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154节(3/4)
的长安宫城宣室殿,元澈也在中书属紧急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那就是如何依托洛阳行台,布置两年后伐楚的军事大计。
第365章 盗事
皇后舆驾离开长安之时, 身在洛阳的王襄也开始准备最后的交接工作。
王襄如今五旬之龄,早已不算年富力强。这个年龄做到大州刺史之位,对于普通世家可以说已经十分荣耀, 但对于陈留王氏来说并不能算是出色。同辈的王峤早已达到三公之位,然而自己的爵位和职位这几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正因此, 王襄从豫州直接开到司州河南, 不敢心生杂念,一直保持着刚强的姿态。这次出使,除了料理一众门下子弟, 也是向中央表明态度,希望自己年老后也能得一三公加衔荣养。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 此次他将河南大部分豪族得罪了个死。眼下,仅有部分决定留在洛阳的王氏子弟及寒门支持自己, 不然单是河南郡的内政都要完全停摆。
皇后驾临洛阳的日子一天一天地到来,王襄也不在人事上过多安排, 而是专注于郡内府库、账目的清查封存,力保在交接的过程中不出错漏。
这一日, 王襄在城内点较马苑以及军械仓库, 一众子弟和河南郡本土功曹前来陪同。王襄也一改往日戎装打扮,只穿宽衫长袍,与众人穿行于仓库之间。这些人之所以急切地围拱在他周围, 都是期望能藉由王襄的身份,日后托庇于行台。
王襄一路慢行,听着仓官令的汇报。昨日粮仓仓储已经清点完毕, 他也不乏感慨:“原先河南郡生民争相逃难, 生机无存,如今试行新法, 竟然初有成效。”
一名年轻的王氏子弟道:“此次新法,若无使君之功,只怕也是难为。施政革新最怕人亡政息,听闻河东、弘农两郡颇有固守之态,只怕使君大军一旦离开河南,整个司州倾若沸汤。”
此人说完,周围人也不乏附和之声。
这些人对自己在河南郡的作为能够有所感念,王襄已经十分欣慰。不过既然要将河南郡交接出去,他也需要做好人情上的过渡与安排:“皇后绮年韶岁,心怀远略,自金城行台,维士人之序,体生民之情,匡正朝纲,震慑关陇,其星华铓锷,远耀于我这老朽之木啊。诸君托庇于洛阳行台,勿有忧虑,若仅以我这垂老昏聩之人时时为念,那才是自误终生。”
众人闻言虽不乏慨然,但心里也都各有一盘算计。
此时有一人忍不住开口道:“使君即将离开司州,我等仰赖使君庇护日久,悲伤之余,也难免惶恐。青史一向不乏英才俊彦,但能够体察乡情而全大局者,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失之锐进,钩沉……”
原本刚才还有人扬袖作悲泣之态,如今听到这句话,也都稍敛略显做作的悲容,纷纷窥觑王襄的神色。
此次王襄率大军入境,清理河南郡,这才让他们一些次等世族和寒门越上前台。可一旦王襄大军撤离,又将是什么光景却实在难说。
虽然陆昭的新法也是大利于民,但是一个能推出新法的人,再加上年少显位的背景,大多也有失之锐进的特点,未必就愿意与他们这些人和光同尘。整个司州,谁想要保全自己的利益,那么碰撞和冲突就在所难免。
“失之锐进?”王襄原本神色恬淡,听闻此言当即沉下脸来,毫不客气地打断质问,“且不论尔等妄评皇后之罪,皇后与行台尚未莅临洛阳,尔等便无实揣度,岂非小觑行台一众王臣,质疑陛下之英明!”
“今日我也有一言,皇后虽然年轻,但也久执大政,以往深谋远略,从来也都不乏谨慎。若皇后不察众情,取以豪夺,又怎能立足长安,又怎能受台臣拥护?此等煽动群情之语,今日便罢,若日后我再有所耳闻,即便皇后大度不愿降罪,老夫白刃绝不相饶!”
王襄当众发怒,众人也不好再多嘴。此时已至晌午,王襄便随自家子弟回到临时官舍用饭。
侍奉王襄午膳的乃是王襄的侄子王俭、王佑。王襄二子俱已出仕,且前途用不着自己操心,因此他也出面带一带这两个后辈。
天渐渐热起来,王俭奉上一杯温水,待王襄饮下,脸色渐渐平静,方才开口问道:“伯父今日何须如此动气,小心暑热,急火攻心,伤了身子。”
王襄放下杯子,叹了一口气道:“此次行台交接,所涉利害看似仅有河南一郡,实则波及司州全境。你以为那些人是真心前来相陪?”
“这些人还有别的目的?”王佑思浅,故而发问。
王襄冷笑道:“动荡之际,风闻而言事,所求不过一实。皇后居临洛阳,虽然河南已靖,但边郡未平。这些各郡乡人难免联姻,如今弘农、河东、汲郡强硬,一旦司州动荡,必然损害自家利益。因此他们想让我当面做一个保障。你们可知我为何断然拒绝?”
王佑心思不活分,王俭略有所思,片刻后答道:“伯父若得河南郡人之心,这固然好。可如今行台未至,具体大政我等不知。若伯父今日一诺,日后与行台大政相悖,岂非令两郡交恶,再落一个干涉外镇的罪名。”
王襄对这番回答已经很满意了,因此笑着点了点头:“这些人困于私利,失之明智啊。他们以为我这个豫州
第365章 盗事
皇后舆驾离开长安之时, 身在洛阳的王襄也开始准备最后的交接工作。
王襄如今五旬之龄,早已不算年富力强。这个年龄做到大州刺史之位,对于普通世家可以说已经十分荣耀, 但对于陈留王氏来说并不能算是出色。同辈的王峤早已达到三公之位,然而自己的爵位和职位这几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正因此, 王襄从豫州直接开到司州河南, 不敢心生杂念,一直保持着刚强的姿态。这次出使,除了料理一众门下子弟, 也是向中央表明态度,希望自己年老后也能得一三公加衔荣养。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 此次他将河南大部分豪族得罪了个死。眼下,仅有部分决定留在洛阳的王氏子弟及寒门支持自己, 不然单是河南郡的内政都要完全停摆。
皇后驾临洛阳的日子一天一天地到来,王襄也不在人事上过多安排, 而是专注于郡内府库、账目的清查封存,力保在交接的过程中不出错漏。
这一日, 王襄在城内点较马苑以及军械仓库, 一众子弟和河南郡本土功曹前来陪同。王襄也一改往日戎装打扮,只穿宽衫长袍,与众人穿行于仓库之间。这些人之所以急切地围拱在他周围, 都是期望能藉由王襄的身份,日后托庇于行台。
王襄一路慢行,听着仓官令的汇报。昨日粮仓仓储已经清点完毕, 他也不乏感慨:“原先河南郡生民争相逃难, 生机无存,如今试行新法, 竟然初有成效。”
一名年轻的王氏子弟道:“此次新法,若无使君之功,只怕也是难为。施政革新最怕人亡政息,听闻河东、弘农两郡颇有固守之态,只怕使君大军一旦离开河南,整个司州倾若沸汤。”
此人说完,周围人也不乏附和之声。
这些人对自己在河南郡的作为能够有所感念,王襄已经十分欣慰。不过既然要将河南郡交接出去,他也需要做好人情上的过渡与安排:“皇后绮年韶岁,心怀远略,自金城行台,维士人之序,体生民之情,匡正朝纲,震慑关陇,其星华铓锷,远耀于我这老朽之木啊。诸君托庇于洛阳行台,勿有忧虑,若仅以我这垂老昏聩之人时时为念,那才是自误终生。”
众人闻言虽不乏慨然,但心里也都各有一盘算计。
此时有一人忍不住开口道:“使君即将离开司州,我等仰赖使君庇护日久,悲伤之余,也难免惶恐。青史一向不乏英才俊彦,但能够体察乡情而全大局者,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失之锐进,钩沉……”
原本刚才还有人扬袖作悲泣之态,如今听到这句话,也都稍敛略显做作的悲容,纷纷窥觑王襄的神色。
此次王襄率大军入境,清理河南郡,这才让他们一些次等世族和寒门越上前台。可一旦王襄大军撤离,又将是什么光景却实在难说。
虽然陆昭的新法也是大利于民,但是一个能推出新法的人,再加上年少显位的背景,大多也有失之锐进的特点,未必就愿意与他们这些人和光同尘。整个司州,谁想要保全自己的利益,那么碰撞和冲突就在所难免。
“失之锐进?”王襄原本神色恬淡,听闻此言当即沉下脸来,毫不客气地打断质问,“且不论尔等妄评皇后之罪,皇后与行台尚未莅临洛阳,尔等便无实揣度,岂非小觑行台一众王臣,质疑陛下之英明!”
“今日我也有一言,皇后虽然年轻,但也久执大政,以往深谋远略,从来也都不乏谨慎。若皇后不察众情,取以豪夺,又怎能立足长安,又怎能受台臣拥护?此等煽动群情之语,今日便罢,若日后我再有所耳闻,即便皇后大度不愿降罪,老夫白刃绝不相饶!”
王襄当众发怒,众人也不好再多嘴。此时已至晌午,王襄便随自家子弟回到临时官舍用饭。
侍奉王襄午膳的乃是王襄的侄子王俭、王佑。王襄二子俱已出仕,且前途用不着自己操心,因此他也出面带一带这两个后辈。
天渐渐热起来,王俭奉上一杯温水,待王襄饮下,脸色渐渐平静,方才开口问道:“伯父今日何须如此动气,小心暑热,急火攻心,伤了身子。”
王襄放下杯子,叹了一口气道:“此次行台交接,所涉利害看似仅有河南一郡,实则波及司州全境。你以为那些人是真心前来相陪?”
“这些人还有别的目的?”王佑思浅,故而发问。
王襄冷笑道:“动荡之际,风闻而言事,所求不过一实。皇后居临洛阳,虽然河南已靖,但边郡未平。这些各郡乡人难免联姻,如今弘农、河东、汲郡强硬,一旦司州动荡,必然损害自家利益。因此他们想让我当面做一个保障。你们可知我为何断然拒绝?”
王佑心思不活分,王俭略有所思,片刻后答道:“伯父若得河南郡人之心,这固然好。可如今行台未至,具体大政我等不知。若伯父今日一诺,日后与行台大政相悖,岂非令两郡交恶,再落一个干涉外镇的罪名。”
王襄对这番回答已经很满意了,因此笑着点了点头:“这些人困于私利,失之明智啊。他们以为我这个豫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