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眼迷离 第415节(2/4)
是年老失智,一时糊涂,疯言乱语,不足为信尔。”
魏塱笑而不答,那齐秉文不卑不亢,正色道:"民随伯父启程之时,家父曾殷殷叮嘱,今天子仁德,方有百姓安居。有幸走这一遭,定要代家中父老叩谢天恩。
因伯父身体一直不见好,是而走的仓促。伯父唯恐赶不上先帝忌日,令草民连行水路,曾大半月在碧波上扁舟飘摇,未沾寸土。
民实不知为何伯父突而失智,只求陛下念在伯父对先帝追思深情,允其人死罪消,就……"
魏塱哈哈大笑,做无奈状,指着齐世言尸首与旁儿人道:“听听听听,这齐世言不远千里,千辛万苦的跑到先帝面前,辱骂于朕,而今还要朕放他个人死罪消。”
苏凔急道:“陛下……”
魏塱冷冷瞧他一眼,不知这蠢货还在参合个什么劲,再看他手里还捏着半卷残表,“呵”罢一声,道:“苏卿可是还要站来表上一表,也学着齐世言骂朕个禽兽不如?”
苏凔沉沉喘过一声,一手将那半张纸揉成一团,死死捏在手里,跪倒在地颤声道:“臣不敢,臣……臣……臣月余饱食俸禄,无以为君分忧,思之自愧,妄……妄图以表……诉说臣意……不想……”
此番变故实在出乎他意料,瞎话编的有些勉强,说话间喘气声急。魏塱不耐,又觉得他过于局促而有所古怪,逼问道:“是吗?朕知道,以前齐世言在朝,你对他多有敬仰,现人死了,你在旁长坐不起,可是暗猜朕逼死了他?”
苏凔叩首道:“陛下明鉴,臣,臣自幼习文,禽兽之死尚不忍见,庖厨之地从未踏足,实……实没经历过这等血腥之事,御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这理由倒是合乎情理,李敬思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是熟知苏大人的,他确一心修书弄墨,又逢重伤初愈,怕是一时心惊,不知如何自处,断然不是与此老贼有何牵连,还请陛下明鉴。”
他虽知今日苏凔本该命丧黄泉,但和薛凌一样,李敬思与苏凔也是有些情分在,眼见事情还有转机,立马站出来帮苏凔辩解了一句。
这理由还算稳妥,魏塱对苏凔为人小有了解,确是迂腐板正,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文弱书生,又逢上元十五被人砍了两刀,现见齐世言脑浆迸裂,吓呆了也说得过去。
更要紧的是,他与李敬思交好,而李敬思才表过忠心。今日场上这么多人,忠心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李敬思的忠心重要。
魏塱神色稍缓,笑道:“敬思都这么说了,朕再多言,岂不枉作小人,让臣子寒心。既苏卿身有不适,先行退了去歇着吧。”
苏凔叩首道:“臣已失仪,岂敢再逾矩,礼未成而身先退。”
李敬思当他是还要再提薛宋案,忙轻道:“陛下开恩,阿凔先回去吧。”此时还能周全一二,一旦说出口,那他真是再没办法了。
然苏凔已这么说,魏塱乐得顺水推舟,笑道:“礼不礼的,也不要紧了。你既不退,那且说道说道,如何处置齐世言?”
李敬思退后一步,暗暗叹气,唯恐苏凔替齐世言作保,那老东西真的是寻死都不挑好日子,非得赶在这节骨眼,只怕家中九族都要被挫骨扬灰,图个啥啊。
苏凔恭敬行了礼,比方才稳当许多,道:“陛下明鉴,臣以为,可赐此贼金缕衣,玉绥带,准其侄儿携尸还乡,风光大葬。”
一臣子上前道:“苏大人何处此言,此贼无的放矢,口出恶言,碎尸万段犹不解恨,岂有风光大葬之福,你是何居心?”
好好的忌礼所在,一瞬间成了金銮殿。苏凔又复往日唇齿之利,向着那人拱了拱手道:“何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一心臣子本分,固有此言。”
说着又转向魏塱道:"陛下,请听臣一言。古有达人之说,贵在自我,高情济物,不缀尘垢。
凡其罪者,必有律可循,有法可依,有情可辨。齐世言年少入仕,曾为两朝老臣,在位之时批胆呕血,于国于民,从无纰漏。
陛下要治他的罪,只得不敬而已。然圣祖有训,凡谏言者,面刺天子之过,是为良臣,上书奏表,是为忠臣,谤讥于市朝,是为异士,皆当以礼待之。
今齐世言面刺天子之过,先帝当前,是为良臣。既为良臣,何来有罪?"
有人开口相讥:“宋大人的意思,以后咱们做臣子的,都能无礼妄议君王了?齐世言不罪,天理难容。”
“罗大人慎重,妄议二字,重则泰山,轻则鸿毛。”苏凔驳道:“有智子疑邻而擅宣于口,是为妄议。有孩童辩日,嗤笑圣人无知,也为妄议,二者可同罪否?邻何以待智子,圣人又如何待孩童?”
他转向魏塱,拱手道:"陛下,去年齐世言辞朝归故,临行前不幸身染风痹之症,机能全失,京中人尽皆知。
生老病死,力所不能及也。国之贤才沦落至此,已然叫人唏嘘世事无常,难道圣上还要苛责其身老心衰,因几句不知所谓的胡话而治罪吗?
邻非窃贼,故心思坦荡,不与智子相争。陛下奉天承命,又何须因市井谣言动怒。君为圣人,观如今垂垂风痹齐世言,不过一无知孩童尔,放他归
魏塱笑而不答,那齐秉文不卑不亢,正色道:"民随伯父启程之时,家父曾殷殷叮嘱,今天子仁德,方有百姓安居。有幸走这一遭,定要代家中父老叩谢天恩。
因伯父身体一直不见好,是而走的仓促。伯父唯恐赶不上先帝忌日,令草民连行水路,曾大半月在碧波上扁舟飘摇,未沾寸土。
民实不知为何伯父突而失智,只求陛下念在伯父对先帝追思深情,允其人死罪消,就……"
魏塱哈哈大笑,做无奈状,指着齐世言尸首与旁儿人道:“听听听听,这齐世言不远千里,千辛万苦的跑到先帝面前,辱骂于朕,而今还要朕放他个人死罪消。”
苏凔急道:“陛下……”
魏塱冷冷瞧他一眼,不知这蠢货还在参合个什么劲,再看他手里还捏着半卷残表,“呵”罢一声,道:“苏卿可是还要站来表上一表,也学着齐世言骂朕个禽兽不如?”
苏凔沉沉喘过一声,一手将那半张纸揉成一团,死死捏在手里,跪倒在地颤声道:“臣不敢,臣……臣……臣月余饱食俸禄,无以为君分忧,思之自愧,妄……妄图以表……诉说臣意……不想……”
此番变故实在出乎他意料,瞎话编的有些勉强,说话间喘气声急。魏塱不耐,又觉得他过于局促而有所古怪,逼问道:“是吗?朕知道,以前齐世言在朝,你对他多有敬仰,现人死了,你在旁长坐不起,可是暗猜朕逼死了他?”
苏凔叩首道:“陛下明鉴,臣,臣自幼习文,禽兽之死尚不忍见,庖厨之地从未踏足,实……实没经历过这等血腥之事,御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这理由倒是合乎情理,李敬思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是熟知苏大人的,他确一心修书弄墨,又逢重伤初愈,怕是一时心惊,不知如何自处,断然不是与此老贼有何牵连,还请陛下明鉴。”
他虽知今日苏凔本该命丧黄泉,但和薛凌一样,李敬思与苏凔也是有些情分在,眼见事情还有转机,立马站出来帮苏凔辩解了一句。
这理由还算稳妥,魏塱对苏凔为人小有了解,确是迂腐板正,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文弱书生,又逢上元十五被人砍了两刀,现见齐世言脑浆迸裂,吓呆了也说得过去。
更要紧的是,他与李敬思交好,而李敬思才表过忠心。今日场上这么多人,忠心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李敬思的忠心重要。
魏塱神色稍缓,笑道:“敬思都这么说了,朕再多言,岂不枉作小人,让臣子寒心。既苏卿身有不适,先行退了去歇着吧。”
苏凔叩首道:“臣已失仪,岂敢再逾矩,礼未成而身先退。”
李敬思当他是还要再提薛宋案,忙轻道:“陛下开恩,阿凔先回去吧。”此时还能周全一二,一旦说出口,那他真是再没办法了。
然苏凔已这么说,魏塱乐得顺水推舟,笑道:“礼不礼的,也不要紧了。你既不退,那且说道说道,如何处置齐世言?”
李敬思退后一步,暗暗叹气,唯恐苏凔替齐世言作保,那老东西真的是寻死都不挑好日子,非得赶在这节骨眼,只怕家中九族都要被挫骨扬灰,图个啥啊。
苏凔恭敬行了礼,比方才稳当许多,道:“陛下明鉴,臣以为,可赐此贼金缕衣,玉绥带,准其侄儿携尸还乡,风光大葬。”
一臣子上前道:“苏大人何处此言,此贼无的放矢,口出恶言,碎尸万段犹不解恨,岂有风光大葬之福,你是何居心?”
好好的忌礼所在,一瞬间成了金銮殿。苏凔又复往日唇齿之利,向着那人拱了拱手道:“何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一心臣子本分,固有此言。”
说着又转向魏塱道:"陛下,请听臣一言。古有达人之说,贵在自我,高情济物,不缀尘垢。
凡其罪者,必有律可循,有法可依,有情可辨。齐世言年少入仕,曾为两朝老臣,在位之时批胆呕血,于国于民,从无纰漏。
陛下要治他的罪,只得不敬而已。然圣祖有训,凡谏言者,面刺天子之过,是为良臣,上书奏表,是为忠臣,谤讥于市朝,是为异士,皆当以礼待之。
今齐世言面刺天子之过,先帝当前,是为良臣。既为良臣,何来有罪?"
有人开口相讥:“宋大人的意思,以后咱们做臣子的,都能无礼妄议君王了?齐世言不罪,天理难容。”
“罗大人慎重,妄议二字,重则泰山,轻则鸿毛。”苏凔驳道:“有智子疑邻而擅宣于口,是为妄议。有孩童辩日,嗤笑圣人无知,也为妄议,二者可同罪否?邻何以待智子,圣人又如何待孩童?”
他转向魏塱,拱手道:"陛下,去年齐世言辞朝归故,临行前不幸身染风痹之症,机能全失,京中人尽皆知。
生老病死,力所不能及也。国之贤才沦落至此,已然叫人唏嘘世事无常,难道圣上还要苛责其身老心衰,因几句不知所谓的胡话而治罪吗?
邻非窃贼,故心思坦荡,不与智子相争。陛下奉天承命,又何须因市井谣言动怒。君为圣人,观如今垂垂风痹齐世言,不过一无知孩童尔,放他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