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32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人疆场搏命,期待封妻荫子,圣人满足他们。时至今日,圣人依然在限制科考录取人数,朝堂之上,进士、荫官、武夫甚至蕃人,什么都有,没有任何一家独大。”
    “有人不擅四书五经,但可以考数学、营建等科。即便做不了大官,但七八品小官却无问题,富贵无忧。”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我谓之‘新朝雅政’。”
    陆德迁沉默良久,欲言又止。
    陆德善伸手止住了他,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血脉论》读过吗?”
    “看过几眼。”陆德迁不好意思说他全文通读过两遍,含含糊糊地说道。
    “你啊!”陆德善哈哈大笑,随后又道:“圣人都替你想好啦。我就问一句,去年的新毛衣,与十年前可有不一样之处?”
    “似乎——软和了一些?”陆德迁不确定地说道。
    “然也。”陆德善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育种的作用,也是这本《血脉论》的核心。王雍一介无名之辈,凭借这本书平步青云,而今是少府监,将来入政事堂,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
    “其实,这本书所起的作用,又何止羊毛?”
    “北地培育出了许多新品果蔬,产量惊人。”
    “奶牛用葡萄酒渣喂养之后,产奶激增。”
    “黑麦、甜菜广泛种植于原本的苦寒之地。”
    “就连小麦、粟米等作物,都在一代代选育良种。”
    “挽马、驮马、战马,适应不同气候、力大无穷的犍牛,等等,太多了。”
    “更何况,出海捕回来的鱼,价甚廉,买得起的百姓很多。有鱼吃,吃掉的粮食自然就少了。”
    “圣人可是从农业改革起家的。”陆德善最后说道:“他做事,一环套一环,思虑周密,造福万家,岂是一个‘淫人妻女’的武夫那么简单?”
    “这……”陆德迁一时语塞,良久之后抱怨道:“圣人光造福北地,却不给咱们江南士民半分好处。”
    “我听闻十多年前,司农寺就在襄阳选育稻种了。”陆德善瞥了他一眼,说道:“攻取淮南之后,司农寺又在南京、广州、安南等地搜罗稻种,选育优化。你若有心,不妨问问那些同窗好友,谁家里在南京做官的,看看能不能弄到新稻种。若有,便造福你家那些耕夫了。‘修身齐家治国’,你也算做到了一条。”
    “听三哥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真心服膺今上了?”陆德迁问道。
    “圣人在修《同光全书》,定然加了很多他喜欢的东西。书成之后,真想看一看啊。”陆德善叹了口气,道:“可惜,我怕是等不到那天了。建文神武——为何不早二十年降世呢?”
    “听你这么一说,今上还真有几分门道。”陆德迁嘟囔道。
    陆德善复大笑,他若没有手段,不能让人真心服气,敢这么任性淫人妻女?
    “或许,我该出去走走了。”陆德迁突然说道:“吴郡陆氏,传承千年,代有人杰,并不都是迂腐之辈。江南这个池子,确实小了点。连波斯人、大食人都能远渡重洋,来到中原,我辈又岂能落于人后?”
    “你能这么想,圣人的目的就达到了。”陆德善笑道:“去吧,代我多走走,多看看,这个天下和以往不一样。”
    淅淅沥沥的雨停止了,金色的阳光穿透阴云,普照大地。
    陆德善、陆德迁二人抬起头来,看着雨后的大地,是那么清新脱俗,那么欣欣向荣。
    雨后天晴,不过如此。
    第074章 布告中外之五
    八月也是云南收获的季节。
    过了中秋节后,很多地方陆陆续续开始割麦子。
    府兵孔二也放下了习练许久的刀枪,下到田地中,与家人、部曲们一起收割。
    老实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在当募兵的时候,孔二压根不会下地,也看不起这种事。但为了自家利益的时候,他就愿意干了,而且干得很卖力。
    原来,武夫也是可以干农活的啊!
    云南的种植技术并不太过落后——当然,这是分地方的。
    在南诏的两京区域,或许是出于古滇王国的遗泽,或许是与中原的广泛交流,他们兴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十分完善,农具的生产、应用也十分广泛,总体产量并不低。
    不过这些区域如今都攥在朝廷手里,如推行郡县化、大量移民、清理户口的大理府、昆州、姚州、腾州、曲州五地。
    在种植品种方面,云南以稻、麦、杂粮的轮作为主。
    就这一点来说,甚至比中原还先进。
    在北方区域,唐代以前,粟仍然是主要品种。进入唐代以后,小麦的种植比重日渐上升,中晚唐以来,甚至急剧增加——平心而论,种植小麦确实比种植粟米划算,产量略高一些,大夏也一直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小麦种植,尽可能取代粟米。
    南诏似乎直接跳过了种粟的阶段,稻麦轮作得风生水起,放眼望去,除部分区域外,大部分农田在秋收完毕后,种下去的都是冬小麦。
    通海都督府也不例外。
    在这个刚刚被改为通海州(下辖建水、通海、江川、温富、八平五县)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