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0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永嘉南渡,多少人死在路途之中,就连世家大族也不能幸免。
    不如广撒网!
    至于和朝廷合作,葛洪是没想过的。建康城中的那些贵族和世家子弟们,贪图享乐,对世情无知之极。若不是因为这,他也不会一心求道,隐居山中。
    所以他打算自己来。
    他和鲍姑有些积蓄,另外他在南海郡这边的士族之中也有些名气,开个学堂并不难。
    两人一直都是想做就立刻做的性格,颇得道家洒脱随性真髓,想清楚了要入世之后,立刻收拾行襄,下了罗浮山。
    乱世闻得仙画语,从此不再问长生。和葛洪同是道教的孙思邈却正在急匆匆的往长安赶。
    而且他从仙画上能够看出来,很多事情完全是需要国家层面来介入才可以实施的。比如医学院的设立,从各地甄选医学人才,乃至各地医官的选拔.…等等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在贞观的孙思邈比葛洪要幸运得多。他遇到的是清明世道,是明君良臣。孙思邈终于到了长安,受到了李世民和长孙后还有各大权贵府邸的热烈欢迎,邀请纷沓而至。孙思邈推辞了一大半,只是在长孙后的请求下,留在了太极宫的别苑内,每日替李世民诊脉调养身体,然后抽空聊了一下太医署和医学院的事情。
    “陛下身上的旧伤还需要调理二三。”孙思邈道, 不过,整体状况已经比我想象中好很多了,只是饮食上和休息上要注意,千万不能过度劳累。
    他和李世民还有长孙后讨论了一下养生话题之后,长孙无忌等重臣来了,几人就开始讨论大唐的医学制度改革。
    说起来大唐的医疗制度从贞观初年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太医署总管一切,下面分别有医、针、咒禁、按摩四科,从博士到学生总共一百多人。
    是的,这时候的太医署已经有学生了,由太医署博士负责教课,学的就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
    经》和《针灸甲乙经》等医书。
    而且,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还在各州也都设置了医学堂,将太医署的这一套经验给推广了出去。
    “医生”在唐朝,指的就是在太医署中学习的学生,所以大唐众臣在乍一听到仙画中将所有行医者都称为“医生”,一开始还有些惊讶。
    孙思邈一直在民间行医,对民间的医疗状况最为了解,比较有发言权: 后世范仲淹所说,其实大唐也有类似的情况,经常有游方郎中冒充神医招摇撞骗,或者只是学了几天医术,懂了皮毛就能出来行医坐堂,庸医误人之事时有发生。
    魏征拧眉一想: 不管是太医署还是州府学堂,都是官学,学生出来之后大多也是担任相关职位。
    不错。”孙思邈颔首: “且州府的医学堂一般也只能顾全一州首府,到了其他府县,我说的情况也就更严重。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受过完整医学教育的人才太少了。
    太极宫中,群臣们来来去去,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讨论出来的。像是房玄龄和魏征这样的重臣,在经过几次大讨论之后,才恍然发现,似乎这是史上第一次把“医”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它不再是微末之道,而是与治国息息相关的术。这个共识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也逐渐的隐约的成了型。
    而后,又从医官既然要试选,那其他的官吏是不是也要全部都试选才能不错漏一个人才,才能满足职责所需。
    孙思邈并不是每场都参加,毕竟这宫中还有太医署呢,太医令和医正们也是要出力的。他拿了李世民的手令,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去工部的将作监溜达溜达。
    您想磨这个?将作监的匠人们听了他的想法,乐了, 您看看,我们这儿都有。工匠从库内拿了一堆琉璃镜出来。
    孙思邈一看,有些疑惑: 将作监居然还做这样的小玩意儿吗?
    工匠哈哈一笑: 孙道长有所不知,咱们这儿本来是只管各项宫殿和府衙工事,还有一些皇家御用之物。不过仙画出来后,尚书大人特意叮嘱,只要在仙画中出现过的物件,都需要描摹下来然后一一尝试制造。
    主
    管他们将作监的侍郎直接拨了几百个工匠为一个组,专门负责这些事情。这几个月来,他们已经做了不少的东西出来了。
    孙思邈可是大唐人心中的老神仙,见他感兴趣,工匠直接带他去看了这段时间他们的成果。光是从仙画中临摹的物件图样就厚厚的一摞!
    小到一闪而过的画面里的一个小闹钟,再到各种出现过的现代家具式样,大到在路上奔驰的汽车,甚至还有惊鸿一瞥的火箭、飞机和船只等等……
    有的是很完整的图样,有的则只有个大概,甚至是残缺不齐的,孙思邈猜可能是因为闪过的时间太短了,还来不及临摹下来。
    他叹一声: “你们是真的有心。”
    工匠挺了挺胸膛,又见四周无人,小声说道:“那可得用点心,自从仙画出来后,我们这些工匠的待遇都好了不少。道长您是医,应该也有所察觉的吧?
    孙思邈点点头。
    的确,这段时间,医者的待遇和地位简直是直线上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