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 第62节(2/4)
了。
昌都往外一百多里的皇陵那可是上任国主掏空了整整两座山体,耗费了整整二十多年才完工的, 当年为了修建这皇陵, 天华国那二十年每年的税收都得往里扔进去一大半, 为此连仗都不怎么打了。
明明眼下的皇陵已经是堆金砌玉了,可是也不知道良帝是怎么想的,突然坚持要翻修整个皇陵, 他自己所用的帝陵更是要直接全部推翻重建。
良帝是一国之主,他决定的事情,谁都不能改变,哪怕为此大殿上已经撞死了两位言官了,也没能让他打消自己的心思,那两位言官的家人倒是因此获罪,为此填了百余条人命进去。
天华国这两年国库本来就不充裕,去连的洪灾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银子。
如今良帝要大修帝陵,那自然是要花不少钱的。
要按照良帝的要求重修帝陵,那至少得花掉上千万两银子,因为按照良帝的要求,光是地宫墙壁上所要镶嵌的上万盏烛台,那都得是足金的,其他的地方就更别说,这位帝王,简直恨不得把全国上下的金玉一股脑地全部塞到自己的帝陵去,让自己百年之后到了地下也能继续享受这泼天的富贵。
要重修帝陵,国库没钱可不行,所以就今年的各种税款,都引来了数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
良帝敢突然加这么重的税,倚仗的就是自己舅父的二十万晋北军,不怕暴民们闹。
对于辛芷,刘子真一贯是不会隐瞒的,又因为两人通信时一直用的是现代的简体字,和天华国的文字全然不同,所以他也不怕消息泄露,军中的消息也是一五一十的写清楚的,就怕到时候闹起来,辛家人会遇到不测。
说句不好听的,刘荣早就是有了反心的,主要是良帝这些年已经把刘家当做眼中钉了,双方早就是要分个你死我活的。
这次良帝加重赋税可谓是下了一步混棋,想来是被年前那场大病吓着了,才让他这么不管不顾的,一点都不为黎民百姓着想了,连民心都不要了。
因为加税,现在天华国可谓是民怨四起,不少地方都已经出现了起义军,不过都还没有成什么气候。
刘子真在心中直说了,他父亲也是要反的,刘荣现在在边关,要起事倒是没人敢阻止,戌边军的凶悍,可不是秦崇的二十万晋北军所能够抵挡的。
刘荣现在唯一的顾虑,就是被良帝变相软禁在昌都的小儿子和皇后太子了。
刘子真说自己已经在想办法的,怕辛芷着急,他还说自己一定会做足准备,在保证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行动,让辛芷不用担心。
在信中刘子真也说了,让辛芷见机行事,要是常县真的乱了起来,他们就先躲回山里,这天下总归是乱不了多久的,等事情解决了之后,他会来找她。
辛芷心里明白,在戌边军真正的动作之前,常县是乱不起来的。
陈曼眼见着就快生产了,要不是情况真的已经变得十万火急了,他们一家人是不会轻易挪动的。
庄子上种下去的红薯刚发出的嫩芽刚只有小孩子手臂长,她希望常县能够晚一点乱,不过戌边军在边关,那是北方,常县未出西南,两者之间距离这么远,就算刘荣起了事,那战火一时半会儿的也烧不到常县来。
辛芷现在最忧心的还是刘子真此时的处境,此时他身在昌都,周边杀机四伏,最是危险,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顺利脱身。
辛芷也不知道常县什么时候会乱起来,自家什么时候会回山里。
和家人再三商议过后,她在给刘子真的回信里画了上山的地图,以免到时候自家到山上之后,刘子真找不到他们。
此举的风险很大,山上的农家乐是辛家人的最后一张底牌,其意义只重大,辛芷也是再三挣扎过后,才决定相信刘子真的。
因为刘子真也是现代人,农家的那些东西对于天华国的人来说稀罕,对于他来说就没什么了,主要是农家乐硬说起来也没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就那点房子和地,水电气稀罕,但也不过是生活上能够方便一些罢了,没多少实际用处。
再说他们下山这么久了,那地里说不定已经长满了杂草灌木,成了荒地了。
而且要是刘子真真的能够抽身上山寻他们,想来那时候刘家已经成事了,作为刘荣的儿子,他想要什么都可以,根本犯不着惦记辛家这点东西。
各地的混乱对于辛家人来说,还是挺遥远的,到底和李和豫有些情分,怕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暴民所害,辛芷挑着信里一些不那么紧要,但是也没传到常县的消息给他说了,主要是让他出门在外的时候小心一点,毕竟他的立场就是朝廷的官员,首当其冲的要接收百姓们的怒火。
被辛芷这么一说,李和豫还没什么,刘氏就先被吓住了,一直劝丈夫干脆辞官算了,反正他们有造纸厂的分成,富贵一辈子是肯定的了,现在这世道这么乱,他们要是出点什么事情,昌都的家人可怎么办。
然而李和豫有自己的想法,辞官他是不能辞的,君上昏庸,他走了,要是朝廷再分个贪官到常县,那常县这些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李和豫有自己的坚持,辛勇他们也不能多劝,毕竟这事事关李和豫的前程,刘
昌都往外一百多里的皇陵那可是上任国主掏空了整整两座山体,耗费了整整二十多年才完工的, 当年为了修建这皇陵, 天华国那二十年每年的税收都得往里扔进去一大半, 为此连仗都不怎么打了。
明明眼下的皇陵已经是堆金砌玉了,可是也不知道良帝是怎么想的,突然坚持要翻修整个皇陵, 他自己所用的帝陵更是要直接全部推翻重建。
良帝是一国之主,他决定的事情,谁都不能改变,哪怕为此大殿上已经撞死了两位言官了,也没能让他打消自己的心思,那两位言官的家人倒是因此获罪,为此填了百余条人命进去。
天华国这两年国库本来就不充裕,去连的洪灾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银子。
如今良帝要大修帝陵,那自然是要花不少钱的。
要按照良帝的要求重修帝陵,那至少得花掉上千万两银子,因为按照良帝的要求,光是地宫墙壁上所要镶嵌的上万盏烛台,那都得是足金的,其他的地方就更别说,这位帝王,简直恨不得把全国上下的金玉一股脑地全部塞到自己的帝陵去,让自己百年之后到了地下也能继续享受这泼天的富贵。
要重修帝陵,国库没钱可不行,所以就今年的各种税款,都引来了数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
良帝敢突然加这么重的税,倚仗的就是自己舅父的二十万晋北军,不怕暴民们闹。
对于辛芷,刘子真一贯是不会隐瞒的,又因为两人通信时一直用的是现代的简体字,和天华国的文字全然不同,所以他也不怕消息泄露,军中的消息也是一五一十的写清楚的,就怕到时候闹起来,辛家人会遇到不测。
说句不好听的,刘荣早就是有了反心的,主要是良帝这些年已经把刘家当做眼中钉了,双方早就是要分个你死我活的。
这次良帝加重赋税可谓是下了一步混棋,想来是被年前那场大病吓着了,才让他这么不管不顾的,一点都不为黎民百姓着想了,连民心都不要了。
因为加税,现在天华国可谓是民怨四起,不少地方都已经出现了起义军,不过都还没有成什么气候。
刘子真在心中直说了,他父亲也是要反的,刘荣现在在边关,要起事倒是没人敢阻止,戌边军的凶悍,可不是秦崇的二十万晋北军所能够抵挡的。
刘荣现在唯一的顾虑,就是被良帝变相软禁在昌都的小儿子和皇后太子了。
刘子真说自己已经在想办法的,怕辛芷着急,他还说自己一定会做足准备,在保证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行动,让辛芷不用担心。
在信中刘子真也说了,让辛芷见机行事,要是常县真的乱了起来,他们就先躲回山里,这天下总归是乱不了多久的,等事情解决了之后,他会来找她。
辛芷心里明白,在戌边军真正的动作之前,常县是乱不起来的。
陈曼眼见着就快生产了,要不是情况真的已经变得十万火急了,他们一家人是不会轻易挪动的。
庄子上种下去的红薯刚发出的嫩芽刚只有小孩子手臂长,她希望常县能够晚一点乱,不过戌边军在边关,那是北方,常县未出西南,两者之间距离这么远,就算刘荣起了事,那战火一时半会儿的也烧不到常县来。
辛芷现在最忧心的还是刘子真此时的处境,此时他身在昌都,周边杀机四伏,最是危险,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顺利脱身。
辛芷也不知道常县什么时候会乱起来,自家什么时候会回山里。
和家人再三商议过后,她在给刘子真的回信里画了上山的地图,以免到时候自家到山上之后,刘子真找不到他们。
此举的风险很大,山上的农家乐是辛家人的最后一张底牌,其意义只重大,辛芷也是再三挣扎过后,才决定相信刘子真的。
因为刘子真也是现代人,农家的那些东西对于天华国的人来说稀罕,对于他来说就没什么了,主要是农家乐硬说起来也没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就那点房子和地,水电气稀罕,但也不过是生活上能够方便一些罢了,没多少实际用处。
再说他们下山这么久了,那地里说不定已经长满了杂草灌木,成了荒地了。
而且要是刘子真真的能够抽身上山寻他们,想来那时候刘家已经成事了,作为刘荣的儿子,他想要什么都可以,根本犯不着惦记辛家这点东西。
各地的混乱对于辛家人来说,还是挺遥远的,到底和李和豫有些情分,怕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暴民所害,辛芷挑着信里一些不那么紧要,但是也没传到常县的消息给他说了,主要是让他出门在外的时候小心一点,毕竟他的立场就是朝廷的官员,首当其冲的要接收百姓们的怒火。
被辛芷这么一说,李和豫还没什么,刘氏就先被吓住了,一直劝丈夫干脆辞官算了,反正他们有造纸厂的分成,富贵一辈子是肯定的了,现在这世道这么乱,他们要是出点什么事情,昌都的家人可怎么办。
然而李和豫有自己的想法,辞官他是不能辞的,君上昏庸,他走了,要是朝廷再分个贪官到常县,那常县这些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李和豫有自己的坚持,辛勇他们也不能多劝,毕竟这事事关李和豫的前程,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