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44节(1/5)
更为深入的讨论转而到了室内。数十多个人名与郡望被一一列出, 有了两份名单,凉王麾下势力构成已一目了然。
陆昭将笔搁置,把两张名录交与元澈:“如今凉王妃殁, 故关以南,毗邻益州汉中的世家几乎已经全部从凉王麾下退出。现在出仕凉王的世家只有两派, 一是以上官弘为首本土势力的凉州派, 另一个是以杜太后母族京兆杜陵世族为首的关中派。”
“对于凉州本土世家来说,百年基业,树大根深, 凉州广袤,远离京畿。日后不论谁是皇帝, 只要这天下还要靠官僚治理,都要倚仗本土世家之力, 方可守得一隅安宁。一旦战事胜负分明,凉州世家必会悉数倒戈。”
“但对于京兆杜陵等关中派, 形势则有天壤之别。自今上被先帝立储,京兆杜氏等亲近凉王的关中世族或多或少都被有所打压。如今在关中的杜氏、裴氏等, 产业被其他关陇豪族欺压侵夺, 于朝中更无发声立言之地,不得不举家迁往凉州,出仕凉王, 另谋出路。因此一旦凉王兵败,凉州既不会再依靠他们的力量,关中又无人接纳, 关中派必将陷入绝境。”
“在我离开金城之前, 杜太后已派杜真接管了宫城禁卫以及金城各门的守卫,与上官弘已成并尊之势。为稳固局面, 杜太后已经在扩大关中派的权力了。据我所知,杜太后的执政风格缺乏圆缓,多为直白激进之举。且杜真多疑,见上官弘与王叡私交颇好,大有不满之心。至于凉王,他并无执政之心,这从他出征后将政事悉数委任杜太后与上官国相便可以知晓。若我所料不错,在殿下宣布停战后的两月内,杜太后一派的上位,必会引起凉州本土的不满。”
“世人皆要求生,世族皆为求荣。祸乱之下,躲避风暴,是为本能;天下攘攘,追逐利益,是为欲望。两个月的停战,足够酝酿一场风暴。而凉王施行的坚壁清野之策,也足够撕开一个巨大的权力裂缝。”
对于在金城制造这场混乱,陆昭有着绝对的把握。她让彭通逼迫天水旧族北逃金城,这些世族在凉州有细密的关系网,同时又有着求生的欲望,对于关中派所掌握的资源,必会奋起而夺之。所以不管是杜氏自作自受,还是天水旧族寻衅滋事,这场巨大的纷争,是注定要上演的。这虽是阴谋之论,但凉州势力分裂是大势,是统领一切的阳谋,因此这个驱虎吞狼的计策一定会成功。
元澈陷入沉思,他知道坚壁清野的背后,需要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统御力作为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乡民尽驱,仓廪野谷,或运于城内,或悉数烧除。执行这个命令,无论是谁,都会引起各方怨望,这是件得罪人的事。更何况参与坚壁清野的也不止是百姓,还有世族的荫户与产业。先不说世族在利益上的损失,凉王会不会借此机会,将世族们的家产缴收清查,这些本土派的老人精也会先怀疑几分。
届时凉州世族手握事权,集结粮草民众,一定会大量向自己这一方倒戈。而且这样做,自己这一方不但会获得大量人口,也不必再坚壁清野,更不必在之后向汉中方面索求粮草资助。
陆昭这个策略,无论对自己的声望,对陇西、天水两郡实力的保存都有极大的裨益。甚至在之后,也不会因为需要求助汉中王氏,对其作出各种程度的让步。汉中王氏虽然在这场叛乱中及时退出,毕竟还是有所损耗,若想要延续往日荣耀,一定会借筹措粮草这个契机,与朝中各方做利益置换。这一策,也算稍稍遏制了汉中王氏及其网络,为关中的稳定提供了新一层保障。
这三点,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唯一让人不甘之处,就是他依然无法撼动世族。诚然,在这场战争中,世族会被分化,会被削弱,但在新一轮权利的分配后,他们还会整合,还会崛起。世族从未消亡,不过是以另一种立场,另一种姿态获得新生。可这样的局面,还要维持多久呢?
元澈用余光看了看陆昭。
眼前的她,同样出身于世族的她,如此聪慧,如此深谙其道。只要她提出的议案有那么一丝不完美,有那么一丝让利益分配得不够平衡,自己一定会断然拒绝。只是她偏不,她永远能站在大势的潮头,手持利益的天平,寻找最准确的分割点。你看,她对他也不是不好,此计他也可获利颇多,他甚至没有任何立场去责怪她。
见元澈沉思,陆昭也十分安静地坐在一旁。提出策略时,她还是存了私心,并且私心很大。长安的变故让她不能够再超然事外,安定虽然已在兄长手中,并且有了陈留王氏在政治上的助力,但距离成为一方繁荣重镇,强到可以与关陇各家抗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必须要在此期间加快这一进程。
凉州势力崩盘,将会产生巨大的权力空洞。凉州世族必然会借此机会投奔新的势力。而更重要的资源——人口,也会在此次动乱中进行新一轮的分割。她太了解胡人为何惧怕汉人,汉人的恐怖之处除了以儒家作为主导提出的治国纲领与强悍的文化,还有就是凭借人口与农耕在短期内可以平地起高阁的能力。
世族的人才,天下的人口,无论是权力顶峰的棋子,还是权力底层的基石,她都要。太子雄霸南凉州,自然会得到他应得的那份。但兄长控
陆昭将笔搁置,把两张名录交与元澈:“如今凉王妃殁, 故关以南,毗邻益州汉中的世家几乎已经全部从凉王麾下退出。现在出仕凉王的世家只有两派, 一是以上官弘为首本土势力的凉州派, 另一个是以杜太后母族京兆杜陵世族为首的关中派。”
“对于凉州本土世家来说,百年基业,树大根深, 凉州广袤,远离京畿。日后不论谁是皇帝, 只要这天下还要靠官僚治理,都要倚仗本土世家之力, 方可守得一隅安宁。一旦战事胜负分明,凉州世家必会悉数倒戈。”
“但对于京兆杜陵等关中派, 形势则有天壤之别。自今上被先帝立储,京兆杜氏等亲近凉王的关中世族或多或少都被有所打压。如今在关中的杜氏、裴氏等, 产业被其他关陇豪族欺压侵夺, 于朝中更无发声立言之地,不得不举家迁往凉州,出仕凉王, 另谋出路。因此一旦凉王兵败,凉州既不会再依靠他们的力量,关中又无人接纳, 关中派必将陷入绝境。”
“在我离开金城之前, 杜太后已派杜真接管了宫城禁卫以及金城各门的守卫,与上官弘已成并尊之势。为稳固局面, 杜太后已经在扩大关中派的权力了。据我所知,杜太后的执政风格缺乏圆缓,多为直白激进之举。且杜真多疑,见上官弘与王叡私交颇好,大有不满之心。至于凉王,他并无执政之心,这从他出征后将政事悉数委任杜太后与上官国相便可以知晓。若我所料不错,在殿下宣布停战后的两月内,杜太后一派的上位,必会引起凉州本土的不满。”
“世人皆要求生,世族皆为求荣。祸乱之下,躲避风暴,是为本能;天下攘攘,追逐利益,是为欲望。两个月的停战,足够酝酿一场风暴。而凉王施行的坚壁清野之策,也足够撕开一个巨大的权力裂缝。”
对于在金城制造这场混乱,陆昭有着绝对的把握。她让彭通逼迫天水旧族北逃金城,这些世族在凉州有细密的关系网,同时又有着求生的欲望,对于关中派所掌握的资源,必会奋起而夺之。所以不管是杜氏自作自受,还是天水旧族寻衅滋事,这场巨大的纷争,是注定要上演的。这虽是阴谋之论,但凉州势力分裂是大势,是统领一切的阳谋,因此这个驱虎吞狼的计策一定会成功。
元澈陷入沉思,他知道坚壁清野的背后,需要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统御力作为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乡民尽驱,仓廪野谷,或运于城内,或悉数烧除。执行这个命令,无论是谁,都会引起各方怨望,这是件得罪人的事。更何况参与坚壁清野的也不止是百姓,还有世族的荫户与产业。先不说世族在利益上的损失,凉王会不会借此机会,将世族们的家产缴收清查,这些本土派的老人精也会先怀疑几分。
届时凉州世族手握事权,集结粮草民众,一定会大量向自己这一方倒戈。而且这样做,自己这一方不但会获得大量人口,也不必再坚壁清野,更不必在之后向汉中方面索求粮草资助。
陆昭这个策略,无论对自己的声望,对陇西、天水两郡实力的保存都有极大的裨益。甚至在之后,也不会因为需要求助汉中王氏,对其作出各种程度的让步。汉中王氏虽然在这场叛乱中及时退出,毕竟还是有所损耗,若想要延续往日荣耀,一定会借筹措粮草这个契机,与朝中各方做利益置换。这一策,也算稍稍遏制了汉中王氏及其网络,为关中的稳定提供了新一层保障。
这三点,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唯一让人不甘之处,就是他依然无法撼动世族。诚然,在这场战争中,世族会被分化,会被削弱,但在新一轮权利的分配后,他们还会整合,还会崛起。世族从未消亡,不过是以另一种立场,另一种姿态获得新生。可这样的局面,还要维持多久呢?
元澈用余光看了看陆昭。
眼前的她,同样出身于世族的她,如此聪慧,如此深谙其道。只要她提出的议案有那么一丝不完美,有那么一丝让利益分配得不够平衡,自己一定会断然拒绝。只是她偏不,她永远能站在大势的潮头,手持利益的天平,寻找最准确的分割点。你看,她对他也不是不好,此计他也可获利颇多,他甚至没有任何立场去责怪她。
见元澈沉思,陆昭也十分安静地坐在一旁。提出策略时,她还是存了私心,并且私心很大。长安的变故让她不能够再超然事外,安定虽然已在兄长手中,并且有了陈留王氏在政治上的助力,但距离成为一方繁荣重镇,强到可以与关陇各家抗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必须要在此期间加快这一进程。
凉州势力崩盘,将会产生巨大的权力空洞。凉州世族必然会借此机会投奔新的势力。而更重要的资源——人口,也会在此次动乱中进行新一轮的分割。她太了解胡人为何惧怕汉人,汉人的恐怖之处除了以儒家作为主导提出的治国纲领与强悍的文化,还有就是凭借人口与农耕在短期内可以平地起高阁的能力。
世族的人才,天下的人口,无论是权力顶峰的棋子,还是权力底层的基石,她都要。太子雄霸南凉州,自然会得到他应得的那份。但兄长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