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47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就那么喜欢钱?”朱元璋难得问问朱至这话,朱至昂头挺胸理直气壮地答道:“喜欢啊,有谁不喜欢钱吗?哪里不得用钱?老百姓都知道挣钱养家,有了钱才能过上好日子,皇爷爷不能盼世上的人都不喜欢钱。有违自然。”
    朱元璋极是无奈地笑了,有违自然都说出来了,朱至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了是吧。
    伸出手,朱元璋道:“我瞧瞧。”
    哎,这才是她聪明绝顶的爷爷是吧!
    朱至赶紧将手里的计划书给朱元璋递上去,朱元璋仔细看了看问:“你爹看过了吗?”
    “看过了看过了,批语在最后,爷爷您也给点评点评。”沈彬可是太子府的人,这么一个人就算要给朱至出主意,做生意,须送到朱元璋面前的事,朱至哪能不让太子瞧瞧先呢?
    “你的意思呢?”朱元璋一边看,不评价沈彬主意想得如何,问完了太子又再问朱至。
    朱至赶紧道:“我这不是字写得太丑吗?不敢在爷爷面前现丑,我给您说说?”
    朱元璋笑了,“说来听听。”
    “好勒。爷爷,我的意见是,沈彬的意思是借齐家村的例子,由他们沈家出面推广。这凡是生意,就不能让一家独大,也得讲究平衡。沈家出面,该给的好处要给,不过也正好借此让天下人知道,对于富商们回馈社会,造福百姓这事,朝廷可是十分赞许,不吝奖励的。如此一来必引得天下商人争先效仿沈氏。”朱至写不出来,理解是必须到位的。
    话音落下,朱元璋瞥了朱至一眼,意示她继续。
    那,继续啊!
    “凡利于百姓之举,朝廷皆以重赏,这是朝廷要表明的态度。如同皇爷爷下令各地凡有修渠修路之心,谁若敢瞒而不报,杀!这都是为了百姓。若有商人能因地制宜,带动百姓一道富裕,那这事必须赞许,更应该大力推广。”朱至把自己的想法道来,朱元璋也终于把计划书看完,连同太子在最后的批语。
    显然,太子是觉得此事可行的。
    虽然是借鉴齐家村的事,种田之余更让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商人更能在其中得利,但重点难道不是百姓因此得利?
    太子不是不清楚朱元璋对商人的轻视。不,应该说这世上的人都看不起商人,但商人的重要性更是不能忽视,尤其不能无视他们带动社会的经济,领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大明要的是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只要有人能帮忙做到这一点,朝廷不该因为对商人的轻视而弃百姓的利益而不顾。
    百姓的利益,那难道不是朱元璋一直看重,费心为百姓谋划?
    再听听朱至如今说的一番话,太子也好,朱至也罢,都牢牢捉住一个重点,那就是以百姓之利为重。
    “这件事不可一蹴而就。”朱元璋显然也心动了,能利于百姓,让百姓受益,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若能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不管做什么朱元璋都是愿意的。
    “可择一地实验之,慢慢,慢慢选出合适的人前往各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朱至可从来没有想过立刻将富民的谋划推广至整个大明。
    要是没有养出这方面的人来,随便弄个人往各地去,这不是要闹得民不聊生吗?
    这可就违背朱至推行此法的初衷了。
    朱元璋本来有些担心朱至或者贪功或是贪钱,未必沉得住气,结果如今这么一听,朱至哪里像是沉不住气的人啊?
    “你不是喜欢钱吗?”朱元璋挑眉而问
    “皇爷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是爱钱,并不代表我喜欢毁了别人富了自己。钱,自己一个人赚有什么好的,大家一起来数钱更高兴。”朱至并不否认自己爱财,也巴不得能把这天下的钱都赚了。
    但是,她再怎么爱,不能损及别人啊,尤其不能以伤害大都数人的利益作为代价。
    这回朱元璋笑了,指着朱至道:“这个习惯不错,继续保持。”
    朱至翻了一个白眼,同朱元璋讨论起另一个问题来了,“皇爷爷,是不是觉得,这也不是所有人都得读四书五经才有用是吧。您看这农耕之法,或者手工之法,工部的人得懂啊。”
    ??朱元璋顿了半响,一时没闹明白朱至话中之意。
    “书,不管是什么样的书,读得好了,有一技之长,能利于国而利于民者就好。咱们大明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喊口号的人。比如写了一篇农耕之法,提议山林之区,可用梯纵之法以耕种的这一位,难道不算一个人才?”朱至终于是把这句话说出口了,朱元璋听明白了。
    “这法子你从哪里听来的?”朱元璋对这事儿完全没有印象。
    “我让爹把今科参加科举学子的试卷全都抄了一份回来,我跟哥哥一天听个三五篇。陶冶情操嘛,就应该从小做起。一味读古人之事,不知今日之事,那是大忌。然后我就听到这事了啊!”朱至可不傻,这人才人才,她不该了解了解?
    就算她不该,朱雄英也该啊。
    文章一如其人,朱至就是想看看这里头有没有另辟蹊径的人。不想竟然真让她遇着了。
    “文章呢?”朱元璋一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