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4 章(2/3)
纸。
“虽说文字印的粗鄙,全是大白话,毫无文采可言,但总算整齐还是有的。”
他身旁的友人嗤笑一声。
“这是边城传来的东西,能有甚文采,字不写错就可以了。”
“你看看这布帛,也不知道是什么织造,过于单薄,看不出经纬,颜色看上去便透着穷酸。”
“这东西,”有人嫌弃地撇了撇嘴,也只有穷酸才会用得了。
听他这样说,那世家郎君就不吭声了。
实际上,他也算得上友人说的“穷酸”。他虽然出身小世家,但家道在祖父一代早就破落了,现在是靠着卖画、提诗、与人做西席勉强过活。
虽说寒门庶民不能读书,但整个南郡因为文风鼎盛,许多家境殷实的庶民或是本地富户,也会想方设法延请一些破落世家出来的郎君教习子孙。这事说出去是坏了世家规矩,但饭都吃不起的破落户们哪顾得了许多,大家也都睁一支眼闭一眼了。
只是教人子孙是要有书籍的,他家中的书籍已经被学生看了大半,再这样下去,若无本可读,这份教习的差事怕是要换人了。
但他又没有银钱再去购置新的书简。
毕竟书在业朝是不流通的物件,想要获得新本,要么去传抄友人或是名士的文章,要么去别人家中借阅摘录,而这两者都要有社交圈做倚仗。
对于世家来说,书就是资源,是身份的象征,想进别人家的藏书库,普通的交情可是不行。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定安报》就送上了门。十个大钱一张,免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低廉的售价还是吸引了很多人购买。
这其中,有的是像他一样的破落世家子,有些则是勉强能认得一些字的富户,还有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买来纯粹是为了给子孙积攒传家宝的。
在这个时代,书籍是再昂贵不过的东西,谁家若是能藏上几箱子书简,那绝对称得上是传家宝,周围的街坊都得高看一眼。
只是竹简好找,文章难得。印着字的布帛,管他上面写了什么,10个大钱也不过就是一刀肉,省下口腹之欲也能留给子孙一丝翻身的希望。
大家都这样想,《定安报》买的飞快,还有人打探掌柜何时还有新货上。
掌柜抓了抓头,他也没想到这叫报纸的玩意竟然卖的这样好,暗自懊恼价格定低了。
他自己不识字,全是冲着这纸的新鲜才采买了一些。这玩意在边城一个大钱一张,纸张又轻薄易携带,只要路上注意防水,一板车就能拉回来几千张,转手十倍简直暴利!
“这宝贝数量有限,我也是走了关系才搞到这样多。郎君要是喜欢,下次我再和那个老关系疏通一下,多进一些。”
“对对,多进,一定要采买啊!”
几个没抢到的,扯着掌柜的袖子反复叮嘱。
“到货可一定知会我,我们家住东水巷子,左手第一家王姓就是我了。有消息你就让伙计去东水巷子喊一声,银钱不是问题啊!”
他身后站着的便是那位小世家出身的教习,他前日买的报纸已经读完,今天想再来碰碰运气,看看老板有没有新货。
别说,这报纸上写的文字虽然浅白,但却意外的有趣。不大的纸张上划分了几个版面,除了首页定安快讯之外,后面还有许多科普常识、边城风貌,看了之后让人啧啧称奇。
尤其是最后一版刊载的那个《东山群雄传》,看了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心中痒痒得睡不着!
那个傻小子在山中得了隐居大贤的青眼,学到了本领,却被心胸狭窄的师兄嫉妒陷害,被撵出师门,师兄还联合恶人守在山口伏击……
然后呢?然后怎么了啊?!他到底有没有逃脱生天?
为什么断在这里就没了!?
连着两天郎君都睡不好,一闭眼就是在山口遭伏击的场景,反复推敲那可怜的少年能否脱身,越想越精神,恨不能自己拿起笔给写个结局,偏偏又不知从何下手。
他今天来货铺,一是想要再补一张报纸收藏,另外也是想看看老板还有没有新货。没有新的有之前几期也好啊,那文中提了许多前情,看不到真的很让人抓心!
有了第一批读者的传播,《东山群雄传》这个故事很快在岐江城中流传了起来。
《东山群雄传》在书写的时候本就着意大量使用口语,文字浅显易懂,比业朝目前流传书面语简单明了许多。再加上内容曲折有趣味,许多识字的小少年朗朗上口,不需要先生再给释义讲解,很快便野火一样席卷南郡。
如今不但是城中百姓喜欢,某些世家郎君嘴上骂着粗鄙,私底下暗搓搓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期期追更不落下。
只是大家都没见过这种一个故事分段写的模式,每次好容易盼到新篇,结果不到一刻钟就看完了全文,末尾还咬了作者埋下的暗钩,被引得抓心挠肝,坐立不安,只恨不能抓人关入柴房,不写完不给饭吃。
混账!便不能一次写完么!一段一段的挤有甚意思!
哎,再等又要几日,便只能把之前积攒的几期拿出来,再重温一遍了……
这样想的不只一人,等到《东山群雄传》单行本刊印
“虽说文字印的粗鄙,全是大白话,毫无文采可言,但总算整齐还是有的。”
他身旁的友人嗤笑一声。
“这是边城传来的东西,能有甚文采,字不写错就可以了。”
“你看看这布帛,也不知道是什么织造,过于单薄,看不出经纬,颜色看上去便透着穷酸。”
“这东西,”有人嫌弃地撇了撇嘴,也只有穷酸才会用得了。
听他这样说,那世家郎君就不吭声了。
实际上,他也算得上友人说的“穷酸”。他虽然出身小世家,但家道在祖父一代早就破落了,现在是靠着卖画、提诗、与人做西席勉强过活。
虽说寒门庶民不能读书,但整个南郡因为文风鼎盛,许多家境殷实的庶民或是本地富户,也会想方设法延请一些破落世家出来的郎君教习子孙。这事说出去是坏了世家规矩,但饭都吃不起的破落户们哪顾得了许多,大家也都睁一支眼闭一眼了。
只是教人子孙是要有书籍的,他家中的书籍已经被学生看了大半,再这样下去,若无本可读,这份教习的差事怕是要换人了。
但他又没有银钱再去购置新的书简。
毕竟书在业朝是不流通的物件,想要获得新本,要么去传抄友人或是名士的文章,要么去别人家中借阅摘录,而这两者都要有社交圈做倚仗。
对于世家来说,书就是资源,是身份的象征,想进别人家的藏书库,普通的交情可是不行。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定安报》就送上了门。十个大钱一张,免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低廉的售价还是吸引了很多人购买。
这其中,有的是像他一样的破落世家子,有些则是勉强能认得一些字的富户,还有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买来纯粹是为了给子孙积攒传家宝的。
在这个时代,书籍是再昂贵不过的东西,谁家若是能藏上几箱子书简,那绝对称得上是传家宝,周围的街坊都得高看一眼。
只是竹简好找,文章难得。印着字的布帛,管他上面写了什么,10个大钱也不过就是一刀肉,省下口腹之欲也能留给子孙一丝翻身的希望。
大家都这样想,《定安报》买的飞快,还有人打探掌柜何时还有新货上。
掌柜抓了抓头,他也没想到这叫报纸的玩意竟然卖的这样好,暗自懊恼价格定低了。
他自己不识字,全是冲着这纸的新鲜才采买了一些。这玩意在边城一个大钱一张,纸张又轻薄易携带,只要路上注意防水,一板车就能拉回来几千张,转手十倍简直暴利!
“这宝贝数量有限,我也是走了关系才搞到这样多。郎君要是喜欢,下次我再和那个老关系疏通一下,多进一些。”
“对对,多进,一定要采买啊!”
几个没抢到的,扯着掌柜的袖子反复叮嘱。
“到货可一定知会我,我们家住东水巷子,左手第一家王姓就是我了。有消息你就让伙计去东水巷子喊一声,银钱不是问题啊!”
他身后站着的便是那位小世家出身的教习,他前日买的报纸已经读完,今天想再来碰碰运气,看看老板有没有新货。
别说,这报纸上写的文字虽然浅白,但却意外的有趣。不大的纸张上划分了几个版面,除了首页定安快讯之外,后面还有许多科普常识、边城风貌,看了之后让人啧啧称奇。
尤其是最后一版刊载的那个《东山群雄传》,看了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心中痒痒得睡不着!
那个傻小子在山中得了隐居大贤的青眼,学到了本领,却被心胸狭窄的师兄嫉妒陷害,被撵出师门,师兄还联合恶人守在山口伏击……
然后呢?然后怎么了啊?!他到底有没有逃脱生天?
为什么断在这里就没了!?
连着两天郎君都睡不好,一闭眼就是在山口遭伏击的场景,反复推敲那可怜的少年能否脱身,越想越精神,恨不能自己拿起笔给写个结局,偏偏又不知从何下手。
他今天来货铺,一是想要再补一张报纸收藏,另外也是想看看老板还有没有新货。没有新的有之前几期也好啊,那文中提了许多前情,看不到真的很让人抓心!
有了第一批读者的传播,《东山群雄传》这个故事很快在岐江城中流传了起来。
《东山群雄传》在书写的时候本就着意大量使用口语,文字浅显易懂,比业朝目前流传书面语简单明了许多。再加上内容曲折有趣味,许多识字的小少年朗朗上口,不需要先生再给释义讲解,很快便野火一样席卷南郡。
如今不但是城中百姓喜欢,某些世家郎君嘴上骂着粗鄙,私底下暗搓搓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期期追更不落下。
只是大家都没见过这种一个故事分段写的模式,每次好容易盼到新篇,结果不到一刻钟就看完了全文,末尾还咬了作者埋下的暗钩,被引得抓心挠肝,坐立不安,只恨不能抓人关入柴房,不写完不给饭吃。
混账!便不能一次写完么!一段一段的挤有甚意思!
哎,再等又要几日,便只能把之前积攒的几期拿出来,再重温一遍了……
这样想的不只一人,等到《东山群雄传》单行本刊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