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9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沃也没有想到。戚继光将军的另一本兵书,适应于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练兵实纪》,她竟然会给——
    文成。
    *
    这一年深秋。
    吐蕃派使者入大唐,再次请求与大唐和亲,欲为新赞普求娶另一位大唐公主。
    被拒绝后,吐蕃使者显然也不甚意外,毕竟这些年求和亲事已经被拒绝过几回了。但这次他们带来了预备方案:提出想与吐谷浑和亲,并且想请大唐允准,占用吐谷浑赤水地畜牧。
    二圣皆不准。
    吐蕃使者不满而归。
    于是就在这一年冬日,西域传来了两个战报:一是吐蕃以南面天竺国(印度)劫掠大唐商队为由,忽然出手攻打了天竺,甚至一路打到恒河岸边。
    二则,西域引月部与吐蕃结盟,军队频频出现在疏勒以南,颇有觊觎大唐安西四镇之一于阗之地的意味。
    大唐与吐蕃之间门,颇有战事一触即发之感。
    而吐蕃的态度也很反复纠结,显然是自恃武力觊觎吐谷浑等地,但因之前战事不利又颇为畏惧大唐。
    于是想秀一秀实力,再通过跟大唐谈判,来分割一定的好处,比如他们提出的吐谷浑赤水地。
    薛仁贵便上奏疏,请朝堂派亲王或是重臣前来接对吐蕃使臣——
    毕竟他作为安西大都督,实不能一个人又负责打仗,又负责谈判,这个责任太重他背不起,若是谈崩了,倒像是他好战图功故意谈崩一样。
    非得朝堂派一个身份相当,能够谈判的人来才行。
    其实最合适的人就是江夏王,既是宗亲身份贵重,从前又送文成公主入藏,当年先赞普松赞干布还对他行过子侄礼。江夏王本人对吐蕃朝堂、风俗等事也甚为了解。
    但几年前,江夏王正是因年老从安西致仕。
    而就在此时,文成公主上奏疏——
    愿为大唐持符使节,前往安西都护府,与吐蕃使节相谈!
    第180章 朝议‘公主为使’
    寒冬腊月,北风喈喈,瑞雪纷纷。
    院中的山茶花覆雪之余,依旧红的如火如荼。
    只是这并不是吏部尚书院中的大株红色山茶花,而是玉华寺内的山茶花。
    这株山茶年份比较浅,花树也比较小。这还是姜沃前两年过玉华寺来的时候,连盆带花株捎给王鸣珂的——
    此时姜沃双手撑在窗上,探身看院中的山茶花,不由道:“这花是你们自己打理吗?养的真好。”
    看王鸣珂这株山茶养的这么好,姜沃心道:莫不是‘王姓’对山茶花有加持buff?
    她正想着,就听屋内传来王鸣珂略带焦急的声音——
    “姜沃,我的纸笔都准备好了,你别看花了。快过来把那日朝堂事从头到尾说给我听,到时候话本里好写的。”
    姜沃只得从窗前离开,走到书桌前。
    而已经坐在王鸣珂书桌旁的文成,则拿起手炉塞给姜沃,笑道:“是啊,讲给我们听听。”
    “虽然如今我已接了诏书与出使符节。但我也想知道,那日大朝会上,群臣对此事是如何议的,那些反对的朝臣们又说了些什么话?”
    姜沃接过文成递给她的手炉,觉得方才撑于雪中冰凉的手,渐次暖和过来。
    她拂去衣袖上的雪花,落座笑道:“好,我讲给你们听。”
    *
    乾封元年腊月十五大朝会。
    经百官朝议后,定下文成公主为持节正使,来年二月启程前往安西都护府。
    今日是腊月十八日,姜沃的休沐日,就与文成约好了往玉华寺来看王鸣珂。
    一来,告知王鸣珂此等大事,二来,这之后文成必要为使节事忙碌起来,再想得一日空闲,估计也难了。
    此次算是拜访,亦算是道别。
    不过,王鸣珂毫无离愁别绪,而是立刻兢兢业业为自己的新话本采风,急着让姜沃把前因后果都讲给她听。
    虽然她心里还有许多想写的故事,但王鸣珂决定了,别的脑洞(这个词正是姜沃告诉她的)先放一放,下一本必出公主出使西域前传!
    *
    说来,三日前的腊月十五的大朝会上,
    定下文成公主为使节事,并非一帆风顺。
    反对的朝臣们,最开始提出的理由,正是让姜沃耳朵都已经听出茧子的‘于礼不合’‘未见先例’。
    姜沃才说到这儿,眼前的文成和鸣珂,就异口同声道:“怎么会没有先例?”
    文成先说:“当年你出使吐蕃接我回家,难道不是女子为正使的先例?”
    而王鸣珂接着就道:“是啊,姜沃是本朝的先例,汉朝亦有前贤为旧例。当年我还在宫中,这事儿我清楚!”
    王鸣珂对姜沃道:“我记得当时朝中欲定下你为出使吐蕃正使时,也有许多朝臣反对来着。彼时不就已经找到了先例——汉朝冯嫽冯夫人。”
    “《汉书》里记载的明明白白,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书为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1]
    王鸣珂说起的,是史书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西汉冯嫽。这位冯使节曾经是随着和亲公主‘解忧公主’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