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节(2/4)
张龙椅。因此在朝野民间、尤其是在读书人之间,对楚天涯的腹诽与指谪相当的多,都把他当作了“野心家”来看待。
通过献玺这一举动,楚天涯瞬间击碎了许多的谣言与猜测,赢取了大片的人心。
楚天涯只是觉得好笑,这些人为什么偏要无视诸多的事实,却喜欢猜来猜去?我真要接受皇帝的禅位登基,只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什么破石头来佐证吗?话说回来,我也没有蠢到要去霸占那张龙椅。
那与其说是一张龙椅,不如说是一张箭靶子。只要我往那椅子上一坐,无数的明枪暗箭就要向我杀我,必然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现在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子也在我掌握,有什么不好?只要我不把手伸向龙椅和玉玺,我就永远是大宋的功臣与顶梁大柱,是天下仕民心中的英雄与概模;反之,我就是篡位的逆贼,天下尽讨之!
虽然现在楚天涯离“帝位”只有薄薄的一层窗纸之隔,但他绝对不会去捅破。
因为一念之差,从而天壤之别。楚天涯相信,自己永远不会去犯这么低级又愚蠢的错误。
至少现在,不会。
第327章 厌战
楚天涯携帝归京的半个月后,朝野上下与东京民间的兴奋劲慢慢的平息了下来。此前在战乱之中被毁坏的朝堂秩序得已慢慢建立和恢复,百姓们也在积极努力的经营生活,开始企盼安居乐业的到来。
近些年来,从宋金联合灭辽开始,大宋一直战乱不断。期间受战乱影响到的民众不下百万,许多人痛失亲人与家园,更多的人在战争的巨浪冲击之下,背景离乡流离失所,从此在心中无限的渴盼得到安宁的生活。
当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所有人心中的不约而同的有了这个愿望——不要战争、希望和平!
包括军队里,也渐渐的有了一些“厌战”的情绪在蔓延。声音虽然不大,但终究是传到了楚天涯的耳朵里。
其实楚天涯何尝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希望战争能够早一点结束,过上安逸平稳的生活。而且他居于上位,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眼下的大宋的确是再也打不起仗了。别的不说,富饶的大宋用一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在这几年的战乱之中已经几乎损耗殆尽!
尤其是饱受战火摧残的河北、河东一带,简直是疮痍满目民不聊生;此外,大宋的帝都东京两次被金军兵临城下,导致大宋的经济与政治中心——中原一带的受损也相当严重。大宋建国一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与经济基础,在近几年的战争摧残之下几近崩溃。
在这几年的战乱之中,无数的难民从河北、河东与中原一带南逃,越过长江逃到了没有经历战争催残的南方避难。难民给这些地方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不稳定因素。
总而言之,战争,已经给大宋带来了极大的疮伤。疮伤过后,每个人都想治好伤口,恢复健康。
于是,“厌战”的情绪开始在庙堂与民间流传蔓延。身为执掌大宋兵权的楚天涯,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需求压力。
与此同时,江南一带也同样蔓延着这样的呼声——希望杭州与东京能够尽快和解,不要再进行内战。
民心如此众意难为,赵构父子面临的压力,比楚天涯还要更大。毕竟这一场战争是他们挑起的,而且现在他们“师出无名”,在世人的眼中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造反逆臣”与挑起内战的罪人。
在淮河南岸勉强僵持了近一个月之后,赵构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只得撤军!
士卒的叛逃、杭州的停止后勤供给加上民心舆论的攻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赵构只得做出了这样的妥协。
张叔夜也没有趁机追击,而是在赵构撤兵数日之后,才不急不忙的挥师渡河,先是收复了被赵构叛军夺下的庐州,然后以此为据步步为营的向长江逼近,继续给杭州施压。
这个时候的杭州,已经彻底的从内部崩坏了。军队与民众对于“停止战争”的强烈愿望,迫使赵佶与赵构不得不重视,从而开始了“和平谈判”。
张叔夜得到楚天涯的授权,全权代理与杭州的谈判,并不时将消息通报给东京朝廷。楚天涯也在朝堂之上会集众臣同官家一同商议对策,为了顾全大局免去这场内耗的战争,楚天涯强硬的态度也发生了稍微的转变,做出了一些让步。首先,东京愿意赦免赵佶与赵构及其麾下所有官员将士的叛国之罪,杭州要交割所有的兵权由张叔夜统一率领。原杭州官员继续留用,但追随太上皇赵佶一同从东京南撤的官员,必须与赵佶、赵构等人一同回到东京面见圣上,当面向官家与朝廷认错。
其他的条件都说得过去;但是最后一项,直接吓懵了赵构。原本他们的计划是,只是东京肯免罪,并让赵构父子及麾下官员等人继续留在杭州,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但是现在,东京朝廷要求他们“回京认错”,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一场鸿门宴。心虚的赵构,根本不敢扔下自己的军队,只身前往东京!
但是赵佶无所谓,他仗着自己是太上皇、是楚天涯的岳丈,深信自己去了东京也能没事,最多就是退出权力中心,从此做个混吃等死的太上皇——反正在杭州他也是
通过献玺这一举动,楚天涯瞬间击碎了许多的谣言与猜测,赢取了大片的人心。
楚天涯只是觉得好笑,这些人为什么偏要无视诸多的事实,却喜欢猜来猜去?我真要接受皇帝的禅位登基,只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什么破石头来佐证吗?话说回来,我也没有蠢到要去霸占那张龙椅。
那与其说是一张龙椅,不如说是一张箭靶子。只要我往那椅子上一坐,无数的明枪暗箭就要向我杀我,必然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现在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子也在我掌握,有什么不好?只要我不把手伸向龙椅和玉玺,我就永远是大宋的功臣与顶梁大柱,是天下仕民心中的英雄与概模;反之,我就是篡位的逆贼,天下尽讨之!
虽然现在楚天涯离“帝位”只有薄薄的一层窗纸之隔,但他绝对不会去捅破。
因为一念之差,从而天壤之别。楚天涯相信,自己永远不会去犯这么低级又愚蠢的错误。
至少现在,不会。
第327章 厌战
楚天涯携帝归京的半个月后,朝野上下与东京民间的兴奋劲慢慢的平息了下来。此前在战乱之中被毁坏的朝堂秩序得已慢慢建立和恢复,百姓们也在积极努力的经营生活,开始企盼安居乐业的到来。
近些年来,从宋金联合灭辽开始,大宋一直战乱不断。期间受战乱影响到的民众不下百万,许多人痛失亲人与家园,更多的人在战争的巨浪冲击之下,背景离乡流离失所,从此在心中无限的渴盼得到安宁的生活。
当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所有人心中的不约而同的有了这个愿望——不要战争、希望和平!
包括军队里,也渐渐的有了一些“厌战”的情绪在蔓延。声音虽然不大,但终究是传到了楚天涯的耳朵里。
其实楚天涯何尝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希望战争能够早一点结束,过上安逸平稳的生活。而且他居于上位,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眼下的大宋的确是再也打不起仗了。别的不说,富饶的大宋用一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在这几年的战乱之中已经几乎损耗殆尽!
尤其是饱受战火摧残的河北、河东一带,简直是疮痍满目民不聊生;此外,大宋的帝都东京两次被金军兵临城下,导致大宋的经济与政治中心——中原一带的受损也相当严重。大宋建国一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与经济基础,在近几年的战争摧残之下几近崩溃。
在这几年的战乱之中,无数的难民从河北、河东与中原一带南逃,越过长江逃到了没有经历战争催残的南方避难。难民给这些地方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不稳定因素。
总而言之,战争,已经给大宋带来了极大的疮伤。疮伤过后,每个人都想治好伤口,恢复健康。
于是,“厌战”的情绪开始在庙堂与民间流传蔓延。身为执掌大宋兵权的楚天涯,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需求压力。
与此同时,江南一带也同样蔓延着这样的呼声——希望杭州与东京能够尽快和解,不要再进行内战。
民心如此众意难为,赵构父子面临的压力,比楚天涯还要更大。毕竟这一场战争是他们挑起的,而且现在他们“师出无名”,在世人的眼中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造反逆臣”与挑起内战的罪人。
在淮河南岸勉强僵持了近一个月之后,赵构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只得撤军!
士卒的叛逃、杭州的停止后勤供给加上民心舆论的攻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赵构只得做出了这样的妥协。
张叔夜也没有趁机追击,而是在赵构撤兵数日之后,才不急不忙的挥师渡河,先是收复了被赵构叛军夺下的庐州,然后以此为据步步为营的向长江逼近,继续给杭州施压。
这个时候的杭州,已经彻底的从内部崩坏了。军队与民众对于“停止战争”的强烈愿望,迫使赵佶与赵构不得不重视,从而开始了“和平谈判”。
张叔夜得到楚天涯的授权,全权代理与杭州的谈判,并不时将消息通报给东京朝廷。楚天涯也在朝堂之上会集众臣同官家一同商议对策,为了顾全大局免去这场内耗的战争,楚天涯强硬的态度也发生了稍微的转变,做出了一些让步。首先,东京愿意赦免赵佶与赵构及其麾下所有官员将士的叛国之罪,杭州要交割所有的兵权由张叔夜统一率领。原杭州官员继续留用,但追随太上皇赵佶一同从东京南撤的官员,必须与赵佶、赵构等人一同回到东京面见圣上,当面向官家与朝廷认错。
其他的条件都说得过去;但是最后一项,直接吓懵了赵构。原本他们的计划是,只是东京肯免罪,并让赵构父子及麾下官员等人继续留在杭州,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但是现在,东京朝廷要求他们“回京认错”,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一场鸿门宴。心虚的赵构,根本不敢扔下自己的军队,只身前往东京!
但是赵佶无所谓,他仗着自己是太上皇、是楚天涯的岳丈,深信自己去了东京也能没事,最多就是退出权力中心,从此做个混吃等死的太上皇——反正在杭州他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