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16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递了支烟。
    “这几天上班还习惯么?”马厂长点起烟抽了口和蔼地问道。
    “蛮不错的,厂里的气氛很好,同志们也很照顾我,谢谢师傅关心。”宋援朝谦虚地说道。
    马厂长点点头:“你刚来,现在最要紧的是学习,多看、多听、多学。把前后所有流程都走一遍,摸清楚各个环节的情况……”
    马厂长抽着烟喝着茶,指点着自己这个徒弟。
    几天接触,马厂长对宋援朝这个徒弟非常满意,聪明、机灵、好学,更重要的是尊敬自己。
    马厂长说着,宋援朝在一旁听着,还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着,时不时点点头,表现出一副虚心学习的模样。
    好一会儿,意犹未尽的马厂长这才停下,笑着询问宋援朝对于厂里的情况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后续的工作又打算怎么展开。
    对此,宋援朝按照马厂长之前说的那些内容讲了讲,大致方向依旧是马厂长的,可在细节方面讲了些自己的“理解”。
    听完后,马厂长心里更是高兴,对宋援朝的态度又多了些和蔼。
    “援朝啊,你人年轻,有冲劲,更有文化,和普通工人不同。在工作中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就直接和我提,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没什么不能说的嘛。”
    “明白了师傅,不过我刚来许多方面还要学校,到时候还得多麻烦您多带带我。”宋援朝笑着回答,但对于马厂长所提出让他表达自己看法什么的,宋援朝是一句未提。
    虽然马厂长是自己师傅,可他还是厂长,是领导。
    领导说的话要是当真了那你就是大傻子,往往领导说这些只不过是喜欢表现厨自己的民主、大度和对下级晚辈的关照爱护,宋援朝可不是什么愣头青,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说完话,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宋援朝就回了车间,这时车间里同志们已经开始忙碌地工作了。
    校办工厂这些日子的活可不少,任务也重,比如说现在厂里做的这一批工装是沪钢五厂下的订单,足足有2000多件,需要在两周的时间里交货。
    大家全都在忙活着,为了交货期赶着任务,看上去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可宋援朝心里很清楚,现在校办工厂的火红只是一个假象,仅仅一年的时间,二中的校办工厂就由兴旺走向衰败,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在前世的时候,许多学校的校办工厂都是如此,二中自然也不例外。
    宋援朝前世回到沪海,虽然没再去二中,但不代表他不知道二中的情况。
    二中的校办工厂虽然规模比普通校办工厂大些,技术上也比其他仅仅靠手工糊火柴盒做纸盒的校办工厂强些,但因为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1978年恢复生产后仅仅渡过了短短不到2年的火红时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落幕。
    1981年春节过后,这家成立了20多年的校办工厂因为产品结构落后、销售渠道不畅、设备老化等各种原因失去竞争力,从而再没有了生产任务,苦苦熬了几个月后最终以关门告终。
    至于那时候工厂里上班的人是如何安排的,宋援朝并不清楚,但他知道这家校办工厂的厂房后来是出租给了别人,再往后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二中重建,这里全部被拆掉,彻底成为了历史。
    第34章 日常
    这些日子,宋援朝对于校办工厂的情况也有了彻底了解。
    这家工厂其实并没有之前想象的不堪,虽然厂里的设备老旧,管理简单,但厂里的员工素质和觉悟还是不错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师傅马厂长。
    这个时代,人们和后世的想法完全不同。
    和后世的“打工人”相比,这时代的人们对于自己单位是有着极大的认同和感情的。
    在后世,打工人看中的无非就是钱多钱少,再加上人才流动的需求,那家钱多就去那家干,领导如果给你脸色瞧,或者钱不到位二话不说直接拍拍屁股走人,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而这个时代不同,许多人在一家单位几乎是干一辈子,从年轻干到结婚成家,从孩子出身干到孩子长大成人,贡献了整个人生岁月直到年老退休。他们这几代人对于单位的感情极深,在他们的心里单位几乎和自己的家没什么区别。
    当然吃大锅饭,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极少一部分。就算这些人,在他们的心里也是希望自己单位好的,因为一旦单位没了,他们同样失去了心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从而成了没人要的“弃儿”。
    厂子里的那些工人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做事很是认真,宋援朝特意看过厂里的产品,款式什么的先不去说,用料和质量上绝对没有问题,这点甚至比后世的工装要好上许多。
    他的师傅马厂长就是一个对这家厂子充满感情的老人,在他心里这家工厂和他的家差不多,对于工厂里的工人们平日有着严厉要求,可私下和大家却如同一家人一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