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241节(2/4)
声。
他没对古常军这个人做什么评论,不过林道远问了宋援朝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援朝对南都这家企业未来的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宋援朝早就有过深思,他实话告诉林道远,如果南都继续这样内耗下去的话,那么不出几年南都就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败落。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虽然宋援朝在一分厂做了许多改变,但这样的改变并不能治本,要彻底改变南都有许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制和管理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南都身上,在其他国有企业中也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早在好久前宋援朝第一次和林道远见面的时候就提出过,南都仅仅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如果让你全权负责南都,你能不能把南都搞好?”林道远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话。
“也许吧……”
“也许?”林道远皱起眉头,有些不悦地看向宋援朝。
“爸,您别这样看我,我说的也许不是因为我个人,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决心的,可有个问题您想过没有?如果体制不改变这样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换个合适的领导的确对企业有好处,而且肯定能做出成绩来,但作为国企上级部门可是有管辖权的,脑袋上的婆婆不少,您在计委这么多年还不了解那些干部的毛病?外行指挥内行,一拍脑袋就对下级指手画脚的事还少了?内部的制约太多了,经营者根本不可能放开手脚大干,毕竟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企业经营不同。”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利润和效益是首位的。而对于领导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一些有风险的改革您觉得领导会同意么?他们会考虑到其他问题,对于企业提出的某些诉求绝对不可能直接承担责任,最常见就是上会讨论集体通过,这样讨论来讨论去,先不说能不能讨论出结果,就算最终有了结果这黄花菜也早就凉了……”
宋援朝说的是实话,却又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哪怕级别到了林道远这样也是如此,也许他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帮宋援朝一把,可如果不在了呢?又或者调走了呢?后续者会不会依旧无条件地支持宋援朝?这个答案连林道远都回答不出来。
“我有个建议,要彻底改变南都也许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目前看是唯一的可行方案,您觉得呢?”
“合资?”林道远愣了下,他意外地看看宋援朝笑道:“闹了半天你小子打这个主意,怎么?是不是打算用你在香江的公司和南都进行合资?”
“是有这样的打算。”宋援朝也不否认,直截了当道:“南都的体制和管理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何况目前合资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两年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好几家合资企业成立,国家对于合资企业的政策也逐步完善。”
“一旦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就直接在合资企业手中,受到外界限制也少了许多,再加上政策对合资企业的照顾,许多原本不能做的工作也能展开手脚来干。至于您说的我用香江企业和南都进行合资,这我不否认是有这个想法,但您不觉得用一家信得过的企业合资远比其他不知根底的外来企业和南都合资更可靠么?”
宋援朝如此说道,目光中透露着坦荡,不由得让林道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第481章 接人
这些日子宋援朝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要改变南都必须从实质上进行改变,而这个实质就是他和林道远所说的内容。
其实除去合资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承包。
承包责任制,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很有特色的政策,首先从农村开始,之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地区和行业。
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对于企业的改革有一句很形象的话,那就是“一改就灵,一包就活”。
其中的包指的就是承包,但这种模式在初期还行得通,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极大,市场方面大多还是卖方市场。可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无数企业相应而生,市场逐步开始进入激烈化状态,不可避免的就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样一来最初这些简单的方式就不灵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外来资本的逐利,不管说的再好听,资本的本质是不变的,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无非就是追逐利益,而广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正是他们目前最为迫切需求的。
这些都是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一切,在之前宋援朝和林道远仔细探讨过这方面的情况,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如果瞻前顾后也是不行的。
权衡考虑,宋援朝放弃了承包,选择了合资,这么选择这也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
对于这点,林道远心里也清楚,但他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告诉宋援朝这件他需要再想想,到了金陵等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做决定。
一晃就到了离开的日子,宋援朝依依不舍告别了林燕和孩子,在林燕同样不舍的叮嘱下踏上了南归的火车。
这次回去是和林道远一起走的,同行的还有林道远的秘书小邵。
原本这一次林道远下地方前是打算给小邵提前安排一个职务,小邵跟了林道远多年了,级别早就
他没对古常军这个人做什么评论,不过林道远问了宋援朝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援朝对南都这家企业未来的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宋援朝早就有过深思,他实话告诉林道远,如果南都继续这样内耗下去的话,那么不出几年南都就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败落。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虽然宋援朝在一分厂做了许多改变,但这样的改变并不能治本,要彻底改变南都有许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制和管理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南都身上,在其他国有企业中也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早在好久前宋援朝第一次和林道远见面的时候就提出过,南都仅仅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如果让你全权负责南都,你能不能把南都搞好?”林道远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话。
“也许吧……”
“也许?”林道远皱起眉头,有些不悦地看向宋援朝。
“爸,您别这样看我,我说的也许不是因为我个人,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决心的,可有个问题您想过没有?如果体制不改变这样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换个合适的领导的确对企业有好处,而且肯定能做出成绩来,但作为国企上级部门可是有管辖权的,脑袋上的婆婆不少,您在计委这么多年还不了解那些干部的毛病?外行指挥内行,一拍脑袋就对下级指手画脚的事还少了?内部的制约太多了,经营者根本不可能放开手脚大干,毕竟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企业经营不同。”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利润和效益是首位的。而对于领导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一些有风险的改革您觉得领导会同意么?他们会考虑到其他问题,对于企业提出的某些诉求绝对不可能直接承担责任,最常见就是上会讨论集体通过,这样讨论来讨论去,先不说能不能讨论出结果,就算最终有了结果这黄花菜也早就凉了……”
宋援朝说的是实话,却又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哪怕级别到了林道远这样也是如此,也许他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帮宋援朝一把,可如果不在了呢?又或者调走了呢?后续者会不会依旧无条件地支持宋援朝?这个答案连林道远都回答不出来。
“我有个建议,要彻底改变南都也许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目前看是唯一的可行方案,您觉得呢?”
“合资?”林道远愣了下,他意外地看看宋援朝笑道:“闹了半天你小子打这个主意,怎么?是不是打算用你在香江的公司和南都进行合资?”
“是有这样的打算。”宋援朝也不否认,直截了当道:“南都的体制和管理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何况目前合资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两年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好几家合资企业成立,国家对于合资企业的政策也逐步完善。”
“一旦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就直接在合资企业手中,受到外界限制也少了许多,再加上政策对合资企业的照顾,许多原本不能做的工作也能展开手脚来干。至于您说的我用香江企业和南都进行合资,这我不否认是有这个想法,但您不觉得用一家信得过的企业合资远比其他不知根底的外来企业和南都合资更可靠么?”
宋援朝如此说道,目光中透露着坦荡,不由得让林道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第481章 接人
这些日子宋援朝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要改变南都必须从实质上进行改变,而这个实质就是他和林道远所说的内容。
其实除去合资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承包。
承包责任制,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很有特色的政策,首先从农村开始,之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地区和行业。
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对于企业的改革有一句很形象的话,那就是“一改就灵,一包就活”。
其中的包指的就是承包,但这种模式在初期还行得通,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极大,市场方面大多还是卖方市场。可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无数企业相应而生,市场逐步开始进入激烈化状态,不可避免的就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样一来最初这些简单的方式就不灵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外来资本的逐利,不管说的再好听,资本的本质是不变的,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无非就是追逐利益,而广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正是他们目前最为迫切需求的。
这些都是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一切,在之前宋援朝和林道远仔细探讨过这方面的情况,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如果瞻前顾后也是不行的。
权衡考虑,宋援朝放弃了承包,选择了合资,这么选择这也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
对于这点,林道远心里也清楚,但他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告诉宋援朝这件他需要再想想,到了金陵等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做决定。
一晃就到了离开的日子,宋援朝依依不舍告别了林燕和孩子,在林燕同样不舍的叮嘱下踏上了南归的火车。
这次回去是和林道远一起走的,同行的还有林道远的秘书小邵。
原本这一次林道远下地方前是打算给小邵提前安排一个职务,小邵跟了林道远多年了,级别早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