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07节(1/2)
倒是竹筒排毒气,这种没什么成本的事儿,各个矿井都很主动学起来了——比如此时并州附近的几州煤矿地,已经开始建立竹道了。
皇帝认真听完,点头赞许道:“好,雉奴果然仁厚爱民。这是好事,即刻去办就是。”
李治又将此灯的来历说给父皇。
二凤皇帝听了,提着这‘铁网矿灯’笑道:“怪道是袁李两人同时看上的弟子,确实兼备两家之长。李淳风当年改制浑天仪时,也颇年轻,可见世上果然有人是天生之才。”
又对李治道:“既是人才,将来你也要多用。莫因为她是女子就耽误了。”
李治点头:“儿子都听父皇的!”
皇帝看了这矿灯片刻,忽然道:“你是说,原本矿井中总是炸矿坍塌,有了这灯便不炸了——既然她能做出一种灯,可以控制这种‘毒气’不炸,那会不会也能控制这种‘毒气’炸开呢?”
李治现在基本天天跟皇帝呆在一起,闻言立刻心有灵犀:“父皇的意思是,若能控制好,可用来攻城?”
贞观十八年的冬日,皇帝欲兴高句丽之战已经是昭然若揭,已然军备了半年。
高句丽多坚固城池,皇帝当然也考虑过如何破城。
见了这矿灯,想起矿井炸矿事,很快就想到炸开城门。
不等皇帝发话,李治已经道:“云湖公公,这就打发宦官去太史局,请太史令和姜太史丞过来。”
*
姜沃知道是为矿灯事面圣,便直接带来了一份整理过的文书。
上面是她从各种古籍上找来的,从魏晋到近来炼丹方士的炸炉旧事以及丹方。
“陛下,臣愿意一试。”
倒是皇帝看过后略有沉吟:“此事,很是危险。”
试验‘伏火方’显然是生命攸关的事儿,前些日子并州矿井之事牵扯东宫,皇帝也很关注,自然知晓矿井之爆的危险程度极高。
他将姜沃宣来,本来只是想问问她有无想法,具体的交给兵部的‘专营作坊’来试验。
没想到,听她的意思,倒是想亲自来做似的。
姜沃觉得,这件事应该自己来:一来,只有她手里有最安全的火药制备方子,不必兵部一一去试,免得再造成多余伤亡;二来,她是有卜算之术与系统双重保障的,对危险的预警,比一般人强很多。
皇帝沉吟中,李淳风忽然开口道:“陛下,臣可以带着弟子一试。毕竟臣也是炼丹师。”
此话一出,屋内一静。
在李淳风丹室(厨房)吃过菜的诸人,不由都投过去一个幽幽且有点复杂的目光。
您真的是炼丹师吗?
唯有李淳风面不改色,很自然道:“在宫里的丹室,如何能用危险的伏火方?但这回事关紧要,若伏火方可用,能助陛下攻城,无论如何该试一试,臣等万死不辞。还请皇上允准。”
姜沃也请命兼表态:为大唐,为陛下,甘冒风险。
皇帝最终颔首:“好。”
又觉两人冒此生命危险,实不是一两句勉励和夸赞就够的,皇帝向来是赏功臣很大方的人。
“伏火方若成,必有功赏。”
“但两位爱卿要以保自己为要,哪怕伏火方不成,朕也需要你们二人好好回到太史局去。”
两人应是。
皇帝又问起所需之物。
李淳风道:“伏火方所需的之物倒没有很贵重的,只是需要远离宫宇的一处所在。还请陛下就在天台山荒僻处,建一处小小的作坊,拨给几个匠人即可。”
皇帝允准。
*
“是不是太危险了?”兵部不只拨了十个专门负责锻造兵器的匠人过来,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还特意亲自过来了一趟。
他站在几座小小的房舍前,递给姜沃一本新的手记:“先生听闻了此事,也很是担心。但知太史丞是为了国事,也无法多说。只好将从前的炼丹手记都寻了出来,让我转交。”
姜沃接过:“劳烦英国公了。”
李勣见进进出出的匠人们,不停地搬着一箱箱‘桐油’、‘焰硝’,‘浓油’‘硫磺’等易燃物,就莫名担忧,嘱咐道:“一定要当心。到时候离得远些,哪怕炸不到人,之后若是起了火,离得近了来不及走脱也险的很。”
姜沃就指给他看,这几处屋舍周围,已经砍出了一片隔离带,没有任何草木,土里也都埋了隔断火焰的药材。
就是生怕一不当心火烧山林。
李勣见他们准备周全,又想起并州用上新矿灯后,果然再没有炸矿之事,不由多了几分信心和振奋:“陛下已命我为征高句丽的东道行军大总管,下月就先往幽州去整顿军伍——只怕没法最早听到太史丞的好消息了。只盼于战场上便能见到。我静候佳音。”
*
李勣去看过一回现场,皇帝还特意把他叫去问了一遍如何。李勣向来是觉得伏火法危险,又与太史局欠过一点人情,于是便回道:“哪怕是臣多年征战沙场,见了那一箱箱硫磺、焰硝都心惊肉跳。难为李太史令和姜太史丞两个,为了陛下冒此性命之险,实在是忠贞之士。”
皇帝颔首感叹:“正是如此,若是一时之险
皇帝认真听完,点头赞许道:“好,雉奴果然仁厚爱民。这是好事,即刻去办就是。”
李治又将此灯的来历说给父皇。
二凤皇帝听了,提着这‘铁网矿灯’笑道:“怪道是袁李两人同时看上的弟子,确实兼备两家之长。李淳风当年改制浑天仪时,也颇年轻,可见世上果然有人是天生之才。”
又对李治道:“既是人才,将来你也要多用。莫因为她是女子就耽误了。”
李治点头:“儿子都听父皇的!”
皇帝看了这矿灯片刻,忽然道:“你是说,原本矿井中总是炸矿坍塌,有了这灯便不炸了——既然她能做出一种灯,可以控制这种‘毒气’不炸,那会不会也能控制这种‘毒气’炸开呢?”
李治现在基本天天跟皇帝呆在一起,闻言立刻心有灵犀:“父皇的意思是,若能控制好,可用来攻城?”
贞观十八年的冬日,皇帝欲兴高句丽之战已经是昭然若揭,已然军备了半年。
高句丽多坚固城池,皇帝当然也考虑过如何破城。
见了这矿灯,想起矿井炸矿事,很快就想到炸开城门。
不等皇帝发话,李治已经道:“云湖公公,这就打发宦官去太史局,请太史令和姜太史丞过来。”
*
姜沃知道是为矿灯事面圣,便直接带来了一份整理过的文书。
上面是她从各种古籍上找来的,从魏晋到近来炼丹方士的炸炉旧事以及丹方。
“陛下,臣愿意一试。”
倒是皇帝看过后略有沉吟:“此事,很是危险。”
试验‘伏火方’显然是生命攸关的事儿,前些日子并州矿井之事牵扯东宫,皇帝也很关注,自然知晓矿井之爆的危险程度极高。
他将姜沃宣来,本来只是想问问她有无想法,具体的交给兵部的‘专营作坊’来试验。
没想到,听她的意思,倒是想亲自来做似的。
姜沃觉得,这件事应该自己来:一来,只有她手里有最安全的火药制备方子,不必兵部一一去试,免得再造成多余伤亡;二来,她是有卜算之术与系统双重保障的,对危险的预警,比一般人强很多。
皇帝沉吟中,李淳风忽然开口道:“陛下,臣可以带着弟子一试。毕竟臣也是炼丹师。”
此话一出,屋内一静。
在李淳风丹室(厨房)吃过菜的诸人,不由都投过去一个幽幽且有点复杂的目光。
您真的是炼丹师吗?
唯有李淳风面不改色,很自然道:“在宫里的丹室,如何能用危险的伏火方?但这回事关紧要,若伏火方可用,能助陛下攻城,无论如何该试一试,臣等万死不辞。还请皇上允准。”
姜沃也请命兼表态:为大唐,为陛下,甘冒风险。
皇帝最终颔首:“好。”
又觉两人冒此生命危险,实不是一两句勉励和夸赞就够的,皇帝向来是赏功臣很大方的人。
“伏火方若成,必有功赏。”
“但两位爱卿要以保自己为要,哪怕伏火方不成,朕也需要你们二人好好回到太史局去。”
两人应是。
皇帝又问起所需之物。
李淳风道:“伏火方所需的之物倒没有很贵重的,只是需要远离宫宇的一处所在。还请陛下就在天台山荒僻处,建一处小小的作坊,拨给几个匠人即可。”
皇帝允准。
*
“是不是太危险了?”兵部不只拨了十个专门负责锻造兵器的匠人过来,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还特意亲自过来了一趟。
他站在几座小小的房舍前,递给姜沃一本新的手记:“先生听闻了此事,也很是担心。但知太史丞是为了国事,也无法多说。只好将从前的炼丹手记都寻了出来,让我转交。”
姜沃接过:“劳烦英国公了。”
李勣见进进出出的匠人们,不停地搬着一箱箱‘桐油’、‘焰硝’,‘浓油’‘硫磺’等易燃物,就莫名担忧,嘱咐道:“一定要当心。到时候离得远些,哪怕炸不到人,之后若是起了火,离得近了来不及走脱也险的很。”
姜沃就指给他看,这几处屋舍周围,已经砍出了一片隔离带,没有任何草木,土里也都埋了隔断火焰的药材。
就是生怕一不当心火烧山林。
李勣见他们准备周全,又想起并州用上新矿灯后,果然再没有炸矿之事,不由多了几分信心和振奋:“陛下已命我为征高句丽的东道行军大总管,下月就先往幽州去整顿军伍——只怕没法最早听到太史丞的好消息了。只盼于战场上便能见到。我静候佳音。”
*
李勣去看过一回现场,皇帝还特意把他叫去问了一遍如何。李勣向来是觉得伏火法危险,又与太史局欠过一点人情,于是便回道:“哪怕是臣多年征战沙场,见了那一箱箱硫磺、焰硝都心惊肉跳。难为李太史令和姜太史丞两个,为了陛下冒此性命之险,实在是忠贞之士。”
皇帝颔首感叹:“正是如此,若是一时之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