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3)(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亮的俄罗斯小姑娘竟笑了笑,用生硬的汉语喊叶辞柯。
    办完入住,一路往上,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抵达房门口时,正好碰上邻居从自己房间出来,一见叶辞柯,高兴地用法语问好。
    回房间后,乔稚欢才好奇问:怎么都认识你啊?
    叶辞柯笑着答:每届都是这个酒店,你今年一参加,明年再来,他们也会都认识你的。
    正好说到比赛,乔稚欢想起件事:双人舞,我想再加些难度动作。
    看过贺启春发来的视频资料,又现场看过伊戈尔的表演,说实话乔稚欢很有些危机感。
    大家的实力强、基本功扎实,艺术表现力也很不错,要想获得更好的名次,真的需要些独特的东西,才能从一众最顶尖的舞者中脱颖而出。
    我研究了一下评分制度。乔稚欢打开电脑,分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由技术动作组合带来的难度分,以及艺术表现力和完成度构成的完成分。
    我回溯了下历届的分数构成,发现完成度上大家都很优秀,几乎拉不开差距,也很少有失误的,要想拉大分差,只能在难度分上下力。而且完成度评分还有主观因素,难度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相当客观。
    叶辞柯略有些诧异:你现在的还不够难么?
    第七十三章 WCDG
    双人舞编舞完成之后,叶辞柯和乔稚欢曾经核算过难度分,5分满分,能占到4.6分。
    历届冠军得主的平均难度分也不过4.5,其实算是相当可观的难度了。
    这个难度分还不够稳。乔稚欢说,别忘了今年是中国古典舞第一年入选可报名舞种,裁判能不能理解中国舞的美感,如果能、又能理解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我们不能用以往芭蕾的完成分来预估中国古典舞的得分。
    我特意去查了印度古典舞入选WCDG舞种的那一届,印度舞的完成分打得偏保守,之后又过了两届,完成分的打分情况才渐渐稳定。
    他说得有理,叶辞柯也只得同意:但我有一个要求,也不要太过于追求难度,太难了容易失误,完成分也一样重要。
    次日,伊戈尔帮他们找了间空练习室试动作。
    乔稚欢几乎把所有的动作组合都编得更难,还想在末尾新增更高难度的动作。
    他设计了一个两段托举的动作,一段乔稚欢原地干拔起跳,成功托举后由叶辞柯主导,加偏转后让他在空中旋转一周,再稳稳接住,呈燕式二段托举。
    听完乔稚欢的构想,叶辞柯就接连摇头:不行,这太危险了。
    这个动作如果能顺畅完成,的确是华丽又好看,但动作里有好几个危险点,一段托举时,叶辞柯施加力道让他空转后是完全脱手状态,乔稚欢空转时会有个极短真空期,没有任何保护和缓冲,这时候如果发生任何意外,都是致命打击。
    第二个危险点则是旋转结束后叶辞柯将其接住,抛接过程中,如果两人距离太近,很容易打手打脚导致动作失败,但离得太远,又增加接住的难度,而且高抛到接住的时间太短,万一距离有问题,连调整都不好调。
    乔稚欢劝他:我按照难度加总方式核算了一下,这一套完成下来,至少是0.5的难度分,用这套动作,光难度我们就已经拿到5.0。
    之前叶辞柯参加WCDG都是舞蹈编导角色,0.5的难度数值意味着什么,他简直清清楚楚。
    正如乔稚欢所说,WCDG里各个都是顶尖舞者,完成度之间很难大比分拉开差距,而多数人的难度值分布在4.24.6之间,相差不过0.4分,如果在难度上增加0.5,只要发挥稳定,相当于提前锁定半个冠军。
    贺老先生虽然没说,但他既然要我们来,明显就是冲着冠军来的。乔稚欢软磨硬泡,行不行叶老师,你陪我试一试,万一我能完成呢?
    他一发话,叶辞柯耳根子就发软。
    何况他还难得放软了语气,叶辞柯很没原则地答应了:那先试试吧。
    设计高难动作的时候,为免舞者受伤,一般会找一个人站在一旁辅助,寻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后再渐渐撤离辅助。
    叶辞柯生怕他伤着,从隔壁俄芭训练室喊了五个人来帮忙,三个人辅助动作完成,两个人拿着软垫机动,阵仗夸张地让乔稚欢哭笑不得。
    不过,进入工作状态后,所有人一秒严肃。
    按照设计,乔稚欢直接原地干拔起身,叶辞柯顺着他的转动方向将人接住,又稳又准。
    围观的俄芭演员立即爆发一阵掌声。
    他们没怎么看过中国古典舞,近距离看冲击更甚,简直像利落的武侠片。
    起身接住这部分对他俩来说没什么难度,问题在接下来。
    叶辞柯深呼吸一次,将乔稚欢带着偏角稍稍抛起,乔稚欢顺势核心收拢,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臂旋转,他看起来就像在飞,俄芭演员一阵惊呼!
    叶辞柯担心他没有支撑,接得快了几分,结果乔稚欢的旋转余量未尽,重心点忽然失衡,虽然接住了,但整个人都倾斜了,更没余地做后面的燕式二段托举了。
    你别担心。落地之后,乔稚欢搭着他的肩膀安慰他,我转速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