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5节(2/3)
悔的余地。
朱允熥呲咧嘴,可是一看朱允炆那完全没有要跟他商量商量的意思,只好吩咐一旁的人道:“去,把大哥送我的那块墨玉拿过来。”
伺候在朱允熥身边的小内侍几乎本能的看向朱至,朱至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得说,朱允熥是真不用脑子。
当然,朱允炆也挺黑的。
一个内侍都明白的道理,朱至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笔交易的不对待,但那又怎么样,这是朱允熥乐意的。
内侍看过来的眼神,朱至回望过去,吓得小内侍不敢再有所迟疑,立刻退去。
“二哥你也看见了,我都让人去拿了,总不会骗你的,书给我。”朱允熥是个急性子,迫不急待便要从朱允炆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别急。书在这里不会跑。”可是饶是如此,朱允炆依然本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原则。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如何也想不到自家二哥这么难说话,太过分了。
“去,让小果子快点。”朱允熥再急,却是不能上手硬抢的。没办法,唯有让人去催,快一些,快一些。
朱允炆握着书,这时候似乎才想起来朱至在一旁,只不过朱允炆打量朱至的时候,朱至已经埋头写起教材来了。
等小内侍拿着那块巴掌大的墨玉回来,一手交玉,一手交书,这个交易就算是达成共识。
朱允熥抱着朱允炆给的教材,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而朱允炆拿着墨玉在手,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这事,朱至事后跟朱雄英说起,朱雄英倒是一愣,朱至笑笑问:“没想到吧,咱们不喜于读书的弟弟,竟然用你送他一块珍贵的墨玉换一本书,还是我写的书。”
朱雄英点点头如实道:“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咱们允熥这脑子,实在堪忧。”朱至末了给句总结。
“珍贵与否也该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朱雄英反而接过话,看这态度是不觉得朱允熥傻?
朱至一想也对,“要是让我换,顶多三文钱。”
这回叫朱雄英不得不说道说道她了,“你辛苦半个晚上写出来的东西就值三文钱?”
不料朱至点点头,“对啊。不过重点不是我可以依样画葫芦?”
啊!也对,朱至不是那愿意被人掐住脖子的人,想算计她,须得拿些有份量的东西来。
“说来,舒笙这些年事情研究得怎么样?”朱雄英决定不再讨论弟弟们,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子,朱允熥纵然不算太聪明,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至于朱允炆的算计,无妨。
比起家里的那点小事,难道不是这关乎民生的大事更重要?
舒笙是谁,一个科考中不写四书五经,只写农业耕种的人。
凤阳当了三年的县令后,这一位到应天述职就跟朱至提起粮种的重要性,尤其指出其实粮种可以培育,或许他们可以培养出让粮食增产的粮种。
作为一个真正见识过粮种培育的朱至,自然知道这件事的可行性,不二话,官,舒笙可以不去当,他就专门研究粮种的事,不管花费多少年,只要能培养出增产的粮种,他就是有大功于国家。
“我偶然听百川提起,齐家村春种的稻谷竟然可以收了。”朱雄英是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也是想从朱至这里得到肯定的回答。
朱至被问起这事,眼睛亮闪闪的道:“是,以前是春耕秋收,哥哥知道吗,这才六月,咱们可以再种一季,就算按以前同样的收成,咱们也多了一倍的粮。”
听到这话,别说朱至了,就是朱雄英也激动无比,不确定的问:“可以再种一季?这,不会是玩笑吧?”
“舒笙说的啊,这不是在试吗?就等着收成之后的再种,若是可行,明年就可以在大明朝内推广。”
第122章 出气
◎倚仗◎
作为一个从来不夸大其词的孩子, 朱至岂不知道,没有做成的事不宜说。实验成功, 用事实证明一切, 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不敢非议。
朱雄英激动得伸出手捉住朱至,“倘若舒笙做到了,他是功在千秋。”
“嘘, 这事先不能对外说。就是对爹我也一直没说。齐家村的情况他们发现了, 也只以为是秋收提前。至于后面到底能不能种出来,再收成, 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朱至惊觉,好吧, 确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至于她忘记应该要瞒着点,等事情果真做成再说。
朱雄英一听顿了半响,随后又反应过来了,“对, 说得对, 尚未成功的事不宜对外泄露, 不能让有的人高兴太早,也不能让好些人不高兴太早。”
说实话, 朱至看着朱雄英, 突然觉得朱雄英现在挺蔫坏的,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儿。
“你让人看着齐家村点。”朱雄英想来想去不放心, 叮嘱一句。
“还用哥哥说, 我早让伯父去安排了, 否则整个应天现在不得传遍了。别人的稻谷还没长出来, 齐家村都要收成了, 这不是引人侧目?”朱至就算人没有回来,必须也早早把事情安排好。
对此,朱雄英默默的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在这点上,朱至是受之无愧的。不
朱允熥呲咧嘴,可是一看朱允炆那完全没有要跟他商量商量的意思,只好吩咐一旁的人道:“去,把大哥送我的那块墨玉拿过来。”
伺候在朱允熥身边的小内侍几乎本能的看向朱至,朱至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得说,朱允熥是真不用脑子。
当然,朱允炆也挺黑的。
一个内侍都明白的道理,朱至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笔交易的不对待,但那又怎么样,这是朱允熥乐意的。
内侍看过来的眼神,朱至回望过去,吓得小内侍不敢再有所迟疑,立刻退去。
“二哥你也看见了,我都让人去拿了,总不会骗你的,书给我。”朱允熥是个急性子,迫不急待便要从朱允炆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别急。书在这里不会跑。”可是饶是如此,朱允炆依然本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原则。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如何也想不到自家二哥这么难说话,太过分了。
“去,让小果子快点。”朱允熥再急,却是不能上手硬抢的。没办法,唯有让人去催,快一些,快一些。
朱允炆握着书,这时候似乎才想起来朱至在一旁,只不过朱允炆打量朱至的时候,朱至已经埋头写起教材来了。
等小内侍拿着那块巴掌大的墨玉回来,一手交玉,一手交书,这个交易就算是达成共识。
朱允熥抱着朱允炆给的教材,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而朱允炆拿着墨玉在手,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这事,朱至事后跟朱雄英说起,朱雄英倒是一愣,朱至笑笑问:“没想到吧,咱们不喜于读书的弟弟,竟然用你送他一块珍贵的墨玉换一本书,还是我写的书。”
朱雄英点点头如实道:“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咱们允熥这脑子,实在堪忧。”朱至末了给句总结。
“珍贵与否也该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朱雄英反而接过话,看这态度是不觉得朱允熥傻?
朱至一想也对,“要是让我换,顶多三文钱。”
这回叫朱雄英不得不说道说道她了,“你辛苦半个晚上写出来的东西就值三文钱?”
不料朱至点点头,“对啊。不过重点不是我可以依样画葫芦?”
啊!也对,朱至不是那愿意被人掐住脖子的人,想算计她,须得拿些有份量的东西来。
“说来,舒笙这些年事情研究得怎么样?”朱雄英决定不再讨论弟弟们,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子,朱允熥纵然不算太聪明,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至于朱允炆的算计,无妨。
比起家里的那点小事,难道不是这关乎民生的大事更重要?
舒笙是谁,一个科考中不写四书五经,只写农业耕种的人。
凤阳当了三年的县令后,这一位到应天述职就跟朱至提起粮种的重要性,尤其指出其实粮种可以培育,或许他们可以培养出让粮食增产的粮种。
作为一个真正见识过粮种培育的朱至,自然知道这件事的可行性,不二话,官,舒笙可以不去当,他就专门研究粮种的事,不管花费多少年,只要能培养出增产的粮种,他就是有大功于国家。
“我偶然听百川提起,齐家村春种的稻谷竟然可以收了。”朱雄英是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也是想从朱至这里得到肯定的回答。
朱至被问起这事,眼睛亮闪闪的道:“是,以前是春耕秋收,哥哥知道吗,这才六月,咱们可以再种一季,就算按以前同样的收成,咱们也多了一倍的粮。”
听到这话,别说朱至了,就是朱雄英也激动无比,不确定的问:“可以再种一季?这,不会是玩笑吧?”
“舒笙说的啊,这不是在试吗?就等着收成之后的再种,若是可行,明年就可以在大明朝内推广。”
第122章 出气
◎倚仗◎
作为一个从来不夸大其词的孩子, 朱至岂不知道,没有做成的事不宜说。实验成功, 用事实证明一切, 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不敢非议。
朱雄英激动得伸出手捉住朱至,“倘若舒笙做到了,他是功在千秋。”
“嘘, 这事先不能对外说。就是对爹我也一直没说。齐家村的情况他们发现了, 也只以为是秋收提前。至于后面到底能不能种出来,再收成, 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朱至惊觉,好吧, 确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至于她忘记应该要瞒着点,等事情果真做成再说。
朱雄英一听顿了半响,随后又反应过来了,“对, 说得对, 尚未成功的事不宜对外泄露, 不能让有的人高兴太早,也不能让好些人不高兴太早。”
说实话, 朱至看着朱雄英, 突然觉得朱雄英现在挺蔫坏的,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儿。
“你让人看着齐家村点。”朱雄英想来想去不放心, 叮嘱一句。
“还用哥哥说, 我早让伯父去安排了, 否则整个应天现在不得传遍了。别人的稻谷还没长出来, 齐家村都要收成了, 这不是引人侧目?”朱至就算人没有回来,必须也早早把事情安排好。
对此,朱雄英默默的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在这点上,朱至是受之无愧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