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节(1/5)
自从去年京沪火车通车以后,由于沿途各站需要预知火车到达的时间,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电报无疑是首选,皇帝几次下旨询问电报的研制工作,给了科技院巨大的压力。
“老臣惶恐,皇上无需自责,若没有皇上大力提倡科技,老臣恐怕只能碌碌无为一生,能在皇家科技院每日从事研究,实仍是老臣的福份,只是老臣年纪到底大了,精力已有所不济,想辞去院长之职,还望皇上允准。”
王福没想到宋应星会在此时提出辞职,仔细看了一下宋应星的面容,见确实语出志诚,王福有点不舍,但还是问道:“宋爱卿,自你之后,科技院该由谁来执掌。”
宋应星沉默下来,科技院由谁执掌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经过十余年发展,科技院从开始一百余人,如今已有五千多人,而且人数还每年在增长,研究的项目多达百余项,每年投入的经费六百万两之多,其中朝廷投入三百万,皇帝从内库投入三百万。
今年刚实行专利法,其中有效专利一半来自科技院,其余一半专利,除了那些古方外,多半与科技院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继任者选不好,损失一点钱财是小事,关键是拖累了大明整体科技的进展。
宋应星正在说话时,马车停了下来,皇帝轻拍了一下宋应星的肩膀道:“好了,关于继任人选,爱卿还请慎重考虑,若是没有好的人选,朕是不会允许爱卿辞职的。”
宋应星只得把刚要说的话咽下去,这个院长之职他确实要仔细考虑才行。
“这就是电报机。”王福看着那个丑陋的铁盒子问道。
这个刚刚制造出来的电报机确实丑陋,四四方方毫无美感,外面还有铜线缠绕,重量更是达到八九百斤。
“回皇上,这就是。”一个中年人回道。
王福打量了这个中年人一眼,认了出来,道:“原来是孙爱卿。”
“万岁真是好记性,微臣与万岁不过见过数面,没想到万岁还记得微臣。”孙和鼎连忙道。
“爱卿可是宋院长的高足,又是大明的伯爵,朕自然不会忘记。”
看到皇帝对孙和鼎的印象极好,宋应星心中一动,只是不知想到了什么,随即又轻轻摇了摇头。
“皇上,你看,臣只要如此,对方就可以收到信号。”孙和鼎已经示范起来,果然,他刚按下没多久,机器传来滴滴答答的回音。
“好。”皇帝赞了一句,丑陋有什么关系,这可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啊,眼下大明疆域越来越大,实在是太需要电报的出现了,有了电报,信息可以瞬间传递万里,边疆发生之事,再也不会直到一月甚至数月后才能得到消息。
“这个传输距离有多远?”
“回皇上,因是初次实验,目前只有二百米。”孙和鼎脸上有一丝尴尬。
“这不行,二百米太短,马上试验一公里,十公里,对了,有没有对信号作编码处理?什么,没有,马上做,还有这个发报机太笨重了,可以减轻重量,继续完善……”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25章 大换血
皇帝嘴里提出一大串要求,旁边的人员赶快拿笔写下来,心中又惊又佩,皇帝的要求非常合理,这绝不象是第一次见过电报机就能提出来,只能说皇帝无师自通,一旦把皇帝的这些要求完成,电报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皇家科技院一直有一个传说:皇帝本人精通科技,许多发明都得到过皇帝的亲自指点才获得突破,那些老人有过亲自经历,自然是深信不疑,后来的一些人却半信半疑,如今终于得到印证,皇帝确实精通科技。
说完了这些,皇帝才问道:“宋爱卿,发报机项目研究的经费还有多少?”
宋应星问得一愣,他是科技院院长,虽然关心每年总体能得到多少经费,对于具体项目的经费却并不关心,见了宋应星的反应,皇帝才意识到自己问错了对象,改口道:“这样吧,不论经费还有多少,拨出五万银币作为电报机发明的奖励,若有不足,由朕内库拨付补全。”
皇帝的话一说完,在场的十余名参与电报机发明的人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项目组人员只有四十二人,五万银币的重奖,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千多银币。
皇家科技院待遇优厚,能进入皇家科技院之人即使是最低级人员,一年的薪水也有一百二十圆以上的银币,可以买到一百多石大米,足以轻松养活一家人,一千多银币对他们来说,无疑还是一个极大数目。
“另外,等到电报机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朕会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组建皇家电报公司,每年向皇家科技院缴纳专利费,专利费用三成归研究人员所有,并以此为例,今后凡是新专利,其产生的利润,研究人员都可以得到三成收益。”
“啊。”在场之人听得都张大嘴吧,自从知道徐致喜、何为两人每年从新式钢铁生产专利中可以获得上百万两银子的专利费后,若说有人不羡慕两人是不可能之事。科技院申请的专利,有不少专利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和新式钢铁生产专利相比,甚至优有过之,只是皇家科技院是隶属于朝廷和内院,每年投入数百万两银子之巨,谁也不敢说要在专利中分一杯羹,没想到
“老臣惶恐,皇上无需自责,若没有皇上大力提倡科技,老臣恐怕只能碌碌无为一生,能在皇家科技院每日从事研究,实仍是老臣的福份,只是老臣年纪到底大了,精力已有所不济,想辞去院长之职,还望皇上允准。”
王福没想到宋应星会在此时提出辞职,仔细看了一下宋应星的面容,见确实语出志诚,王福有点不舍,但还是问道:“宋爱卿,自你之后,科技院该由谁来执掌。”
宋应星沉默下来,科技院由谁执掌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经过十余年发展,科技院从开始一百余人,如今已有五千多人,而且人数还每年在增长,研究的项目多达百余项,每年投入的经费六百万两之多,其中朝廷投入三百万,皇帝从内库投入三百万。
今年刚实行专利法,其中有效专利一半来自科技院,其余一半专利,除了那些古方外,多半与科技院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继任者选不好,损失一点钱财是小事,关键是拖累了大明整体科技的进展。
宋应星正在说话时,马车停了下来,皇帝轻拍了一下宋应星的肩膀道:“好了,关于继任人选,爱卿还请慎重考虑,若是没有好的人选,朕是不会允许爱卿辞职的。”
宋应星只得把刚要说的话咽下去,这个院长之职他确实要仔细考虑才行。
“这就是电报机。”王福看着那个丑陋的铁盒子问道。
这个刚刚制造出来的电报机确实丑陋,四四方方毫无美感,外面还有铜线缠绕,重量更是达到八九百斤。
“回皇上,这就是。”一个中年人回道。
王福打量了这个中年人一眼,认了出来,道:“原来是孙爱卿。”
“万岁真是好记性,微臣与万岁不过见过数面,没想到万岁还记得微臣。”孙和鼎连忙道。
“爱卿可是宋院长的高足,又是大明的伯爵,朕自然不会忘记。”
看到皇帝对孙和鼎的印象极好,宋应星心中一动,只是不知想到了什么,随即又轻轻摇了摇头。
“皇上,你看,臣只要如此,对方就可以收到信号。”孙和鼎已经示范起来,果然,他刚按下没多久,机器传来滴滴答答的回音。
“好。”皇帝赞了一句,丑陋有什么关系,这可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啊,眼下大明疆域越来越大,实在是太需要电报的出现了,有了电报,信息可以瞬间传递万里,边疆发生之事,再也不会直到一月甚至数月后才能得到消息。
“这个传输距离有多远?”
“回皇上,因是初次实验,目前只有二百米。”孙和鼎脸上有一丝尴尬。
“这不行,二百米太短,马上试验一公里,十公里,对了,有没有对信号作编码处理?什么,没有,马上做,还有这个发报机太笨重了,可以减轻重量,继续完善……”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25章 大换血
皇帝嘴里提出一大串要求,旁边的人员赶快拿笔写下来,心中又惊又佩,皇帝的要求非常合理,这绝不象是第一次见过电报机就能提出来,只能说皇帝无师自通,一旦把皇帝的这些要求完成,电报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皇家科技院一直有一个传说:皇帝本人精通科技,许多发明都得到过皇帝的亲自指点才获得突破,那些老人有过亲自经历,自然是深信不疑,后来的一些人却半信半疑,如今终于得到印证,皇帝确实精通科技。
说完了这些,皇帝才问道:“宋爱卿,发报机项目研究的经费还有多少?”
宋应星问得一愣,他是科技院院长,虽然关心每年总体能得到多少经费,对于具体项目的经费却并不关心,见了宋应星的反应,皇帝才意识到自己问错了对象,改口道:“这样吧,不论经费还有多少,拨出五万银币作为电报机发明的奖励,若有不足,由朕内库拨付补全。”
皇帝的话一说完,在场的十余名参与电报机发明的人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项目组人员只有四十二人,五万银币的重奖,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千多银币。
皇家科技院待遇优厚,能进入皇家科技院之人即使是最低级人员,一年的薪水也有一百二十圆以上的银币,可以买到一百多石大米,足以轻松养活一家人,一千多银币对他们来说,无疑还是一个极大数目。
“另外,等到电报机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朕会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组建皇家电报公司,每年向皇家科技院缴纳专利费,专利费用三成归研究人员所有,并以此为例,今后凡是新专利,其产生的利润,研究人员都可以得到三成收益。”
“啊。”在场之人听得都张大嘴吧,自从知道徐致喜、何为两人每年从新式钢铁生产专利中可以获得上百万两银子的专利费后,若说有人不羡慕两人是不可能之事。科技院申请的专利,有不少专利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和新式钢铁生产专利相比,甚至优有过之,只是皇家科技院是隶属于朝廷和内院,每年投入数百万两银子之巨,谁也不敢说要在专利中分一杯羹,没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