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节(1/6)
巴尔特已经坐不住了,赶忙放下已经有了些凉意的咖啡,拿起桌子上自己的礼帽,就要往外面走去。
“为我备车,我要去外务部走一趟!”
中国的海军虽说到了近代已经不堪一击,老旧诸多舰艇加在一起还不如帝国的一个驻扎香港的‘中国舰队’。但是海军作为与陆军齐名的另一大兵种,倘若这个时候中国海军真向护国军投降了,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不亚于北军第一军或者第二军向护国军投降。试想,倘若这个国家的军队都不对北京中央有信心了,这个国家四亿多国民该如何想……
叹了口气,墙倒众人推。这个他最近才学会的中国谚语,现在的国内局势可不证实了这一句!
可惜,巴尔特等人的速度还是慢了一些。几乎就在巴尔特的马车驶离公使馆不久,海军次长兼南下平叛舰队总司令汤芗铭便在上海宣布就任护国军海军总司令,同时发布通电,督促仍滞留南京的海军第二舰队十数艘战舰向护国军投降。
此通电一出几乎是给摇摇欲坠的北京政府致命一击,海军作为与陆军并列的两大兵种之一,尽管中国海军自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羸弱由来已久,只是依旧不可否认在国人心中,海军的‘影响跟期望’有多大。也是因为如此,海军向护国军投降,对北京政府造成的影响力不下于之前的河南战场上第一军主力全军覆灭。尽管冯国璋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刻下令封锁南京港,禁止停留南京的海军舰艇出港。同时命人去请海军诸位将领前来议事,希望能够安抚以及拉拢停靠在南京的海军分舰队不至于变节。然而,他终究是速度还是慢了一些。等到他的人到了港口的时候,码头已经传来了原本留守在码头的几艘炮舰也在半个小时前补给满了煤炭,借口出港巡逻出走回合了正在长江上巡逻的分舰队,齐齐下了北京政府的五色旗,往镇江护国军阵地驶去。
当前国内的局势已是十分明显,北京政府的溃败已成定局。海军军官基本上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是中高层大多都曾远赴欧洲学习,因此更加亲近于对发展工业更加执着且年轻的李汉。加上李汉的势力财力明显远胜北京,自然更加获得渴望发展的海军亲睐。
投靠了护国军,海军也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物资、军饷,所有的官兵都喜气洋洋,根据同护国军方面的协商,所有归降舰队暂时依旧归属汤芗铭指挥,所有老旧跟存在一定隐患的舰艇将暂时进入船坞维修,所有投诚的中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没遭到变动。
海军的改旗易帜震惊了中外人士,在主要战场都取得预定性结果后。袁世凯的离奇死因、护国军快速推进北京、李汉发出高额人头悬赏令等都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一时洛阳纸贵,凡是关心时事的人都争购号外,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事态地发展。舆论普遍认为,既然袁世凯已死,护国战争的目的就已达到,为了给国家保留元气,防止造成更大规模和范围的动荡,战火自然也应及时熄灭。远在南京的冯国璋极为配合这股社会风潮,联合在江苏的北洋军高级将领联合通电护国军方面,声言他们无意继续与护国军交战,希望能立刻展开南北谈判,协商停火,通电最后表示,希望国内各界积极合力,尽快将国内糜烂的局势恢复!言下却是借民间百姓厌战之心,委婉向武昌施加压力。
英国一贯以民国局势调停人自居,自然此次也是一样忙碌着南北奔走。可惜,这一次却多出了一位调停人。4月12日德国公使穆默通电汉口,委托汉口领事弗朗茨为调停人,插手调停中国乱局。让朱尔典跟巴尔特等英国外交官难堪的是,在英国调停时一直态度强硬的要一路打到北京城里去的李汉,竟然在弗朗茨第一次拜访后便立刻转变口风,接受德国代为调停民国乱局。令英国外交官赶到难堪的同时,更加坐实了外界其跟德国之间关系非比寻常的认识。
而这正是李汉进一步强化外界,其与德国之间关系密切认知的第一步手段。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二十七章 和谈(一)
帝国在欧洲的大敌德国趁机扩张在远东的影响力无疑是英国外交官们最担心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于是英国公使巴尔特一边继续向北京政府施压,逼迫北京尽快选出和谈代表。另一边朱尔典也在紧急同上海、北京进行一番协商之后,匆忙赶到武昌,与李汉展开再一次会谈。
虽然距离护国战争的爆发才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但是两人却感觉天翻地覆了一样。对于中国的巨变,朱尔典这个外交老手也感到分外棘手,南京冯国璋等人的联合声明,与其说是政治上的高姿态还不如说是一种军事上的明智选择。在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没有了能挡住护国军兵锋的武装力量了,特别是在海军也归顺的情况下,停火并接受和谈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朱尔典先生,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您,在这个时刻能够与您展开会晤并倾听您对中国问题的看法跟建议,我本人由衷的感到荣幸。”李汉的外交辞令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
“巡阅使阁下客气了,能够与您这样的英杰展开碰面何尝不是我的荣幸。”对于这位几乎将自己一手赶下台的年轻政客,朱尔典每一次同他碰面心情都是
“为我备车,我要去外务部走一趟!”
中国的海军虽说到了近代已经不堪一击,老旧诸多舰艇加在一起还不如帝国的一个驻扎香港的‘中国舰队’。但是海军作为与陆军齐名的另一大兵种,倘若这个时候中国海军真向护国军投降了,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不亚于北军第一军或者第二军向护国军投降。试想,倘若这个国家的军队都不对北京中央有信心了,这个国家四亿多国民该如何想……
叹了口气,墙倒众人推。这个他最近才学会的中国谚语,现在的国内局势可不证实了这一句!
可惜,巴尔特等人的速度还是慢了一些。几乎就在巴尔特的马车驶离公使馆不久,海军次长兼南下平叛舰队总司令汤芗铭便在上海宣布就任护国军海军总司令,同时发布通电,督促仍滞留南京的海军第二舰队十数艘战舰向护国军投降。
此通电一出几乎是给摇摇欲坠的北京政府致命一击,海军作为与陆军并列的两大兵种之一,尽管中国海军自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羸弱由来已久,只是依旧不可否认在国人心中,海军的‘影响跟期望’有多大。也是因为如此,海军向护国军投降,对北京政府造成的影响力不下于之前的河南战场上第一军主力全军覆灭。尽管冯国璋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刻下令封锁南京港,禁止停留南京的海军舰艇出港。同时命人去请海军诸位将领前来议事,希望能够安抚以及拉拢停靠在南京的海军分舰队不至于变节。然而,他终究是速度还是慢了一些。等到他的人到了港口的时候,码头已经传来了原本留守在码头的几艘炮舰也在半个小时前补给满了煤炭,借口出港巡逻出走回合了正在长江上巡逻的分舰队,齐齐下了北京政府的五色旗,往镇江护国军阵地驶去。
当前国内的局势已是十分明显,北京政府的溃败已成定局。海军军官基本上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是中高层大多都曾远赴欧洲学习,因此更加亲近于对发展工业更加执着且年轻的李汉。加上李汉的势力财力明显远胜北京,自然更加获得渴望发展的海军亲睐。
投靠了护国军,海军也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物资、军饷,所有的官兵都喜气洋洋,根据同护国军方面的协商,所有归降舰队暂时依旧归属汤芗铭指挥,所有老旧跟存在一定隐患的舰艇将暂时进入船坞维修,所有投诚的中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没遭到变动。
海军的改旗易帜震惊了中外人士,在主要战场都取得预定性结果后。袁世凯的离奇死因、护国军快速推进北京、李汉发出高额人头悬赏令等都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一时洛阳纸贵,凡是关心时事的人都争购号外,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事态地发展。舆论普遍认为,既然袁世凯已死,护国战争的目的就已达到,为了给国家保留元气,防止造成更大规模和范围的动荡,战火自然也应及时熄灭。远在南京的冯国璋极为配合这股社会风潮,联合在江苏的北洋军高级将领联合通电护国军方面,声言他们无意继续与护国军交战,希望能立刻展开南北谈判,协商停火,通电最后表示,希望国内各界积极合力,尽快将国内糜烂的局势恢复!言下却是借民间百姓厌战之心,委婉向武昌施加压力。
英国一贯以民国局势调停人自居,自然此次也是一样忙碌着南北奔走。可惜,这一次却多出了一位调停人。4月12日德国公使穆默通电汉口,委托汉口领事弗朗茨为调停人,插手调停中国乱局。让朱尔典跟巴尔特等英国外交官难堪的是,在英国调停时一直态度强硬的要一路打到北京城里去的李汉,竟然在弗朗茨第一次拜访后便立刻转变口风,接受德国代为调停民国乱局。令英国外交官赶到难堪的同时,更加坐实了外界其跟德国之间关系非比寻常的认识。
而这正是李汉进一步强化外界,其与德国之间关系密切认知的第一步手段。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二十七章 和谈(一)
帝国在欧洲的大敌德国趁机扩张在远东的影响力无疑是英国外交官们最担心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于是英国公使巴尔特一边继续向北京政府施压,逼迫北京尽快选出和谈代表。另一边朱尔典也在紧急同上海、北京进行一番协商之后,匆忙赶到武昌,与李汉展开再一次会谈。
虽然距离护国战争的爆发才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但是两人却感觉天翻地覆了一样。对于中国的巨变,朱尔典这个外交老手也感到分外棘手,南京冯国璋等人的联合声明,与其说是政治上的高姿态还不如说是一种军事上的明智选择。在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没有了能挡住护国军兵锋的武装力量了,特别是在海军也归顺的情况下,停火并接受和谈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朱尔典先生,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您,在这个时刻能够与您展开会晤并倾听您对中国问题的看法跟建议,我本人由衷的感到荣幸。”李汉的外交辞令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
“巡阅使阁下客气了,能够与您这样的英杰展开碰面何尝不是我的荣幸。”对于这位几乎将自己一手赶下台的年轻政客,朱尔典每一次同他碰面心情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