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阙 第101节(1/4)
“是么?”穆熙云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看来你师兄说的对,你是没找到媳妇儿两手空空的回去,怕被你爹骂吧?
“……”叶书离不言语了。
穆熙云也没难为他,“行,那明天你直接就去广陵吧,我回漓山和他说。”
叶书离欣然应下,又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对了师叔,我去广陵的事儿先别和师兄说了,免得提及广陵他想起小师叔,徒添心结。”
……
帝都内城,永安侯府。
萧高旻进了门,老管家连忙带着小厮过来牵马,殷切道:“世子回来啦。”
“嗯。”萧高旻随意应了一声,吩咐道,“让人收拾一下行装,我后天回宜崇。”
管家接过马鞭递给小厮,闻言一惊:“世子后天就走?怎的这般突然?”
萧高旻点头,淡淡道:“该办的事办完了,留在这儿又没什么意趣了,还是回去吧。对了,老伯,我爹呢?”
他明显情绪不高,管家知劝不住,只好道:“侯爷在书房呢,世子且去吧。”
*
萧高旻说该办事儿办完了,倒也并非虚言。
永安侯府书房里,他见了萧温琮,将来时与苏朗所讲之言复述了一遍,沉声道:“我说科举行卷不妥,不如直接开考,苏朗并未驳我。”
房里沉默一阵,永安侯扔下手中的书卷走到窗边远眺,半晌后叹了一声:“果然如此,我们陛下颇有雄心壮志呐。”
萧高旻问:“父亲觉得,壮志难酬吗?”
“难。”萧温琮毫不犹豫,顿了顿笃定道,“但也不是不可酬。要看皇帝的心坚不坚,因为一定会有人死。”
萧温琮转过身,踱步回书案后坐下,缓缓道:“古书云,‘内力不足必借外力’。敬王复辟如此,皇帝酬志亦如是。敬王借不借的到是以后的事,但皇帝至少已是一箭三雕了。”1
萧高旻持着汤匙搅动着碗里的甜汤,头也不抬地说:“颖海、虞疆、江锦城。”
萧侯揉了一下儿子的头,笑道:“看得还挺清楚,没白来帝都。”
“你干嘛?把我头发都弄乱了。”世子撤身躲开他爹的手,甩了甩头,掀起眼帘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自古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哪个臣子没有个‘忠武’梦?”
“明摆着?”萧侯伸出了一只手掌,笑道,“你这‘明摆着’的两句话,朝中能看出来的不超过这个数。当局者迷啊。”
“你说的对,”萧侯轻叹,“没有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万国来朝,当今也想。虞疆这场内乱是个很好的时机,北狄蠢蠢欲动,大胤亦有盘算,谁稀罕那虞疆危溪王子不痛不痒地称一声臣呀?要的是绝对征服,要让那块土地从此打上大胤的徽记,如此才能彻底平止靖州边陲子民的离乱之苦,能让皇帝成就百世不祧之业,也能让臣子挣到‘忠武’的身后名。”
“大胤立国几百年,才出过几个‘忠武’?两只手就数得过来。当年朔州总督顾崇山七拒北狄、驰骋虞疆,戎马一生,大大小小战功无数,最后死在了沙场上,才勉强得了这个谥号。论功绩他确实配得上,但可惜他死的时候掌权的是太后,顾崇山是皇帝的母舅,也是太后、齐王最大的忌惮。要不是先帝有远见,以防万一给皇帝留了道白纸黑字的遗旨,顾崇山都拿不到这个‘忠武’。只要不谋反,一个‘忠武’能保后世三代无虞、平爵承袭而不降等,如此,北境顾氏才得以没了主心骨而不衰。”
“苏阙也是武将,亦有平叛之功,骇敌之能,他也想。真论起来,他还比顾崇山更适合。顾崇山是纯正的武将,苏阙有出将入相之能,文武全才,‘忠武’二字再合适不过。但他还差了点火候。”
萧高旻接道:“虞疆就是那个火候。”
“只是如今朝中有敬王这个内患未除,陛下腾不出手来西征虞疆,否则前方打起仗来,后边立刻就要失火,只能用耗字诀。督抚靖庆二州这件事,并不是非颖国公苏阙不可,但是今日谁去了,待以后西征虞疆的时机成熟,谁就能成就封狼居胥之功、勒石燕然之业。一个‘忠武’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皇帝酬志、敬王复辟都要借虞疆这个外力,只是在位掌权的是凌烨,棋也得是他先下。
选颖国公苏阙督抚靖州——可谓四两拨千斤,这一招成就了苏阙,作为交换,也让皇帝拿到了颖海苏氏在科举行卷上的那分话语权;苏阙本人久经沙场运筹帷幄,有能力有威望,让他去耗着虞疆以熟悉形势,日后待时机成熟,西征虞疆之事由他统率,皇帝也放心;而颖国公往靖庆二州一坐,同时能镇住敬王从江锦城伸来的手,让他再借不到虞疆这分外力。
萧高旻忽然觉得自己可能还数少了,一箭不止三只雕呢。皇帝这一招妙就妙在全然不露声色,科举不行卷,会动到所有世族的利益,绝对是能让整个朝堂炸开锅的事,皇帝已经开始布局了,朝臣们却连点风雨的意头都没察觉出来——成全颖国公苏阙去靖庆二州,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可这一环却是在正月二十的大朝会上,文武大臣们一起商议出来的,皇帝只点头说了个“可”字。
真是被这俩人联手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叶书离不言语了。
穆熙云也没难为他,“行,那明天你直接就去广陵吧,我回漓山和他说。”
叶书离欣然应下,又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对了师叔,我去广陵的事儿先别和师兄说了,免得提及广陵他想起小师叔,徒添心结。”
……
帝都内城,永安侯府。
萧高旻进了门,老管家连忙带着小厮过来牵马,殷切道:“世子回来啦。”
“嗯。”萧高旻随意应了一声,吩咐道,“让人收拾一下行装,我后天回宜崇。”
管家接过马鞭递给小厮,闻言一惊:“世子后天就走?怎的这般突然?”
萧高旻点头,淡淡道:“该办的事办完了,留在这儿又没什么意趣了,还是回去吧。对了,老伯,我爹呢?”
他明显情绪不高,管家知劝不住,只好道:“侯爷在书房呢,世子且去吧。”
*
萧高旻说该办事儿办完了,倒也并非虚言。
永安侯府书房里,他见了萧温琮,将来时与苏朗所讲之言复述了一遍,沉声道:“我说科举行卷不妥,不如直接开考,苏朗并未驳我。”
房里沉默一阵,永安侯扔下手中的书卷走到窗边远眺,半晌后叹了一声:“果然如此,我们陛下颇有雄心壮志呐。”
萧高旻问:“父亲觉得,壮志难酬吗?”
“难。”萧温琮毫不犹豫,顿了顿笃定道,“但也不是不可酬。要看皇帝的心坚不坚,因为一定会有人死。”
萧温琮转过身,踱步回书案后坐下,缓缓道:“古书云,‘内力不足必借外力’。敬王复辟如此,皇帝酬志亦如是。敬王借不借的到是以后的事,但皇帝至少已是一箭三雕了。”1
萧高旻持着汤匙搅动着碗里的甜汤,头也不抬地说:“颖海、虞疆、江锦城。”
萧侯揉了一下儿子的头,笑道:“看得还挺清楚,没白来帝都。”
“你干嘛?把我头发都弄乱了。”世子撤身躲开他爹的手,甩了甩头,掀起眼帘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自古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哪个臣子没有个‘忠武’梦?”
“明摆着?”萧侯伸出了一只手掌,笑道,“你这‘明摆着’的两句话,朝中能看出来的不超过这个数。当局者迷啊。”
“你说的对,”萧侯轻叹,“没有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万国来朝,当今也想。虞疆这场内乱是个很好的时机,北狄蠢蠢欲动,大胤亦有盘算,谁稀罕那虞疆危溪王子不痛不痒地称一声臣呀?要的是绝对征服,要让那块土地从此打上大胤的徽记,如此才能彻底平止靖州边陲子民的离乱之苦,能让皇帝成就百世不祧之业,也能让臣子挣到‘忠武’的身后名。”
“大胤立国几百年,才出过几个‘忠武’?两只手就数得过来。当年朔州总督顾崇山七拒北狄、驰骋虞疆,戎马一生,大大小小战功无数,最后死在了沙场上,才勉强得了这个谥号。论功绩他确实配得上,但可惜他死的时候掌权的是太后,顾崇山是皇帝的母舅,也是太后、齐王最大的忌惮。要不是先帝有远见,以防万一给皇帝留了道白纸黑字的遗旨,顾崇山都拿不到这个‘忠武’。只要不谋反,一个‘忠武’能保后世三代无虞、平爵承袭而不降等,如此,北境顾氏才得以没了主心骨而不衰。”
“苏阙也是武将,亦有平叛之功,骇敌之能,他也想。真论起来,他还比顾崇山更适合。顾崇山是纯正的武将,苏阙有出将入相之能,文武全才,‘忠武’二字再合适不过。但他还差了点火候。”
萧高旻接道:“虞疆就是那个火候。”
“只是如今朝中有敬王这个内患未除,陛下腾不出手来西征虞疆,否则前方打起仗来,后边立刻就要失火,只能用耗字诀。督抚靖庆二州这件事,并不是非颖国公苏阙不可,但是今日谁去了,待以后西征虞疆的时机成熟,谁就能成就封狼居胥之功、勒石燕然之业。一个‘忠武’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皇帝酬志、敬王复辟都要借虞疆这个外力,只是在位掌权的是凌烨,棋也得是他先下。
选颖国公苏阙督抚靖州——可谓四两拨千斤,这一招成就了苏阙,作为交换,也让皇帝拿到了颖海苏氏在科举行卷上的那分话语权;苏阙本人久经沙场运筹帷幄,有能力有威望,让他去耗着虞疆以熟悉形势,日后待时机成熟,西征虞疆之事由他统率,皇帝也放心;而颖国公往靖庆二州一坐,同时能镇住敬王从江锦城伸来的手,让他再借不到虞疆这分外力。
萧高旻忽然觉得自己可能还数少了,一箭不止三只雕呢。皇帝这一招妙就妙在全然不露声色,科举不行卷,会动到所有世族的利益,绝对是能让整个朝堂炸开锅的事,皇帝已经开始布局了,朝臣们却连点风雨的意头都没察觉出来——成全颖国公苏阙去靖庆二州,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可这一环却是在正月二十的大朝会上,文武大臣们一起商议出来的,皇帝只点头说了个“可”字。
真是被这俩人联手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