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2节(2/3)
心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否则伤了乳牙,到时极有可能会影响恒牙的长出。
所以自己一定要把控好了。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超级骨感。
看到整日围着自己各种卖萌的双胞胎妹妹,林远秋都快傻了好吗。
他就不明白了,点心的威力就有这么大吗?
事实证明,点心的威力确实挺大的。
这不,等最后两块芙蓉糕吃进两个小姑娘的嘴里后,那整日围着哥哥转、整日围着哥哥各种卖萌什么的,立马不复存在了。
俩小姑娘拿起哥哥用帕子做的小老鼠,欢欢喜喜出了门。
话说,她们都好几天没找春梅春秀姐玩了,还怪想的。
……
自从布料和绣线买回来后,妯娌三人就开始忙碌到各种裁剪中,扇套,笔袋,荷包,钱袋,帕子,还有鞋垫。
十几块料子,一共裁了三天,妯娌三人拿着尺子量了又量,做到尽最大可能节省料子。
这期间,吴氏接手了灶房里的活计,捏窝头,做馒头,熬稀粥。
而林大柱兄弟三人也都没闲着,烧火的烧火,劈柴的劈柴,母子四人做起饭来配合融洽。
老林头把院门一关,外面白雪皑皑,家里热火朝天,居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裁剪好了料子,妯娌三人就做了分工,扇套笔袋还有鞋垫归冯氏,帕子跟荷包交由刘氏和春梅负责,而钱袋则交给了周氏。
原本周氏还有些不敢上手,毕竟前段时间的刺绣体验让她印象深刻,她担心自己会糟蹋了这么好的料子。
哪知周氏听了冯氏的话,试着绣了一个财源滚滚的“财”字后,才发现,原来绣单一色的字,可比绣多种颜色的花要容易多了,最起码不用考虑颜色的深浅搭配,她只要尽量把针线走均匀,就完全不成问题,
这让周氏兴奋了一整天。
林三柱特地让冯氏用纸钉了本账册,然后让林远秋把买了多少绣线和绣布,以及一共裁出多少扇套笔袋帕子,和多少钱袋荷包鞋垫,都一一记了下来。
说这样便于计算出单个绣品的成本,到时也好定出具体卖多少价格。
正当林远秋纳闷便宜爹会用什么法子,计算出近几百个绣品的成本单价时,就见他一把抓过依在门后的竹扫把,然后与大伯二伯,三人一起到灶房去了。
等再出来时,兄弟三人除了脸上的胸有成竹,还有就是瘦身了许多的竹扫把,可见上头的细竹枝被折了不少下来。
林远秋偷偷把三人报给自己的成本数核实了一遍,发现居然分毫不差,心里吃惊的同时,又有些了然。
当今社会,不识字之人占据大半,百姓们若是不想个有用的“土法子”,最基本的物资交易都难以进行。
所以,不识字的林三柱他们,能准确计算出绣品成本,就不足为奇了。
……
今日是腊月二十九,老话都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是以,这会儿的妯娌三人,正在灶房忙着揉面做馒头,虽用的依旧是黑面,可昨天发面时,吴氏特地舀了两大碗白面进去,这样做出来的馒头,看着也就没这么黑了。
而此刻,在三房屋里,林远秋正握笔写着对联。
红纸是前两天林大柱去镇上办年货时买回来的,用林三柱的话说,家里已有读书的人了,那买门联和对联的银钱,总不能再往外花了。
……
第21章 过年
买红纸时,老林头特地让大儿子多买了几张,大妮二妮就嫁在离这边村不远的寺后村和兰塘村,他准备给两个闺女也送些春联过去。
农家人能省则省,虽一副对联花不了多少文,可一整屋贴下来的话,那也得二十多文了。
林远秋脑海里是有原身记忆的,印象中这两位姑姑对他们几个侄子侄女都挺好,特别是大姑姑,上次回来时,还带了好几个煮熟的鸡蛋,当时原身也分到一个呢。
至于其他像两个姑父家境如何,姑姑们日子过得怎样的记忆,林远秋是一点没有的。
这也正常,原身就一个小孩童,平时肯定不会去留意这些。
老林头把已干了墨汁的春联分别用油纸包成两卷,两个闺女家给的一样多,都是三幅对联,三幅门联,另外还有春条跟门叶各十六张,卷在一起可有不少了。
林三柱主动揽下了送春联的活,拿着油纸伞就兴冲冲的出了门。
他已有好几个月未见着两个姐姐了,想趁送春联的机会,正好可以过去瞧瞧她们过得怎样。
最最重要的是,这春联可是他家狗子写的,由他这个当爹的送过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林大柱和林二柱都明白三弟的想显摆心思,便也没跟他抢活,全由着他去了。
林三柱速度也快,巳时出的门,未时就回了家。
一起带回来的,有林大妮家拿来的半篮子腌酸菜,还有林二妮婆家给的两块豆腐。
吴氏挑出几颗酸菜让周氏用蒜头炒了,晚饭搭着粥吃肯定格外的香。
“娘,明天杀哪只鸡啊?”林大柱朝邻桌的吴氏问道。
问清楚了,明日他一早起床后,直接去后院
所以自己一定要把控好了。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超级骨感。
看到整日围着自己各种卖萌的双胞胎妹妹,林远秋都快傻了好吗。
他就不明白了,点心的威力就有这么大吗?
事实证明,点心的威力确实挺大的。
这不,等最后两块芙蓉糕吃进两个小姑娘的嘴里后,那整日围着哥哥转、整日围着哥哥各种卖萌什么的,立马不复存在了。
俩小姑娘拿起哥哥用帕子做的小老鼠,欢欢喜喜出了门。
话说,她们都好几天没找春梅春秀姐玩了,还怪想的。
……
自从布料和绣线买回来后,妯娌三人就开始忙碌到各种裁剪中,扇套,笔袋,荷包,钱袋,帕子,还有鞋垫。
十几块料子,一共裁了三天,妯娌三人拿着尺子量了又量,做到尽最大可能节省料子。
这期间,吴氏接手了灶房里的活计,捏窝头,做馒头,熬稀粥。
而林大柱兄弟三人也都没闲着,烧火的烧火,劈柴的劈柴,母子四人做起饭来配合融洽。
老林头把院门一关,外面白雪皑皑,家里热火朝天,居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裁剪好了料子,妯娌三人就做了分工,扇套笔袋还有鞋垫归冯氏,帕子跟荷包交由刘氏和春梅负责,而钱袋则交给了周氏。
原本周氏还有些不敢上手,毕竟前段时间的刺绣体验让她印象深刻,她担心自己会糟蹋了这么好的料子。
哪知周氏听了冯氏的话,试着绣了一个财源滚滚的“财”字后,才发现,原来绣单一色的字,可比绣多种颜色的花要容易多了,最起码不用考虑颜色的深浅搭配,她只要尽量把针线走均匀,就完全不成问题,
这让周氏兴奋了一整天。
林三柱特地让冯氏用纸钉了本账册,然后让林远秋把买了多少绣线和绣布,以及一共裁出多少扇套笔袋帕子,和多少钱袋荷包鞋垫,都一一记了下来。
说这样便于计算出单个绣品的成本,到时也好定出具体卖多少价格。
正当林远秋纳闷便宜爹会用什么法子,计算出近几百个绣品的成本单价时,就见他一把抓过依在门后的竹扫把,然后与大伯二伯,三人一起到灶房去了。
等再出来时,兄弟三人除了脸上的胸有成竹,还有就是瘦身了许多的竹扫把,可见上头的细竹枝被折了不少下来。
林远秋偷偷把三人报给自己的成本数核实了一遍,发现居然分毫不差,心里吃惊的同时,又有些了然。
当今社会,不识字之人占据大半,百姓们若是不想个有用的“土法子”,最基本的物资交易都难以进行。
所以,不识字的林三柱他们,能准确计算出绣品成本,就不足为奇了。
……
今日是腊月二十九,老话都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是以,这会儿的妯娌三人,正在灶房忙着揉面做馒头,虽用的依旧是黑面,可昨天发面时,吴氏特地舀了两大碗白面进去,这样做出来的馒头,看着也就没这么黑了。
而此刻,在三房屋里,林远秋正握笔写着对联。
红纸是前两天林大柱去镇上办年货时买回来的,用林三柱的话说,家里已有读书的人了,那买门联和对联的银钱,总不能再往外花了。
……
第21章 过年
买红纸时,老林头特地让大儿子多买了几张,大妮二妮就嫁在离这边村不远的寺后村和兰塘村,他准备给两个闺女也送些春联过去。
农家人能省则省,虽一副对联花不了多少文,可一整屋贴下来的话,那也得二十多文了。
林远秋脑海里是有原身记忆的,印象中这两位姑姑对他们几个侄子侄女都挺好,特别是大姑姑,上次回来时,还带了好几个煮熟的鸡蛋,当时原身也分到一个呢。
至于其他像两个姑父家境如何,姑姑们日子过得怎样的记忆,林远秋是一点没有的。
这也正常,原身就一个小孩童,平时肯定不会去留意这些。
老林头把已干了墨汁的春联分别用油纸包成两卷,两个闺女家给的一样多,都是三幅对联,三幅门联,另外还有春条跟门叶各十六张,卷在一起可有不少了。
林三柱主动揽下了送春联的活,拿着油纸伞就兴冲冲的出了门。
他已有好几个月未见着两个姐姐了,想趁送春联的机会,正好可以过去瞧瞧她们过得怎样。
最最重要的是,这春联可是他家狗子写的,由他这个当爹的送过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林大柱和林二柱都明白三弟的想显摆心思,便也没跟他抢活,全由着他去了。
林三柱速度也快,巳时出的门,未时就回了家。
一起带回来的,有林大妮家拿来的半篮子腌酸菜,还有林二妮婆家给的两块豆腐。
吴氏挑出几颗酸菜让周氏用蒜头炒了,晚饭搭着粥吃肯定格外的香。
“娘,明天杀哪只鸡啊?”林大柱朝邻桌的吴氏问道。
问清楚了,明日他一早起床后,直接去后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