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风平浪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朝历代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
    而且变法成功的例子,无一不是统治阶级与权贵地主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尽量不去触碰既得者的利益,用最温和的法子才能使变法成功。
    总之一句话,想要解决兼并土地的问题,大唐必须变法,而变法太难了。
    解决兼并土地,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地主们把兼并的土地吐出来,这就势必要触动地主们的利益,断人财路不共戴天,地主们这还不联合起来反了?
    所以目前来说,解决大唐的土地兼并,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真正的历史上,武则天唐玄宗宁愿眼看着大唐走下坡路,也不愿强硬推行变法,眼看着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大唐军队的战力一年不如一年,作为天子,他们依然不敢触动地主们的利益。
    目前的李治虽然威望甚高,可他也不敢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天子,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没那么爽,除非觉得自己活够了。
    李钦载倒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以他现在的能力,根本解决不了,因为他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治标不治本的所谓税法户丁改革,不过是为这个朝代多延续一些寿命而已。
    那些土地税法改革看似缓解了阶级矛盾,但其中的弊端很多,利弊几乎是相等的,李钦载看不上这些所谓的改革。
    这个时代没有伟人,否则像一千多年以后,那位伟人大手一挥,土地全收为国有,任何私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破而后立,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
    相比那位伟人,不得不说,李治差远了,他绝对没有这个魄力。
    一位是坚定不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另一位则只是为了守住祖宗传下来的江山,格局完全都不在一个高度,怎么比?
    风平浪静之后,长安城恢复了以往的繁荣和平静。
    占据长安热搜榜的风云人物李钦载,也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待在府里,每天研制新菜,给小混账们上课,偶尔出城钓鱼。
    关于钓鱼,李钦载往往有着迷一样的自信,每次空手而归总能找到神奇的理由,总而言之,非战之罪。
    数日之后,两辆马车驶入长安城,马车两侧一队部曲相护。
    马车上正是上官父子。
    再见长安城巍峨高耸的古老城墙,父子二人坐在马车里泣不成声,恍如隔世。
    接到释罪复官的圣旨后,李家部曲立马为父子二人安排了马车,一路飞快赶赴长安。
    直到进了城,父子二人这才敢相信,上官家的这道劫难真的渡过去了。
    而那位帮他们度过劫难的恩人,自然便是李钦载。
    这个恩情太大了,李钦载几乎是救了整个上官家族的命。
    此时的上官仪不由无比庆幸当年的决定,幸好当年将上官琨儿送入李钦载门下,有了这份师徒香火之情,才是李钦载愿意出手帮上官家渡劫的最大原因。
    当然,伶俐可爱的上官婉儿或许也占了一部分原因,看得出李钦载很喜欢婉儿,不出意外的话,婉儿未来随夫多半是姓李了。
    马车来到英国公府门外,李钦载闻报后迅速迎了出来。
    上官父子下了马车,二话不说纳头便拜,老泪纵横感激李钦载为上官家族施下的大恩大德。
    上官兄妹这时也飞奔出来,扑进祖父和父亲的怀里嚎啕大哭。
    这些日子乍起乍落,兄妹俩小小的年纪也算经历了世态炎凉,如今亲人终于团聚,曾经几乎家破人亡的日子,终于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祖孙三代站在国公府门前抱头痛哭,引得无数路人侧目。
    李钦载含笑站在一旁,这些日子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眼前这一幅画面么?
    值了。
    父子二人既已归京,上官兄妹自然没必要在李家住下去,于是祖孙三代感激涕零之下告辞,回了上官家。
    上官兄妹依依不舍地离开,倒是惹得弘壁哇哇大哭,抱着婉儿的腿不肯松手。
    婉儿也难得给了弘壁好脸色,不停地安抚他。
    弘壁不管不顾,抱着婉儿的大腿怎么也哄不好,惹得李钦载不耐烦了,一巴掌拍在他的屁股上。
    “松手!这是你未来的大嫂,畜生!”
    …………
    平静的日子过得惬意,洛阳传来书信,崔婕和金乡已在归途中。
    这次武后闹出的动静不小,领着一百多名命妇从长安到洛阳,一路上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事情做得很高调,尤其是在洛阳设立的慈善堂,更是将天家的仁德之名推向新的高度。
    经由此事后,武后也终于达到了她的目的。
    如今提起大唐皇后,已是人尽皆知,而且美誉颇高,朝野赞颂。
    慈善堂为武后挣得了极高的声望,可以肯定的是,从今以后,朝臣不会有人再不拿她当回事了。
    而武后也有了新的野望,她在向当年的长孙皇后看齐。
    目标是伟大的,但,别玩真的。
    在李钦载看来,武后根本无法跟长孙皇后比,这跟成就无关。
    武后做慈善堂哪怕成就再高,救人再多,她的出发点却是功利心理,仅凭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