所谋之事岂不全要落空?”
“攻县城?”那名身穿儒衫之人一句话就吓了丁可泽三人一大跳。
谢迁对于儒衫青年的埋怨毫不在意:“来,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军师赵束乡,这位是丁可泽丁兄弟,他有一位兄弟因为交上不税,被差役锁拿,眼下正关在县里大牢,丁兄弟也愿意加入义军共图大事。”
赵束乡大喜:“太好了,赵某早就听说过丁兄弟的大名,有丁兄弟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
丁可泽直到现在才知道竟然有一部人在这里图谋造反,打县城的主意,他更是从来没有说过要加入义军的打算,不过,丁可泽还是马上承认了此事:“丁某初来,还请军师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即入义军,那就是同胞兄弟,理当彼此照应。”赵束乡转向谢迁道:“头领,我所有义军三百零八名兄弟皆在此,只要头领一声令下,晚上就可以冲进城,将城中狗官人头垛下。”
“不,现在是三百一十一人了。”谢迁纠正道。
“对,是三百一十一人。”赵束乡歉意的向丁可泽三人笑了笑。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五十四章 恶战一家岭(6)
一家岭那边的交火接近尾声的时候…却见一家岭西二十五里外,一只高悬黄底大龙旗的清军队伍正在浩浩荡荡的行进着。
领头的清军手上执着两杆大旗,上面书着两个大大的‘刘’字,行伍之间倒也能够瞧出几分神采来,那排头三营士兵倒也称得上精锐,至少比起后面杂乱不堪的杂牌军,他们不但能够保持整齐的步伐,甚至行伍之间隐隐显出一定的阵法,前头便是突然遇敌也不至于立刻便陷入慌乱之中,显然那指挥之人胸腹之中颇有点墨!
“记录,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重复…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人数……约莫三千人…重复发现襄阳南下清军主力,人数约在三千…未发现伤兵,其余伤兵可能留守沙洋……重复未发现伤兵,其余伤兵可能留守沙洋…”
约莫距离这一行清军过处小路的百米开外,有一处长势茂密的杂草丛。
隐隐,从那杂草丛之间深处一个圆筒状物品,若有人离得近些瞧去,只怕立刻便能认出来,那玩意乃是千里眼,就是新军军官们口中的望远镜!
一个男音低沉的不但口中抱着数…这一处杂草丛十分的茂盛,毕竟临近长江水系,加上正处于一年中雨水最旺盛的时间段,因此这草丛中却是不止潜伏着一人,而是两个人!只要清兵不上前细看,根本难瞧其中隐秘。
而放在两人身边的,赫然还有一个木笼子,里面放着两只灰白色羽翼的信鸽。
可能是怕信鸽闹将起来引来清兵,那两只信鸽的嘴上都被绑上了一根纤细的红绳,当然,这也是革命军情报司的联络暗号之一!
这两人,正是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情报司的两员情报官,他二人于几日前跟随情报司李东来麾下的另一员干将南下,负责监督襄阳南下清军。
“明白,全部记录…还有吗?”
手上拿着一杆铅笔快速的记下了同伴观察到的情报之后,其中一人低声提醒了一声,他一抬起头,只见一张略显黝黑的年轻脸庞上尽是疲惫、汉水以及一个个蚊蝇毒虫叮咬过后留下的疙瘩,嘴唇也干裂了几道口子。
“再等等……还没看到对方有多少火炮、机枪呢!”
举着望远镜的另一人看到那长长的队伍才不过有一营路过了他们这里,心里估摸着火炮等武器应该被安置在行伍中央的他也是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然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回头看向同伴。
“怎么样,小六。跟你说跟着老大他们去宜昌才是最舒服的事情,虽然要穿过几处清军封锁的重镇十分困难,不过比起咱们这边却也说得上舒服…”
他笑了笑,“你啊,十几个小时没睡了吧。回头等咱们军政府击溃了南下清军之后,去跟老大说一声,咱们好好睡上两天吧!”
他打了个哈欠,不过却十分谨慎的又拿过那望远镜往百米外的小路上正在行军的清兵看了一眼,发现还是没有火炮的影子之后,才打了个哈欠,按了按人中给自己提神。
“四哥…老大他们为什么要去宜昌啊?”
被他称之为小六的是个明显年龄不大的年轻人,相比他这个08年入伍的老兵,今天年初才进来的小六太年轻了,不过人倒是勤快,起码这几天的苦日子折腾的,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挺过来。
叹了口气,他是第一批被招募进情报司的老人了,虽然也就只比后面的两批早不了几天,但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