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77节(2/5)
一职拨在自己儿子的名下,那么以后自己的后代接掌凉州,也是水到渠成。既然陆昭有意分出秦州,想必对凉州是无意的。想至此处,彭通的小眼神便开始一通地往陆昭那里递。
然而这件事却会触及到元澈的底线,须知晓元澈也是要把邓钧往凉州刺史上培养的,西北边陲和重镇总不能全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
陆昭把这个僵局看在眼里,忽然看了看落座一旁不发一语的王济,旋即向元澈道:“殿下,王尚书既从益州退任,益州方面是否也该安排?”
元澈听闻也乐得充作好人:“益州刺史当由阴平侯主掌,只是关卡险要上……征南将军已去,是否有合适人选填补,尚书举贤可不要避亲啊。”益州是旧勋贵老世族的底盘,元澈是不准备往这里面插人手的,但如果能腾出个位子,让彭通的人占一个,这边厢也就能为邓钧腾出一个合适的空间。
王济□□通变,闻得此言也知道大家要做置换,因道:“兰坑与迭部,未有人选。”这两地皆近天水边境,若能好好运作,来日倒不失为进望南凉州刺史的好地方。况且南凉州日后是否要与北凉州合并还要两论,对于彭通来讲,与其去扣那个护羌校尉,倒不如把经营的重心移向南凉州。
王济也不是毫无所得,益州治所旋即在陆昭的倡议下,由汉中迁到了武都。日后向蜀国用兵,攻下剑阁,王家以此进望益州以南,辐及梓潼,得利也颇为可观。
牵线既成,护羌校尉与西域都护府也基本有了人选,不过这些都要等打下金城。届时元澈有了功业,邓钧也有了战功,以金城为支点徐徐经营,日后转任北凉州刺史,世家们也没有办法再做阻挠了。
地方上大体已定,中枢方面各家也都有所斩获。孔昱将行鲁地,领侍中,乃是文臣一大荣封,日后进望台辅也是指日可待。王叡仍任渤海国相,加督护,封彭泽县男,爵位上乃是当朝年轻人中的首马,足可为其婚事增光。只是彭泽原在豫章郡,汉中王氏先前利用豫章熊氏,此人虽是寒门,但无疑把豫章乡人得罪了个死,这个封邑也颇有恶趣味。
元澈坐于上,笑晏晏地望着陆昭,换做任何人坐在中书的位置上,想来都不会如他一般将一切安排的面面俱到。陆昭愣是利用每个人那一点小心思,将秦州刺史这个重镇两千石,不声不响地给挤了出来。
第178章 无谓
行台既设, 战事也被提上了日程,粮草调动、费用核算、泾水渭水官渠上的船只往来需要和当地世族通气。这些政务乃是关陇世族做惯了的,分尚书台所领, 因此关陇世家部分都在尚书台下。
而魏钰庭处也并非没有布置,因魏钰庭日后是要领中书令的, 如此一来反倒不好在中书省安插一个自己人。而以魏钰庭的身份地位, 也不好为陆昭做副。而在中枢有地位权势的光禄大夫、侍中等职位,以魏钰庭的履历和名望又是无法肖想的,最后还是陆昭想了一个办法, 从旧典里抠出一个治书侍御史一职。
治书侍御史原出汉宣帝一朝,昔年汉宣帝幸宣室斋居, 每逢决事,便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在侧, 名字由此得来。到了曹魏一朝,治书侍御史便掌律令, 后沿用至前朝,品轶与御史中丞等同, 编员也扩至四人, 负责掌诏狱以及刑案廷尉处决有不当者。说白点就是查漏补缺的岗位,但是名好听,虽非清贵官职, 却是最显亲重。
陆昭倒非好心刻意抬高魏钰庭,这个堪比御史中丞的官位其实也有一些缺点。作为监察之官,前朝武帝司马炎便有评“能使台阁生风, 贵戚敛手”, 听上去威风凛凛,却实在是得罪人的官。
翻一翻《晋书》就当晓得任此官者都是些什么人, 庾峻、周处、李憙、刘毅、傅玄傅咸父子。颍川庾峻乃是太中大夫庾遁的儿子、侍中庾纯之兄,起家官是豫州刺史从事,还在混资历的时候已是颍川郡功曹。李憙乃是东汉大鸿胪李牷之子,起家官就是并州别驾。刘毅则是丞相掾属刘喈的儿子,起家官也是豫州刺史从事。
至于傅玄傅咸父子更不用提,傅玄本人便是北地第一流世族之后,其家荣耀可追祖父,家学更是颇有底蕴,曾官拜侍中,之后因事才转为治书侍御史。就连出身最不堪的周处,其父周鲂在吴国时便已拜基德侯,转仕晋朝则任楚国内史,散骑常侍。
台阁生风,那是因为台阁都是自己人,贵戚敛手,不过是因为贵戚更需要这些人的援手。政令的自上而下少有认同,多有阻力,而这些世家的身份和关系网,减少了这个阻力。而这些都是魏钰庭所不具备的。不过既然魏钰庭一向爱与世家对立,陆昭也乐得提供这个机会,让他尝尝□□的感觉。
先前陆昭在略阳民变一案上,将世家们的子弟都交与邓钧,也算作分摊压力。如今她既脱身,魏钰庭便要替邓钧分压,以推动日后邓钧出任北凉州刺史。这一个提议在元澈那里也很快地批了下来。
将这些难缠的老人精们妥善安放后,陆昭便开始着手身边几个小姐妹的去处。中书自是男子的主场,中书令则是权力战争的重心,不知要吃多少暗箭。而引女子前来弄潮生风多半要被人提刀来杀。彭耽书等人是看着陆昭如何站在这个高位上挨刀子的,自认
然而这件事却会触及到元澈的底线,须知晓元澈也是要把邓钧往凉州刺史上培养的,西北边陲和重镇总不能全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
陆昭把这个僵局看在眼里,忽然看了看落座一旁不发一语的王济,旋即向元澈道:“殿下,王尚书既从益州退任,益州方面是否也该安排?”
元澈听闻也乐得充作好人:“益州刺史当由阴平侯主掌,只是关卡险要上……征南将军已去,是否有合适人选填补,尚书举贤可不要避亲啊。”益州是旧勋贵老世族的底盘,元澈是不准备往这里面插人手的,但如果能腾出个位子,让彭通的人占一个,这边厢也就能为邓钧腾出一个合适的空间。
王济□□通变,闻得此言也知道大家要做置换,因道:“兰坑与迭部,未有人选。”这两地皆近天水边境,若能好好运作,来日倒不失为进望南凉州刺史的好地方。况且南凉州日后是否要与北凉州合并还要两论,对于彭通来讲,与其去扣那个护羌校尉,倒不如把经营的重心移向南凉州。
王济也不是毫无所得,益州治所旋即在陆昭的倡议下,由汉中迁到了武都。日后向蜀国用兵,攻下剑阁,王家以此进望益州以南,辐及梓潼,得利也颇为可观。
牵线既成,护羌校尉与西域都护府也基本有了人选,不过这些都要等打下金城。届时元澈有了功业,邓钧也有了战功,以金城为支点徐徐经营,日后转任北凉州刺史,世家们也没有办法再做阻挠了。
地方上大体已定,中枢方面各家也都有所斩获。孔昱将行鲁地,领侍中,乃是文臣一大荣封,日后进望台辅也是指日可待。王叡仍任渤海国相,加督护,封彭泽县男,爵位上乃是当朝年轻人中的首马,足可为其婚事增光。只是彭泽原在豫章郡,汉中王氏先前利用豫章熊氏,此人虽是寒门,但无疑把豫章乡人得罪了个死,这个封邑也颇有恶趣味。
元澈坐于上,笑晏晏地望着陆昭,换做任何人坐在中书的位置上,想来都不会如他一般将一切安排的面面俱到。陆昭愣是利用每个人那一点小心思,将秦州刺史这个重镇两千石,不声不响地给挤了出来。
第178章 无谓
行台既设, 战事也被提上了日程,粮草调动、费用核算、泾水渭水官渠上的船只往来需要和当地世族通气。这些政务乃是关陇世族做惯了的,分尚书台所领, 因此关陇世家部分都在尚书台下。
而魏钰庭处也并非没有布置,因魏钰庭日后是要领中书令的, 如此一来反倒不好在中书省安插一个自己人。而以魏钰庭的身份地位, 也不好为陆昭做副。而在中枢有地位权势的光禄大夫、侍中等职位,以魏钰庭的履历和名望又是无法肖想的,最后还是陆昭想了一个办法, 从旧典里抠出一个治书侍御史一职。
治书侍御史原出汉宣帝一朝,昔年汉宣帝幸宣室斋居, 每逢决事,便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在侧, 名字由此得来。到了曹魏一朝,治书侍御史便掌律令, 后沿用至前朝,品轶与御史中丞等同, 编员也扩至四人, 负责掌诏狱以及刑案廷尉处决有不当者。说白点就是查漏补缺的岗位,但是名好听,虽非清贵官职, 却是最显亲重。
陆昭倒非好心刻意抬高魏钰庭,这个堪比御史中丞的官位其实也有一些缺点。作为监察之官,前朝武帝司马炎便有评“能使台阁生风, 贵戚敛手”, 听上去威风凛凛,却实在是得罪人的官。
翻一翻《晋书》就当晓得任此官者都是些什么人, 庾峻、周处、李憙、刘毅、傅玄傅咸父子。颍川庾峻乃是太中大夫庾遁的儿子、侍中庾纯之兄,起家官是豫州刺史从事,还在混资历的时候已是颍川郡功曹。李憙乃是东汉大鸿胪李牷之子,起家官就是并州别驾。刘毅则是丞相掾属刘喈的儿子,起家官也是豫州刺史从事。
至于傅玄傅咸父子更不用提,傅玄本人便是北地第一流世族之后,其家荣耀可追祖父,家学更是颇有底蕴,曾官拜侍中,之后因事才转为治书侍御史。就连出身最不堪的周处,其父周鲂在吴国时便已拜基德侯,转仕晋朝则任楚国内史,散骑常侍。
台阁生风,那是因为台阁都是自己人,贵戚敛手,不过是因为贵戚更需要这些人的援手。政令的自上而下少有认同,多有阻力,而这些世家的身份和关系网,减少了这个阻力。而这些都是魏钰庭所不具备的。不过既然魏钰庭一向爱与世家对立,陆昭也乐得提供这个机会,让他尝尝□□的感觉。
先前陆昭在略阳民变一案上,将世家们的子弟都交与邓钧,也算作分摊压力。如今她既脱身,魏钰庭便要替邓钧分压,以推动日后邓钧出任北凉州刺史。这一个提议在元澈那里也很快地批了下来。
将这些难缠的老人精们妥善安放后,陆昭便开始着手身边几个小姐妹的去处。中书自是男子的主场,中书令则是权力战争的重心,不知要吃多少暗箭。而引女子前来弄潮生风多半要被人提刀来杀。彭耽书等人是看着陆昭如何站在这个高位上挨刀子的,自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