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1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标转瞬又敛没了笑意,转而肃容道,“我接了筹办国子学的差事。”
    常乐愕然抬眸,她是真的惊到了。
    朱标与她同岁,是实实在在的孩子,竟就开始干活了?
    朱元璋还有没有点人性?
    雇佣童工是犯法的!
    朱标自袖兜里掏出叠纸,“此乃我对国子学的初步想法。”
    常乐看看递到面前墨迹满满的纸,再看看他严肃认真的小圆脸,没太敢接,“世子,您知道有句话叫后宫不得干政么?”
    朱元璋是很在意这事儿的。
    史书记载,他在洪武元年正月初四登基,于次月二十九日迫不及待诏儒臣修订女规条,严禁后妃干预政治。
    也不知道他是在针对谁,马皇后?
    可不是都说他与马皇后伉俪情深,马皇后是唯一能束缚他的剑鞘么?
    可要不是马皇后,他又是在防着谁呢?
    他后宫还有别的什么能力者么?
    朱标把他对国子学的想法稳稳放于常乐桌前,道,“我爹常年征战在外,后方若无我娘操持,朱家军定无可能有今日之势。”
    秦淮河畔春风拂柳,窗边纱帘轻轻摇晃,明媚春光倾洒,朱标眼底仿佛镀了层金光, “我从不觉得女子就该安于后宅,我期待的妻子......”
    他顿了顿,似乎是在思考措辞,“我期待的妻子,我愿能与她相濡以沫,同心同德。”
    常乐久久没有应声,一来她没想到朱标小小年纪,是这样想的,二来么......
    男子之言不可全信,帝皇之言全不可信。
    金口玉言什么的,得看愿不愿意承认。
    她今儿要真听信了他的“花言巧语”,往后没准得拖着常家上下一起“回老家”。
    但是......
    国子学,那个改变读书人命运,继而影响寻常百姓家的国子学。
    常乐到底没忍住诱惑,她还是翻开了那叠纸。
    朱标考虑得很全面,包括课程,住宿,考试,老师,束脩等都考虑到了。
    还备注了他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比如:为能尽快填补吴王势力的文臣缺口,要扩大招生人数,那么老师数量会严重不足。
    常乐看了看他,“你既已把学生分为高阶和低阶,高阶想必是已有储备知识,像是宋濂宋大人,刘基刘大人家的儿子吧?”
    都是饱读诗书,基本再锻炼锻炼就能干活的好苗子。
    朱标点头,“是的。”
    常乐:“那不如让他们来当低阶班学生的老师,既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高阶班同学的能力,一举两得。”
    朱标双眸亮了,“可。”
    常乐继续往后翻,他拟定的课程表里,分为文化课、法律课、数学课、骑射课,中规中矩,古代人能想到的的确也只有这些了。
    朱标见她目光停留许久,“是有哪门课不妥么?”
    常乐抬眸看他一眼,“那倒没有。”
    朱标眉峰微挑,“但说无妨。”
    常乐:“我觉得是不是该加门课。”
    朱标:“什么?”
    常乐:“国子学得加堂实践课。”
    朱标:“何为实践课?”
    常乐:“为官者当为百姓,未知百姓苦,怎谈为百姓?”
    常乐:“故实践课为真实的体验百姓的艰辛,比如种田,做工,卖货......”
    世间并无真正的感同身受,当权者只有真切体会过百姓的艰苦,方可知其所担的责任。
    朱标闻言,若有所思, “那最该体验百姓疾苦之人,应该是我。”
    常乐毫不犹豫点头,“是啊,是你。”
    朱标:“......”
    知不知道什么叫“委婉”?!
    第11章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国子学延袤十里,灯火相辉。
    应天府内,全部适龄儿童,无论是文臣武将家的,或者是寻常百姓家的,均可入学。
    常乐出了福乐酒楼,拐道去接放学的常茂。
    马车摇摇晃晃,没有充气轮胎,没有减震系统,颠得人直想吐。
    平日里她往返酒楼和常府,都是纯靠两条腿。
    若非国子学实在是步行难以抵达的距离,她是一千个一万个的抗拒马车。
    晚月轻轻替她揉着太阳穴,心疼道,“小姐,我们来接少爷就是了,您何必自个再跑一趟。”
    常乐皱着眉抵抗喉间泛起的阵阵恶心,“他第一天上学,娘要照顾小弟,我这个做姐姐的,总得来表示表示。”
    国子学门前槐树成荫,马车甫一停稳,常乐急不可耐地跳了下来。
    清新的木叶气息,再灌口柠檬薄荷水,总算好受不少。
    她来得早,国子学还没下课,常乐去新开的奶茶店转悠了圈。
    古往今来,学校门口的那条街都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儿。
    作为现役商人,常乐自然要来占个位子。
    奶茶店成本低,收益高,最是适合开分店,如今应天府内的每条商业街都有福乐奶茶。
    国子学内的下课钟声,越过成片的槐树传遍鸡鸣山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