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8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知州大人突然会问起这个,不过这问题他是最清楚不过,“禀大人,永宁城内共有百姓三千多。”
    才三千多,难怪城内看着冷冷清清的。
    想了想,林远秋又问,“咱们整个永宁州共有多少百姓?”
    听到问整个永宁州的人数,严同知也是不假思索,答道,“四万多。”
    ……
    等吃好了中饭,林家人就开始收拾起了行李来。其实也不用怎么收拾,因为像箱笼那些都还未打开过呢,他们只要把随身携带的包袱整理好就成了。
    林三柱依旧一身绀色的衣衫穿着,反正他已经想好了,在给自己身上的银票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处前,他是不会换衣衫的。
    至于邋不邋遢的,怕啥,他一个已经做了姥爷,且马上就要当祖父的人,要这般风流倜傥做啥。
    等把行李都装上了车,林家人坐上马车离开了驿站。
    与他们一同离开的,还有镖师和趟子手们,不过他们的方向却是京城。
    从得知永宁州共有四万多的人口数后,整个下午,林远秋的脑海中都闪现着这个数字,包括在帮着收拾新住处的时候。
    这种心不在神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各房把住处都拾掇好,以及晚饭端上了桌。
    而就在林远秋捧起碗,准备吃饭时,突然灵光乍现,对啊,既然城里人口少,自己何不来个大搬迁呢。
    ……
    第188章 大搬迁
    林远秋想到的大搬迁,指的是把城外村民都迁到城里的意思。
    而在想到搬迁的同时,他又很快联想到了防护上。对啊,只要把村人们都安置到城里来,那么那些仲冬时节常会过来抢农人粮食的山戎人,不就啥都抢不成了吗。
    还有就是,城里人多了,那么生活物资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久而久之,经济也就上来了,有了经济,官府就多了税收,自然而然的,州府中的各项建设也会跟进。
    最最重要的是,住到城里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会被山戎人给抢走,性命也无忧了。
    而他这个知州,届时只要派好兵力,把整座永宁城守护好了就行了。
    另外,自己还兼任着定胡知县呢,若是条件适合的话,完全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行动起来。
    到时不管是山戎人还是匪人,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构成不了威胁了。
    越想越觉得这一举多得的办法实在完美,林远秋心里是按耐不住的激动,也很有想立马付诸于行动的冲动。
    于是,才一碗饭下肚的他,就放下碗筷快步去了书房,准备大搬迁的规划去了。
    按理来说,这样的规划,最先要做的,肯定是去各村走访,等了解了实际情况再做具体部署。
    可这会儿已是晚上,此时去村里走访根本不现实。
    再说,林远秋现下想做的,并非定制大搬迁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是想把村民们的安置房先给设计出来。
    虽永宁城面积不小,且四万多人对这样的州城来说也不会容纳不下,可若是房子设计的不合理,或是太不实用,都会影响到后续进程的展开。
    所以,林远秋准备自己先理理头绪,过会儿他就把这事和家里人说一说,好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如此,自己也能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都说一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想来经过家人们的共同探讨,一定能设计出最实用、最合理的户型。
    同在一桌吃饭的老林头,还有林大柱以及林远枫他们,见到远秋下了饭桌又去忙事情去了,心里要说不忧心那肯定是假的。老林头他们也是看到了,自打他们进入永宁城后,远秋就一直思虑重重的。
    唉,当地方官可真不容易啊。
    而林三柱,因与儿子坐的近,自然要比爹和大哥、二哥,还有侄儿们看得更清楚一些,方才他可是明显看到了狗子嘴角的笑意。
    以林三柱对儿子的了解,他基本能确定,儿子定是想出什么好的主意了。
    至于是哪一方面的好主意,林三柱觉得,治穷的可能性很大。
    今日,林三柱也算把前头衙门看了个遍,而给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一张张已有些开裂的桌子,以及一扇扇发凹不平整的木门了。
    特别是正堂上方,那块明镜高悬的牌匾,这都旧成什么样了,居然也没重新上一上漆。
    你说,堂堂一州衙门都穷成这样了,旁的地方还能好到哪里去。
    说实话,林三柱是有些好奇儿子到底想出什么好主意的。毕竟,这才一天时间都不到呢,若换作是他,肯定没这么快动出脑筋来。
    ……
    也不知是不是预防匪盗的缘故,整个衙署后院并没有高大的树木,院子里种的都是及膝或者及腰的花草。
    塞北的天,黑的晚,这会儿已差不多酉时末,外头还有着光亮。
    平安跟在自家公子身后,手里捧着裁好的纸,以及笔墨砚台。
    主仆二人径直去了吴氏和老林头住的地方,二进院的正房。
    与在小高山村还有京城一样,正房的西间,依旧被林家人当作说话和商量事情的地方。
    这个时间点,林大柱和林二柱,还有林三柱,以及林远枫和林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