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节(1/7)
西南王唐继尧在国防军的武力威胁,同样也是收到了他的老师蔡锷的信件,有他从中调停之下,在西南军区总司令跟云南省长的选择上,唐继尧选择了西南军区总司令,但很快他便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到15年底,国防军在云南的驻军总人数虽然只有两个师,但是他的嫡系两个师已被调往贵州及广西被打乱重编,在云南省内他真正能指挥动的只有自己的嫡系师。他这位总长西南三省军务的总司令实际上已被架空。
跟他遭遇同样困境的还有原隶属国民党的武装,陈其美、许崇智、陈炯明三部共有四个师的兵力。只可惜在其他南方武装或被投降或被击败之后,作为国会第三大党的私人武装,李大总统先是在国会恶人先告状,以为解除内战之祸根,需收缴全国之兵统归陆军部指挥,要求国民党将四师武装指挥权移交给陆军部。遭到拒绝后往江西、浙江短短一个月内调集六个师,先后共调集八个师的兵力。
至七月,在国民党两大元勋孙雯、黄兴先后接到李大总统的亲自拜会游说并据理力争后,最终国民党最终做出妥协,命令陈其美、许崇智、陈炯明三部各自解除防备,向国防军移交防务。许崇智最先做出的妥协,将他其指挥的闽军一师防务移交国防军。受其影响,陈炯明也最终做出了妥协,移交军权。面对中央的妄图挑起内战的‘罪名’,加上国民党内妥协派逐渐占了上风。各部普遍认为新政权即立,总统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最后在得不到全党的支持之后,素以强硬派自居的陈其美心灰意冷,将兵权移交给了胡汉民,带领数百心腹及帮众离开福建南下南洋。
到15年10月,国内大小各势力基本已被新政府收缴了手上兵权。国防军成为了国内唯一也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实力正在快速的增强之中。
而接受了陆军部总长蔡锷的建议,李大总统批准国防军在各地建立三十个师的预备军,用于打乱重编南方各省军队,补充国防军的实力。
彻底解决了国内的内战危机之后,中国全身心的投入了欧洲大战所带来的机遇之中。
与中国在平稳中失陷新政权的集权不同,欧洲的战火仍然燃烧的十分猛烈。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毒气跟战车,使英法联军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超百万人,德军亦死伤接近四十万人,利用战车这一利器攻陷了法国过半的领土之后,遭遇了法军及英国军队的拼死阻击,因战线拉得过长德军补给逐渐根本上,最终德国前线兵锋折戟,德国失去了一鼓作气攻陷法国的最后机会。
这一年中还爆发了几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其中为了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制定了一份达达尼尔战役计划。英国调集陆军49万人、法军8万人,战舰数十万吨,向土耳其宣战。土耳其先后调集了八十多万军队迎战协约国的进攻,一场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计划中将在一个月内结束的战役,如同欧洲战场上的那陷入胶滞状态的战事一样,从1915年3月拉开序幕之后,一直到第二年初,由于英法统帅部不按约定与俄国陆海军实施协同动作,而企图独自夺取两海峡和土耳其首都。令这一本该改写巴尔干半岛局势的战役在持续两百多天后以英法联军久攻不下撤退宣布失败。
在这场持续了近三百天的达达尼尔战役中,参加战役的有英军49万人、法军8万人、土军84万人。在战斗过程中,英国伤亡和失踪16.24万人,法国3.71万人,土耳其20.1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其余船舰20余艘,土耳其损失1艘战列舰,七艘潜艇。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达达尼尔战役的久战不胜,加上欧洲战场上的僵滞。同时也是应塞尔维亚流亡政府的请求,英法两国决定从陆地上开辟新战场。他们企图从希腊登陆,但遭遇了亲德势力大涨的希腊政府的拒绝。万般无奈下,英法两国最终向意大利政府作出了关键性的让步,承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权益,并允诺将在战后将奥匈帝国及塞尔维亚的部分领土交给意大利,同时承诺将在战后将德国在非洲的部分殖民地交予意大利继承。
英法两国给出的大饼最终说服了意大利产生动摇,1915年7月,意大利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意大利宣布对同盟国宣战后两个月内,意军总数便扩增到52万人,并且英国及法国向意大利派遣了11个师的援军,协约国军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展开对奥土保三国驻扎在塞尔维亚及奥匈帝国边境的军队的危机。因主要战役集中在卢布尔雅那地区,又被成为‘卢布尔雅那战役’。联军在卢布尔雅那地区的总兵力达到73.2万人,火炮2715门。在付出了意军伤亡13.29万人、英军伤亡6000多人,法军伤亡1.74万人的代价后,最终迫使奥匈帝国第一集团军陷入
跟他遭遇同样困境的还有原隶属国民党的武装,陈其美、许崇智、陈炯明三部共有四个师的兵力。只可惜在其他南方武装或被投降或被击败之后,作为国会第三大党的私人武装,李大总统先是在国会恶人先告状,以为解除内战之祸根,需收缴全国之兵统归陆军部指挥,要求国民党将四师武装指挥权移交给陆军部。遭到拒绝后往江西、浙江短短一个月内调集六个师,先后共调集八个师的兵力。
至七月,在国民党两大元勋孙雯、黄兴先后接到李大总统的亲自拜会游说并据理力争后,最终国民党最终做出妥协,命令陈其美、许崇智、陈炯明三部各自解除防备,向国防军移交防务。许崇智最先做出的妥协,将他其指挥的闽军一师防务移交国防军。受其影响,陈炯明也最终做出了妥协,移交军权。面对中央的妄图挑起内战的‘罪名’,加上国民党内妥协派逐渐占了上风。各部普遍认为新政权即立,总统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最后在得不到全党的支持之后,素以强硬派自居的陈其美心灰意冷,将兵权移交给了胡汉民,带领数百心腹及帮众离开福建南下南洋。
到15年10月,国内大小各势力基本已被新政府收缴了手上兵权。国防军成为了国内唯一也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实力正在快速的增强之中。
而接受了陆军部总长蔡锷的建议,李大总统批准国防军在各地建立三十个师的预备军,用于打乱重编南方各省军队,补充国防军的实力。
彻底解决了国内的内战危机之后,中国全身心的投入了欧洲大战所带来的机遇之中。
与中国在平稳中失陷新政权的集权不同,欧洲的战火仍然燃烧的十分猛烈。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毒气跟战车,使英法联军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超百万人,德军亦死伤接近四十万人,利用战车这一利器攻陷了法国过半的领土之后,遭遇了法军及英国军队的拼死阻击,因战线拉得过长德军补给逐渐根本上,最终德国前线兵锋折戟,德国失去了一鼓作气攻陷法国的最后机会。
这一年中还爆发了几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其中为了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制定了一份达达尼尔战役计划。英国调集陆军49万人、法军8万人,战舰数十万吨,向土耳其宣战。土耳其先后调集了八十多万军队迎战协约国的进攻,一场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计划中将在一个月内结束的战役,如同欧洲战场上的那陷入胶滞状态的战事一样,从1915年3月拉开序幕之后,一直到第二年初,由于英法统帅部不按约定与俄国陆海军实施协同动作,而企图独自夺取两海峡和土耳其首都。令这一本该改写巴尔干半岛局势的战役在持续两百多天后以英法联军久攻不下撤退宣布失败。
在这场持续了近三百天的达达尼尔战役中,参加战役的有英军49万人、法军8万人、土军84万人。在战斗过程中,英国伤亡和失踪16.24万人,法国3.71万人,土耳其20.1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其余船舰20余艘,土耳其损失1艘战列舰,七艘潜艇。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达达尼尔战役的久战不胜,加上欧洲战场上的僵滞。同时也是应塞尔维亚流亡政府的请求,英法两国决定从陆地上开辟新战场。他们企图从希腊登陆,但遭遇了亲德势力大涨的希腊政府的拒绝。万般无奈下,英法两国最终向意大利政府作出了关键性的让步,承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权益,并允诺将在战后将奥匈帝国及塞尔维亚的部分领土交给意大利,同时承诺将在战后将德国在非洲的部分殖民地交予意大利继承。
英法两国给出的大饼最终说服了意大利产生动摇,1915年7月,意大利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意大利宣布对同盟国宣战后两个月内,意军总数便扩增到52万人,并且英国及法国向意大利派遣了11个师的援军,协约国军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展开对奥土保三国驻扎在塞尔维亚及奥匈帝国边境的军队的危机。因主要战役集中在卢布尔雅那地区,又被成为‘卢布尔雅那战役’。联军在卢布尔雅那地区的总兵力达到73.2万人,火炮2715门。在付出了意军伤亡13.29万人、英军伤亡6000多人,法军伤亡1.74万人的代价后,最终迫使奥匈帝国第一集团军陷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