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加危险诡谲的气氛,与他去时相比, 朝中又发生了一些大事, 比如圣上最近又宠爱了另一名叫刘洄的宦官, 所宠之甚, 简直达到了御史大夫们天天上奏的地步。
    所喷之人自然是媚上奸诈的刘洄。
    齐南华站在文官队伍里, 听着御史大夫喷人。
    圣上不仅让刘洄担任了御前太监,另还兼知内侍省事以及左卫上将军,一时之间,这位刘洄宦官直掌大权, 风头无两, 在大楚历史上, 这是第一位宦官直掌重要兵权, 掌宫禁宿卫。
    不管文官武将,矛头直指刘洄,群臣激愤,可以说刘洄就是众矢之的,群臣好似将天使归来一事忘记了,直看到齐南华今日上朝, 朝中的一众重臣才恍然大悟, 齐侍郎公干出差回来了。
    早朝前, 齐南华和认识的熟人好友互相打了招呼, 交流了一下朝中风向以及最近发生的大事, 不过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有提真正的天使去哪了, 甚至开始正式议事时,衮衮诸公的火力还是对准了刘洄,齐南华曾经不经意的看了一眼刘洄,作为最近备受宠爱的天子宠臣,这位刘宦官面貌实在不好看,中年人模样干瘦阴冷,弯腰驼背,对攻击他的言语好似没有听到一般。
    和齐侍郎猜的不错,圣上笑呵呵的压了压手,三言两语,和面团一样保下了刘洄。
    后续是户部上奏,去年因讨伐逆贼之故,一口气砸出去了八百多万缗的军费,后西德军虽平叛战乱,但国家存款不多,所以刘洄前些日子提议的给太后娘娘建造的寿仙宫,玉清宫这些花费要缓缓,言下之意,是把刘洄的提议全部给毙了!
    户部尚书说完以后,所属刘洄一派的官员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齐南华听着那些官吏拿着孝之一字做文章,内心嗤之以鼻,太后娘娘年事已高,常年不出宫门半步,除了礼佛,不问世事,寿仙宫,玉清宫一定是熹皇贵妃要求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今圣上不是太后娘娘亲生的,圣上亲母早逝,一直被养在先皇贵妃膝下,先皇贵妃在时,尊荣直逼太后,先皇贵妃逝去以后,太后就静养在了深宫之中。
    如今圣上宠爱至极的熹皇贵妃,是一个贪婪,美艳,虚荣又狠辣的妇人。
    如此,为了一个女人,户部当然不会同意了。
    一番争吵之后,齐南华只听圣上的声音从上面传来。
    “季相所言极是,如今外战颇多,处处都需用钱。”圣上又道:“但太后独居慈宁宫数年,朕平日忙碌不得尽孝,刘洄提议的寿仙,玉清宫址,距离护国寺很近,如此一来,太后或可经常去护国寺散心,于太后身心益处颇多。”
    “寿仙,玉清可以慢慢建,前期花费无需很多,此事就由刘洄负责。”
    话音一落,刘洄立刻下跪道:“臣遵旨。”
    一拍定案,户部尚书季炎沉着一张老脸一言不发,后又谈论了些政事,齐南华这才知道彭晖的侄子死了,犯了错被抓进大牢,没过几天就人头落地了。
    齐南华内心唏嘘,然后知道该自己上奏了,彭晖死了,他的侄子也死了,见圣上并没有主动过问彭晖一事,齐南华心中有了计较,先是出列文官队伍,呈上宝亲王所写书信,将天使在宝亲王府无意中落水而死尽量以一种悲伤的语气说了出来,又道幽州节度使已经接受了圣旨册封,总之除了死去的彭晖,皆大欢喜。
    文官队伍里,李伯志眉头轻轻一跳,他自然得知了彭晖被割了舌头,但知道归知道,谁也不敢在此刻触陛下的霉头。
    既然人已经死了,那就死了吧。
    回到长安的李伯志官位更上一层楼,当上了中书省门下的中书侍郎,即副中书令,三郎李瀚章进入了尚书省门下吏部入职,担任吏部都令史。
    吏部尚书裴公是他好友,有他在,三郎仕途定然无忧,他大哥也升了官,原先为门下左拾遗兼太子太傅,虽然清贵,但终究没有实权,况且太子太傅并不是他大哥一个,这次约莫是补偿之故,圣上给他大哥升了门下给事中,作为门下省重职,分判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
    至于门下侍郎这个位置,李伯志暂时不敢想,朝堂居高位的大多数是魏国公的人。
    现在朝廷里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关于魏国公的。
    据说,圣上的妹妹已经快到长安了。
    这世上,流言总是传的很快。
    “楚与魏,共天下。”李伯志心里默念着这句话,心里寒意渐起。。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
    更何况,魏国公一看就不是周公般的人物,正细想着,忽听圣上突兀的咳嗽了一声,气腔急重。
    刘洄道:“陛下终日操劳国事,定要保重龙体啊。”
    此话一出,朝臣纷纷劝勉陛下多多休息。
    重重十二旒下,大楚皇帝紧紧握着宝亲王的书信,好一会缓过气。
    等到下朝之时,齐南华被圣上留了下来,他心里忐忑,也不知宝亲王写了什么,自从圣上看过宝亲王的书信后,脸色就不太好。
    宣政殿前,齐南华望着下了一天的小雨,极目远眺远处薄雾,春雨阴绵,寒意刺骨,齐南华受殿外冷风一吹,好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