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风尘少年] : 第十二章[姪溺叔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姬宇问范献如何得到那张虎皮,范献答道:「这是十八年前意外买来的。当年贱内怀了头胎,她想如果生个女儿的话,最好给女儿找个好教养的媬母。碰巧那时前蜀国覆灭,该国着名的才女公主沦为隶臣妾,小弟便遣管事的去蜀国,好买她回来带我的女儿。没想到那刘管事的没买到公主,却买了这张老虎皮回来。」。
    照这番话看来,范献并不知道蜀公主就是涪侯,也不知道其他什么秘密,姬宇放下了心。接着又听范献说道:「其实没买到那位才女公主也好,贱内连着三胎都是男孩,会让那公主的学问教养无用武之地,小弟唯一的女儿是九年之后才出生的呢!」。
    姬宇见范献谈到他女儿时,面带忧色,神情黯然,就关心地问道:「令媛还好吗?」。
    原来人人都知道陶朱氏的小姐范旭,长得沉鱼落雁,貌美无双,而且聪明绝顶,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任何事物都一学就会,一会就精。但可惜天妒红顏,自幼体弱多病,而且随着年龄长大,愈病愈频繁,愈病愈严重,至今已终日卧病在床,起居都无法自理了。
    范献叹口气,说道:「小女已看遍天下名医,都说她来日无多。唉!生死有命,咱们也无可如何了。」。
    姬宇沉吟片刻,说道:「愚兄颇知医理,可否让我试试?」。姬宇这话也实在谦虚的太过头,他的医术那可是人类歷史上的第一名了。
    范献心想反正死马当活马医,让大哥去试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就带着姬宇去给范旭看诊了。
    姬宇见到范旭,才知道这女孩已陷入昏迷,危在旦夕了。姬宇诊断范旭患的是白血病,而她的昏迷现象,则是白血病所引起的脑溢血,血块的压迫使她昏迷,而且也即将使她送命。
    问题是,姬宇所懂得的医术,面对这种情况却无能为力。因为白血病只能以骨髓移植来治疗,可是目前黔中国还没有发展出能检测「人类白血球抗原」所需的试剂与仪器,无法知道谁的骨随能移植给这可怜的女孩。而且也没有化学治疗药品与放射线治疗设备,无法根除病患的造血组织与癌变细胞,做为骨髓移植的前置处置。更没有适当的器材与药品可以支持脑部外科手术,以清除她的颅内淤血。
    姬宇心想按照目前医学技术的思路已经无法救她了,唯一的机会是跳脱已知的科学框架,在超自然的领域中寻求解方。
    于是姬宇对范献说道:「令媛撑不过三天了,必须立刻救治,但在这儿我没法子救她,得把她带去别的地方施术,还请范当家的应允。」。由于现场还有范献的妻子吴夫人,以及婆子丫环等人,所以他以“范当家的”来称呼范献。
    若是换了别人,范献是不会同意把女儿让人带走的,但对于这位金兰大哥,他只能豁出去,寄予完全的信任了。
    姬宇揹起范旭,并且用布条将范旭紧紧捆在背上,向范献夫妇说道:「我们此去快则七日,慢则十日必回,贤伉儷毋须多掛虑。」。然后拱了拱手,眾人眼睛一花,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姬宇要带范旭去的是武陵山蛮荒绝域那个千仞竖井,也就是十一年前他受困的地方。那儿有寒潭,有热泉,有巴蛇,还有他自己,加起来估计应该管用了。
    不管陆路还是水道,就说地球表面的直线距离,从陶丘到武陵山千仞竖井有九百一十二公里远。加上翻山越岭,爬高窜低,这个直线距离就大约增加到一千一百公里了,而姬宇跑的就是直线。他竭尽全力的脚程全开,化做一颗流星划过山河大地,不到二十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他揹着范旭跃下那久违的千仞竖井,落入洞底寒潭。
    姬宇游到潭边,将范旭解开放到岸上,自己则潜回潭底。不一会儿,他从潭底拿上来一块巴蛇肉,以及一颗硕大无比、绿光闪亮的巴蛇的蛇胆。由于这寒潭极其冰冷,所以冷冻蛇肉与蛇胆保持的还很新鲜。
    姬宇飞到岩洞另一端的热泉那儿,将蛇肉煮熟了,又飞了回来。他将蛇肉放进嘴里,细细嚼成肉浆,然后嘴对嘴地将肉浆渡入范旭口中,再运气吹送至她的腹内。然后姬宇褪去了范旭全身衣物,自己也赤裸着上身,抱紧了她,两人肌肤紧贴,跃入寒潭,整个没顶在冰冷的潭水中。
    姬宇这是在复製他当年的奇遇,以大热的千年巴蛇肉盛阳于体内,以冰冷的寒潭水覆阴于体外,内热外寒夹磨、阴阳相济,煆炼肉身本质。不同的是,当年姬宇是自己运功,引导内外冰寒,而现在范旭却必须靠着姬宇灌入真气,代她调和阴阳。
    于是姬宇以震古鑠今的强大内力,在范旭体内引导蛇肉的热力抵御潭水的冰寒,又转化潭水的冰寒调节蛇肉的热力,使范旭全身包覆在纯阳罡气中煅炙。运功了一会儿,蛇肉的阳气尽被范旭吸收,潭水的阴气开始袭体,姬宇就带她出水,飞到热泉那儿。
    姬宇切下一小块巴蛇胆,嚼成胆浆,含着范旭的小口,将胆浆吹入她的腹中。这蛇胆是近千年巴蛇全身精华所聚,但性质却与蛇肉的大热截然相反,反倒是天下至寒之物,别人那怕是只吃下一丁点,都必然会虚寒至死。接着姬宇抱着范旭走进了热泉,愈走愈深,直至整个人没顶。那池热泉温度超过摄氏一百度,但范旭在姬宇太极神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