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97节(2/3)
公主虽然已经习惯了大唐现在是天后摄政,但她真没想到,吐蕃竟然也能……
“可见,芒松芒赞有多不信任噶尔氏。”宁愿违背六决议大法,也不敢把儿子交给噶尔氏。
文成起身,负手立于窗前,看向鄯州方向:“钦陵若知此事,只怕才真的要吐血。”
果然,在前线的钦陵从在朝中的兄长处得知此事,震惊愤怒无以言表。
甚至忍不住上书‘劝谏’芒松芒赞,万勿效仿大唐皇帝之过。
**
姜沃在灯下看着文成的书信。
或许,真有冥冥中注定这种事——有这么一个时代,是女政治家风云荟萃的年月。
在史册上,武皇临朝称制与后来登基为帝的那些年,吐蕃也在经历唯一一位女王摄政的时代。与武皇一般,吐蕃女王也临朝称制甚至废立过赞普。
而且……姜沃又拿过吴英的文书来看。
此时倭国的王,是天武王。只是从今年起,天武王病重,下令凡事悉启奏皇后。吴英已经跟这位王后打了好几次交道了。
而据姜沃所知,在天武王死后,其王后也临朝主政,后来亦自为王,便是史载的‘持统天皇’。
姜沃看向窗外茫茫夜色。
这个时空,也将要迎来女政治家们的主场了。
第258章 文成的授勋与官职
长安。
自打吐谷浑—战吐蕃赞普大败,并碎叶川上阿史那都支被俘两处捷报传回,常朝上氛围就松动平和不少一一毕竟能列于常朝的,都是正五品以上官员,至少也是各署衙的中层领导。自东西战事起,他们没少带着下属加班加点,为边境战事忙碌。
如今能连番有捷报传来,自然是振奋提气,觉得这后勤工作没白做!
于是这阳春三月的常朝之会,第一件议题就是讨论:原安西招慰使李文成的勋获和官职。
至于裴行俭,因他无需驻守西域,乃京官外派,按例则待他押送俘敌归京后再议功勋。
故而今日只奏拟李文成之事。
虽说在媚娘和姜沃看来,知道文成还会在吐蕃继续深耕,只是战场从吐谷浑转到了吐蕃朝堂。若此事成,将来战功不止于此。
但已有的战绩,先论了也好。
因涉及武将,是吏部和兵部—起商讨勋职。两部官员是特意等到吐谷浑的详细战报回来,才按照该战报上所书,对着授勋标准—条条考据过去,非常仔细。
毕竟常朝上还有两位专业人士在场听着呢——王相和姜相,在拜相前都在吏部待了多年。
出了岔子让两位宰相听出来多丢人,多影响上进啊。
姜沃认真听着,直到最后一句:“……若有王胜搴旗(拔取敌方旗帜)之功,事愈常格,加授—等。故总论之,授十转上护军,按制护军将军,加青绶,武冠,绛朝服。”
从此,便要正经称呼—声李将军了。
她不由含笑:感谢芒松芒赞千里送战旗,礼轻情意重。同时,要不是他有个吐蕃王的身份,文成的勋官可能还要低—等,做不得上护军,只能是护军。毕竟这才是她第一战,而且授勋越往上走越难。
可见,芒松芒赞真是个好人啊。
之后再授官职,几乎毫无异议一一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之职,掌辑宁外寇。
说来,安西大都护府,负责整个广袤西域的军事防备之事。平时还好,一旦战起就容易捉襟见肘。
比如这回,吐蕃和突厥大部同时有反叛之意,文成又在吐谷浑不能离开。薛仁贵也不能把自己劈成两个,只能远距离跟朝廷再请将领……
若是这次能顺利平定吐蕃,就可以再重新规划部署一下了。
之前媚娘看着舆图,结合裴行俭的奏疏,已然有意将安西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成两半:设立北庭都护府,专辖天山北路、也就是热海再往西的曾经突厥故地;而安西都护府,也只需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专门防备吐蕃。
如此两位大都护同掌西域,既可以彼此为援,也可以彼此监督。
姜沃再回神的时候,朝上已经换过了话题,开始进行日常的军饷、军耗报备。
听兵部户部挨个报过去,辛侍中就越发愁眉苦脸:打仗就是这样,海一样的银子流水的花。
不过辛侍中也清楚,吐蕃是不能不平定的。
而且吐蕃是个好地方啊,若能如吐谷浑等属国—般老老实实与大唐朝贡贸易,此时战中耗费再多,也都能赚回来一一吐蕃多青稞麦、小麦、荞麦,之前文成就给京中司农寺送回过不少种子,让他们试一下能否培育出无适种于关中的佳种。
毕竟比起关中,吐蕃多地更寒更旱,气候更极端,说不得可以培育出旱年粮种。
除此外,吐蕃还多金银铜锡(辛侍中狂点头),猪犬羊马。
比起户部官员,略通武事的官员,关注点倒是在马上更多。
当年汉高祖刘邦想要定都雒阳,张良说服他定都关中时,有—条理由就是“北有胡苑之利。”因北边与胡地相接,方便牧养。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个兵种,还是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甚至政权的兴衰与马匹的牧放也息息相
“可见,芒松芒赞有多不信任噶尔氏。”宁愿违背六决议大法,也不敢把儿子交给噶尔氏。
文成起身,负手立于窗前,看向鄯州方向:“钦陵若知此事,只怕才真的要吐血。”
果然,在前线的钦陵从在朝中的兄长处得知此事,震惊愤怒无以言表。
甚至忍不住上书‘劝谏’芒松芒赞,万勿效仿大唐皇帝之过。
**
姜沃在灯下看着文成的书信。
或许,真有冥冥中注定这种事——有这么一个时代,是女政治家风云荟萃的年月。
在史册上,武皇临朝称制与后来登基为帝的那些年,吐蕃也在经历唯一一位女王摄政的时代。与武皇一般,吐蕃女王也临朝称制甚至废立过赞普。
而且……姜沃又拿过吴英的文书来看。
此时倭国的王,是天武王。只是从今年起,天武王病重,下令凡事悉启奏皇后。吴英已经跟这位王后打了好几次交道了。
而据姜沃所知,在天武王死后,其王后也临朝主政,后来亦自为王,便是史载的‘持统天皇’。
姜沃看向窗外茫茫夜色。
这个时空,也将要迎来女政治家们的主场了。
第258章 文成的授勋与官职
长安。
自打吐谷浑—战吐蕃赞普大败,并碎叶川上阿史那都支被俘两处捷报传回,常朝上氛围就松动平和不少一一毕竟能列于常朝的,都是正五品以上官员,至少也是各署衙的中层领导。自东西战事起,他们没少带着下属加班加点,为边境战事忙碌。
如今能连番有捷报传来,自然是振奋提气,觉得这后勤工作没白做!
于是这阳春三月的常朝之会,第一件议题就是讨论:原安西招慰使李文成的勋获和官职。
至于裴行俭,因他无需驻守西域,乃京官外派,按例则待他押送俘敌归京后再议功勋。
故而今日只奏拟李文成之事。
虽说在媚娘和姜沃看来,知道文成还会在吐蕃继续深耕,只是战场从吐谷浑转到了吐蕃朝堂。若此事成,将来战功不止于此。
但已有的战绩,先论了也好。
因涉及武将,是吏部和兵部—起商讨勋职。两部官员是特意等到吐谷浑的详细战报回来,才按照该战报上所书,对着授勋标准—条条考据过去,非常仔细。
毕竟常朝上还有两位专业人士在场听着呢——王相和姜相,在拜相前都在吏部待了多年。
出了岔子让两位宰相听出来多丢人,多影响上进啊。
姜沃认真听着,直到最后一句:“……若有王胜搴旗(拔取敌方旗帜)之功,事愈常格,加授—等。故总论之,授十转上护军,按制护军将军,加青绶,武冠,绛朝服。”
从此,便要正经称呼—声李将军了。
她不由含笑:感谢芒松芒赞千里送战旗,礼轻情意重。同时,要不是他有个吐蕃王的身份,文成的勋官可能还要低—等,做不得上护军,只能是护军。毕竟这才是她第一战,而且授勋越往上走越难。
可见,芒松芒赞真是个好人啊。
之后再授官职,几乎毫无异议一一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之职,掌辑宁外寇。
说来,安西大都护府,负责整个广袤西域的军事防备之事。平时还好,一旦战起就容易捉襟见肘。
比如这回,吐蕃和突厥大部同时有反叛之意,文成又在吐谷浑不能离开。薛仁贵也不能把自己劈成两个,只能远距离跟朝廷再请将领……
若是这次能顺利平定吐蕃,就可以再重新规划部署一下了。
之前媚娘看着舆图,结合裴行俭的奏疏,已然有意将安西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成两半:设立北庭都护府,专辖天山北路、也就是热海再往西的曾经突厥故地;而安西都护府,也只需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专门防备吐蕃。
如此两位大都护同掌西域,既可以彼此为援,也可以彼此监督。
姜沃再回神的时候,朝上已经换过了话题,开始进行日常的军饷、军耗报备。
听兵部户部挨个报过去,辛侍中就越发愁眉苦脸:打仗就是这样,海一样的银子流水的花。
不过辛侍中也清楚,吐蕃是不能不平定的。
而且吐蕃是个好地方啊,若能如吐谷浑等属国—般老老实实与大唐朝贡贸易,此时战中耗费再多,也都能赚回来一一吐蕃多青稞麦、小麦、荞麦,之前文成就给京中司农寺送回过不少种子,让他们试一下能否培育出无适种于关中的佳种。
毕竟比起关中,吐蕃多地更寒更旱,气候更极端,说不得可以培育出旱年粮种。
除此外,吐蕃还多金银铜锡(辛侍中狂点头),猪犬羊马。
比起户部官员,略通武事的官员,关注点倒是在马上更多。
当年汉高祖刘邦想要定都雒阳,张良说服他定都关中时,有—条理由就是“北有胡苑之利。”因北边与胡地相接,方便牧养。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个兵种,还是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甚至政权的兴衰与马匹的牧放也息息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