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0节(2/3)
难堪。
“咱们那位太子殿下啊,都是当了爹的人了,儿子都快懂事念书了,他倒是还得了新师傅。”李泰哈哈两声,以表‘同情’。
这哪里是安排老师啊,这是父皇在直接扒太子的脸皮啊。
一个都监国过的太子,却忽然被父亲又指了数名老师教导礼义廉耻,这颜面丢的!
李泰两道眉毛真是开心的起飞。
“于志宁,张玄素这些可都是不怕事的杠头,哪怕是对着父皇,也是不肯退让的,先头两年就上书谏过太子奢靡、亲佞、不勤。如今有了太子师傅的名头,上谏更是一句比一句狠,听说太子都装病躲他们。”
“张玄素还带着东宫属臣一起长跪不起,直到太子点头同意把竖在东宫的衣冠冢给推了。”
“哈哈,太子原来也不是没有鞭笞过东宫属臣,就是不知道这两个人他敢不敢动手啊。”
*
直到午膳后,李泰才意犹未尽分享完太子最近的窘境,李治终于被放出了泰宁殿。
他已然心神俱疲:又要做认真状听李泰讲话,又要斟字酌句回应李泰,还不能落下一点对太子不敬的话柄,免得李泰转身就出去说:“唉,不只我说太子哦,连晋王这个小的,都说太子如何如何。”
以至于李治说出口的每个词都特别小心,甚至做出的每个表情都是琢磨过的。
应酬完这一场,李治累的很想回去蒙头大睡一觉。
然而他知道,这一天还没有完。
果然,在李泰处呆了快两个时辰的李治,不等夜里,又被请到了九成宫东宫。
晨起还称病不见他的太子,下午主动召见他了。
九成宫的东宫,住过隋炀帝,曾是颇为奢丽壮阔的。
可惜隋朝灭亡的过程中,九成宫这个行宫不可避免也受到了一些损伤。这东宫的精美建筑也毁了一半。
后来二凤皇帝接手九成宫,在命人修整的时候,却不肯按照原奢靡风修缮,而是走了节俭风。
修复的墙体不许再涂金粉等贵重颜料,许多只是夯土墙,灰扑扑的。
于是这东宫,从外观看有点奇怪,像是被强行拼接起来的一座宫殿,看着分裂感十足。
李治穿过明堂,往后头的正殿走去时,还看到了院中一个大坑——想来这就是太子哥哥被父皇和师父们勒令着,让他推平挖走的男宠称心衣冠冢。
就像保不住称心一样,太子当然也保不住什么衣冠冢,只是他也不叫人填去,就这么光秃秃露着个洞在这里。不但如此,太子还令宫人把院中所有的草木花卉拔光,显得他这正院越发有些阴森古怪起来。
据说太子妃苏氏也觉夫君太失了体统颜面,太子不召见,她也不肯往正院来了,只抱了四岁的儿子李厥在后殿关着门过日子。
于是整个东宫前殿气氛更古怪压抑了。
李治不再去看院中黑漆漆的大坑,往里走去。
*
与李泰相反,李承乾是个颀长清瘦的青年。
他天生高挑,肩展而平,穿着太子繁复服制时,是很能撑起架子来的,显得端肃威严。
李治记得五岁时,父皇离开长安,巡幸歧州,命太子监国。
那时候太子哥哥正与现在的自己一般大,也就是十四岁,但比自己现在还要高,在那时的李治眼里,要想看清哥哥的脸,不免仰望的脖子酸楚——太子哥哥好生高大英武。
李治还记得,那日送过父皇,太子牵着自己往回走。因李治三岁上就封了晋王,凡大场合都是标准的一整套亲王服冠,沉甸甸的坠着他,走的很是费劲,累的要命。
后来太子哥哥就把自己抱起来走。
哪怕抱着一个重量颇可观的五岁孩童,太子哥哥也走的很稳,背挺得很直,如同最秀挺的一株水杉。
那时人人都夸太子“性聪敏贤明”,“敏惠过人”。
可自从不良于行后,太子很少肯于人前走路了,哪怕祭天祭祖之时,也非得众人跪了后,太子才肯挪步。
李治听说,这东宫里常有太监被鞭打甚至被打死,原因就是在太子路过的时候不够恭敬。
但李治私下想着,或许他们不是不够恭敬,只是不够伏地,看到了,或者被太子认为在看着他跛足经行的样子。
*
李治行过礼,李承乾也没有还礼,他只是带着几分懒意靠在坐褥上,摆摆手示意他随便坐。
之后开门见山:“小九,听说你今日去见李泰,两人密谈了两个时辰。”
李治早有预料,便将猞猁的原委说了,之后又道:“四哥怪罪我不懂事,从前在京中,几次叫我去魏王府的宴饮都不肯。今日我有事求他,又是只有兄弟两人的小聚,便再不能推辞了。”
太子面色稍霁。
又忽然冷笑两声:“挑豹子?他倒是先挑一匹壮马最要紧!一般的马,只怕驮他不动。”
李治想笑又不敢笑。
之后两人就沉默地坐着。
对比李泰那种滔滔不绝,李治只需要见缝插针回应,这种沉默更让李治难受,觉得如坐针毡。
枯坐到李治都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觉度日如年后,李承乾才似乎忽然
“咱们那位太子殿下啊,都是当了爹的人了,儿子都快懂事念书了,他倒是还得了新师傅。”李泰哈哈两声,以表‘同情’。
这哪里是安排老师啊,这是父皇在直接扒太子的脸皮啊。
一个都监国过的太子,却忽然被父亲又指了数名老师教导礼义廉耻,这颜面丢的!
李泰两道眉毛真是开心的起飞。
“于志宁,张玄素这些可都是不怕事的杠头,哪怕是对着父皇,也是不肯退让的,先头两年就上书谏过太子奢靡、亲佞、不勤。如今有了太子师傅的名头,上谏更是一句比一句狠,听说太子都装病躲他们。”
“张玄素还带着东宫属臣一起长跪不起,直到太子点头同意把竖在东宫的衣冠冢给推了。”
“哈哈,太子原来也不是没有鞭笞过东宫属臣,就是不知道这两个人他敢不敢动手啊。”
*
直到午膳后,李泰才意犹未尽分享完太子最近的窘境,李治终于被放出了泰宁殿。
他已然心神俱疲:又要做认真状听李泰讲话,又要斟字酌句回应李泰,还不能落下一点对太子不敬的话柄,免得李泰转身就出去说:“唉,不只我说太子哦,连晋王这个小的,都说太子如何如何。”
以至于李治说出口的每个词都特别小心,甚至做出的每个表情都是琢磨过的。
应酬完这一场,李治累的很想回去蒙头大睡一觉。
然而他知道,这一天还没有完。
果然,在李泰处呆了快两个时辰的李治,不等夜里,又被请到了九成宫东宫。
晨起还称病不见他的太子,下午主动召见他了。
九成宫的东宫,住过隋炀帝,曾是颇为奢丽壮阔的。
可惜隋朝灭亡的过程中,九成宫这个行宫不可避免也受到了一些损伤。这东宫的精美建筑也毁了一半。
后来二凤皇帝接手九成宫,在命人修整的时候,却不肯按照原奢靡风修缮,而是走了节俭风。
修复的墙体不许再涂金粉等贵重颜料,许多只是夯土墙,灰扑扑的。
于是这东宫,从外观看有点奇怪,像是被强行拼接起来的一座宫殿,看着分裂感十足。
李治穿过明堂,往后头的正殿走去时,还看到了院中一个大坑——想来这就是太子哥哥被父皇和师父们勒令着,让他推平挖走的男宠称心衣冠冢。
就像保不住称心一样,太子当然也保不住什么衣冠冢,只是他也不叫人填去,就这么光秃秃露着个洞在这里。不但如此,太子还令宫人把院中所有的草木花卉拔光,显得他这正院越发有些阴森古怪起来。
据说太子妃苏氏也觉夫君太失了体统颜面,太子不召见,她也不肯往正院来了,只抱了四岁的儿子李厥在后殿关着门过日子。
于是整个东宫前殿气氛更古怪压抑了。
李治不再去看院中黑漆漆的大坑,往里走去。
*
与李泰相反,李承乾是个颀长清瘦的青年。
他天生高挑,肩展而平,穿着太子繁复服制时,是很能撑起架子来的,显得端肃威严。
李治记得五岁时,父皇离开长安,巡幸歧州,命太子监国。
那时候太子哥哥正与现在的自己一般大,也就是十四岁,但比自己现在还要高,在那时的李治眼里,要想看清哥哥的脸,不免仰望的脖子酸楚——太子哥哥好生高大英武。
李治还记得,那日送过父皇,太子牵着自己往回走。因李治三岁上就封了晋王,凡大场合都是标准的一整套亲王服冠,沉甸甸的坠着他,走的很是费劲,累的要命。
后来太子哥哥就把自己抱起来走。
哪怕抱着一个重量颇可观的五岁孩童,太子哥哥也走的很稳,背挺得很直,如同最秀挺的一株水杉。
那时人人都夸太子“性聪敏贤明”,“敏惠过人”。
可自从不良于行后,太子很少肯于人前走路了,哪怕祭天祭祖之时,也非得众人跪了后,太子才肯挪步。
李治听说,这东宫里常有太监被鞭打甚至被打死,原因就是在太子路过的时候不够恭敬。
但李治私下想着,或许他们不是不够恭敬,只是不够伏地,看到了,或者被太子认为在看着他跛足经行的样子。
*
李治行过礼,李承乾也没有还礼,他只是带着几分懒意靠在坐褥上,摆摆手示意他随便坐。
之后开门见山:“小九,听说你今日去见李泰,两人密谈了两个时辰。”
李治早有预料,便将猞猁的原委说了,之后又道:“四哥怪罪我不懂事,从前在京中,几次叫我去魏王府的宴饮都不肯。今日我有事求他,又是只有兄弟两人的小聚,便再不能推辞了。”
太子面色稍霁。
又忽然冷笑两声:“挑豹子?他倒是先挑一匹壮马最要紧!一般的马,只怕驮他不动。”
李治想笑又不敢笑。
之后两人就沉默地坐着。
对比李泰那种滔滔不绝,李治只需要见缝插针回应,这种沉默更让李治难受,觉得如坐针毡。
枯坐到李治都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觉度日如年后,李承乾才似乎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