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3/5)
“李兄弟跟先生他们已经在屋内等着了,张兄还是快些进去的好!”
张国荃点了点头,带着几人进了屋子之后,那汉子却矮身躲在了门后阴影处,他对面的墙上隐蔽处刚好有一处孔洞,矮身坐在那里正巧能看清楚整个小巷内的情况。
“张大哥好!”
“张兄终于来了!”
几人才方入了屋子,屋内正在闲谈的几人俱是站起了身来,抱拳跟他打招呼。
“张兄…快快快,快坐下,我等你很久了!”
张国荃正忙着回礼,听到有人招呼自己,一抬头就看到老友李秀昂正摆手示意他坐过去,只好点头应了下来,又吩咐与他同去买早点的兄弟几句,脸上带着笑走了过去。
“李兄、宋兄,张某没来迟吧……程先生尽早突然派人前来招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事情?”
他口中的李兄、宋兄两人都坐在屋内一侧位子上,不过这兄字显然是敬称,因为只看面容,这二人比起他来明显要年轻的多。
李秀昂,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别看他如今虚岁也不过二十二,却是屋内威望最重的,他那一声李兄叫的并不勉强。光绪二十九年他便投湖北清军前锋营当兵。次年冬户部侍郎铁良搜括财赋南下,行至武昌检阅新军时,李秀昂趁机行刺铁良不中,遭湖北提督张彪下令严查避入医院,后因同伍多方开脱得,行刺之举虽未成功却成功的树立了其影响力,私下被称之为鄂省新军之典范。光绪三十二年萍醴起义,第三十二标赴湘镇压,行至长沙金水岭时,李怒杀排长色浦里阿,旋变名秀昂转投工程第八营。今年秋随马队移防襄阳,时革命党人宋韬自奉天回襄阳策反清军,武昌起义欲举旗于襄阳,不料被襄阳兵备道喜源拘禁。李单骑持枪往救,将5名押解士兵击毙于县衙,救出宋韬。旋与张国荃、欧阳珍潜赴光化,驻关圣宫,联络襄阳、郧阳一带军、学商各界及江湖会起事。
而这宋兄却是宋韬,他乃是光绪十四年的人,只比李秀昂大两岁,比起张国荃却是小了三岁,不过威望却只比李秀昂稍低一些。其父宋子平,“襄郡九贤”之一。请宣统元年(1909)年同董天人、李岳崧,高世杰等组织武德自治社,后并入文学社。宣统二年夏,与同志筹划起义,事泄末果,投奉天陆军充队官。今年春,因母病销差归省,回乡之后想在襄阳发动起义遭囚,后被李秀昂所救,便一同来了这河口镇躲藏着,等待最佳的起义机会。
至于他口中的程先生,显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看这屋内正座上一个年岁差不多与他相仿的壮年汉子正面露微笑的小饮着茶水,只看他一身魁硕的肌肉,再加上端茶的右手跟右肩之上厚厚的老茧,屋内一众都知道这是个经常玩枪的好手,自然不敢小瞧与他。
瞧见他这一句话,屋内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那程先生放下了茶杯抬起头来,跟站在门口的一人点了点头之后,就见那人将门窗关闭,他本人也站了出去为屋内的一众把风。
众人心中一紧,相识了这几天,一众也算知道了他的作风,这般肯定是要有重要事情说了,连忙正襟危坐,屋内的视线一时之间多都落在了他身上!
“几位都知道了枣阳跟宜都的事情了吧?”
他低沉询问了一句,见大家都点了点头之后,这才面上微笑继续说道:“如今襄阳外围三镇已拿下两镇,鄂中革命军军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省内清军,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襄阳!”
屋内一片安静,良久,那李秀昂方才开口询问道:“我河口镇虽说如今不限客旅往来,但到底襄阳跟鄂中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今仅凭一群行商的留言却是不足为信,先生可敢教我,您是如何得到消息的?能确保消息的可靠吗?还有,先生到底是何许人?我等相交几日,先生一行人无论出入还是行踪都是飘忽不定,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如今,已经没有人会怀疑革命的成功了!
不错,继武昌起义之后,二十二日陕西、湖南两省相继响应起义,昨日又有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换言之,如今天下至少有四省卷入了起义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中,只要不是瞎子跟傻子如今都看出来了,这大清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只怕这一次是真的没救了!
一时之间天下贫苦大众、遭到满清宗贵打压的汉臣集团、以地方乡绅为代表的立宪派甚至地痞流氓、江湖会众俱是动了心思,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噌噌响,都在计较着自己能够拿到多少好处。
张国荃也不例外,他到底是年轻人,如今又加入了江湖会,见多了达官贵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免不了心中也生了小心思,说起来,这屋内的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自从几日前偶尔结识了这位程先生之后,他可没少在里面穿针引线。
程先生面上微笑:“罢了,罢了,你我等人相交几日,前几日情况不明。程某也一直得不到上面的指示,所以,一直不曾与各位介绍我之身份。如今形势已明,革命成功
张国荃点了点头,带着几人进了屋子之后,那汉子却矮身躲在了门后阴影处,他对面的墙上隐蔽处刚好有一处孔洞,矮身坐在那里正巧能看清楚整个小巷内的情况。
“张大哥好!”
“张兄终于来了!”
几人才方入了屋子,屋内正在闲谈的几人俱是站起了身来,抱拳跟他打招呼。
“张兄…快快快,快坐下,我等你很久了!”
张国荃正忙着回礼,听到有人招呼自己,一抬头就看到老友李秀昂正摆手示意他坐过去,只好点头应了下来,又吩咐与他同去买早点的兄弟几句,脸上带着笑走了过去。
“李兄、宋兄,张某没来迟吧……程先生尽早突然派人前来招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事情?”
他口中的李兄、宋兄两人都坐在屋内一侧位子上,不过这兄字显然是敬称,因为只看面容,这二人比起他来明显要年轻的多。
李秀昂,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别看他如今虚岁也不过二十二,却是屋内威望最重的,他那一声李兄叫的并不勉强。光绪二十九年他便投湖北清军前锋营当兵。次年冬户部侍郎铁良搜括财赋南下,行至武昌检阅新军时,李秀昂趁机行刺铁良不中,遭湖北提督张彪下令严查避入医院,后因同伍多方开脱得,行刺之举虽未成功却成功的树立了其影响力,私下被称之为鄂省新军之典范。光绪三十二年萍醴起义,第三十二标赴湘镇压,行至长沙金水岭时,李怒杀排长色浦里阿,旋变名秀昂转投工程第八营。今年秋随马队移防襄阳,时革命党人宋韬自奉天回襄阳策反清军,武昌起义欲举旗于襄阳,不料被襄阳兵备道喜源拘禁。李单骑持枪往救,将5名押解士兵击毙于县衙,救出宋韬。旋与张国荃、欧阳珍潜赴光化,驻关圣宫,联络襄阳、郧阳一带军、学商各界及江湖会起事。
而这宋兄却是宋韬,他乃是光绪十四年的人,只比李秀昂大两岁,比起张国荃却是小了三岁,不过威望却只比李秀昂稍低一些。其父宋子平,“襄郡九贤”之一。请宣统元年(1909)年同董天人、李岳崧,高世杰等组织武德自治社,后并入文学社。宣统二年夏,与同志筹划起义,事泄末果,投奉天陆军充队官。今年春,因母病销差归省,回乡之后想在襄阳发动起义遭囚,后被李秀昂所救,便一同来了这河口镇躲藏着,等待最佳的起义机会。
至于他口中的程先生,显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看这屋内正座上一个年岁差不多与他相仿的壮年汉子正面露微笑的小饮着茶水,只看他一身魁硕的肌肉,再加上端茶的右手跟右肩之上厚厚的老茧,屋内一众都知道这是个经常玩枪的好手,自然不敢小瞧与他。
瞧见他这一句话,屋内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那程先生放下了茶杯抬起头来,跟站在门口的一人点了点头之后,就见那人将门窗关闭,他本人也站了出去为屋内的一众把风。
众人心中一紧,相识了这几天,一众也算知道了他的作风,这般肯定是要有重要事情说了,连忙正襟危坐,屋内的视线一时之间多都落在了他身上!
“几位都知道了枣阳跟宜都的事情了吧?”
他低沉询问了一句,见大家都点了点头之后,这才面上微笑继续说道:“如今襄阳外围三镇已拿下两镇,鄂中革命军军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省内清军,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襄阳!”
屋内一片安静,良久,那李秀昂方才开口询问道:“我河口镇虽说如今不限客旅往来,但到底襄阳跟鄂中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今仅凭一群行商的留言却是不足为信,先生可敢教我,您是如何得到消息的?能确保消息的可靠吗?还有,先生到底是何许人?我等相交几日,先生一行人无论出入还是行踪都是飘忽不定,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如今,已经没有人会怀疑革命的成功了!
不错,继武昌起义之后,二十二日陕西、湖南两省相继响应起义,昨日又有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换言之,如今天下至少有四省卷入了起义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中,只要不是瞎子跟傻子如今都看出来了,这大清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只怕这一次是真的没救了!
一时之间天下贫苦大众、遭到满清宗贵打压的汉臣集团、以地方乡绅为代表的立宪派甚至地痞流氓、江湖会众俱是动了心思,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噌噌响,都在计较着自己能够拿到多少好处。
张国荃也不例外,他到底是年轻人,如今又加入了江湖会,见多了达官贵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免不了心中也生了小心思,说起来,这屋内的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自从几日前偶尔结识了这位程先生之后,他可没少在里面穿针引线。
程先生面上微笑:“罢了,罢了,你我等人相交几日,前几日情况不明。程某也一直得不到上面的指示,所以,一直不曾与各位介绍我之身份。如今形势已明,革命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