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99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幽州镇修驿道、陂池、城墙,给不了这么多工钱吧?天子是不是很仁德?”邵树德面无表情地问道。
    老者迟疑了一下,可能是看在那袋胡饼的份上,又或者站在他面前的是官人,点了点头,道:“自古以工代赈,未有给粮如此丰厚者。”
    邵树德一听,虽然知道老头很可能口不应心,依然很高兴,又问道:“乡间似你家这般景况的人可多?”
    老者一时回答不上来,想了半天后,才答道:“樊村不少,韩村倒是不多。”
    邵树德心中有数了,与老人一家告辞。
    “官人。”老者刚刚离开,又走了回来。
    “何事?”邵树德转过身来,问道。
    夏鲁奇、储慎平一左一右,原本垂在下面的手已经提了起来。
    老者看了他们一眼,苦笑道:“别摸刀哩,小老儿懂规矩,不会冲撞了贵人。”
    邵树德哈哈大笑,问道:“杖翁也摸过刀?”
    “摸了半辈子,还去外镇杀过人,都是陈年往事了。”老人摇了摇头,似是不想提以前的破事,只提醒道:“前阵子外间乱糟糟,到处杀人。不少后生偷了家里的弓刀,就跑啦。后来跑回来一些,没回来的那些,也不知死了还是怎么。小老儿只想提醒贵人一句,外面不太平,散落山林的亡命徒不少,还是要多多留意。”
    邵树德沉默。
    陈诚与他对视了一眼,便上前问道:“杖翁可知我等亦来自关西?”
    “听口音就知道啦。”老人说道:“能在幽州当官的,又不是本地口音,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河南人就是关西人。”
    “你们恨不恨关西人?”陈诚问道。
    老者不太想答这个问题,支支吾吾。
    “杖翁是个实诚人。”邵树德已经知道答案了,吩咐随从拿来一匹绢,送给老者。
    老者千恩万谢离去。
    “其实已经不错了。”邵树德突然一笑,道:“李克用镇压了好几回叛乱,不知道多少燕地刺头被晋兵杀了。如今剩下来的,也就那么回事,不足为虑。再者,咱们在这打仗,把乡间弄得乱七八糟,一家人衣食无着,还不许人家恨啊?”
    最有反骨、行动力又强的燕人,已经在此起彼伏的反晋叛乱中损失殆尽了。大夏王师入幽州,如果不是非要编户齐民,叛乱都不会有几起。
    李克用、邵树德这对义兄弟接力整治幽州,其所作所为,其实与历史上的五代王朝的进程差不多。先消灭明面上的割据军队,再通过镇压叛乱消灭潜在的造反势力,最后武力护航,深入掌控县乡,一步步将野了一百多年的藩镇驯服,扭转割据的风气,消灭割据的土壤,大一统的光辉再度笼罩全境。
    ※※※※※※
    正式进入樊村之后,邵树德居然看到了几户正在侍弄庄稼的农人。上前交谈之后,才知道他们来自关西。
    “绥州龙泉县的?”听到这些移民的来源时,邵树德感到很亲切。
    绥州是他得到的第一块地盘,他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那时候的绥州还很穷困,甚至整个夏绥银宥都非常穷困,但驻守了不成比例的军队,全靠长安朝廷协饷。他离开绥州,进入更广阔的舞台之后,带走了大量的军队,同时开启了农业改革,使得绥州百姓负担减轻,收入增加,大大喘了一口气。
    绥州,其实是整个关北的缩影。
    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了更高的食物产量。党项的顺服,带来了安定的秩序。二十多年过去了,关北竟然可以对外输出移民了。
    很好,非常好,邵树德觉得自己二十年的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关北脆弱的生态,不适宜过于稠密的人口,对外输出移民,本就是应有之义。
    “官人,樊村来了十六户,都是龙泉县的。”农人说道:“最多的上过四次阵,少的也有一两次。”
    “你上过阵?”邵树德惊讶道。
    “就上过一次,跟着氏都头打云州。”农人有些不好意思,道:“没上过阵的,不给出来。”
    “你等都是自愿应募的?”邵树德问道。
    “是。”说到这里,农人也有些情绪低落:“当年圣人还没离开关北时,说不让分家。家里的地,都给兄长了。县里也没什么荒地了,只能出来讨生活。”
    什么?我还说过这话?邵树德懵了,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即便说过,也是心血来潮,随口一言,没想到被底下人执行下来了。草,让你们干别的活的时候,也没见你们执行力这么强啊?
    按这人的说法,绥州的土地资源早已到了极限,甚至已经超过极限,将很多不适宜开发的土地也开发了出来,对生态造成破坏了。
    一家一户的土地,全给长子一人继承了。其他儿子要想生活,在土地潜力耗尽的情况下,除了对外移民,别无他法。
    “来幽州之后,县里给了多少地?”邵树德又问道。
    “托了圣人的福,有田四十二亩,宅园五亩。”农人回道。
    “还不错,可曾连成片?”
    “连成片了。”
    “村中可有公地?”
    “那片水淀旁就是,听说年年发水,没人愿耕种,就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