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20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一个眼神射了过去,这个说话的“饱儒”酒被捂着嘴架走了。
    秦鱼现在心情坏的很,不想跟谁来个二百回合的嘴战,他给这些人下了最后的通牒,要么做,要么走。
    没有第二个选择。
    秦鱼做了黑脸,当了恶人,他离开后,需要等到为秦王守完一年孝期才能正式即位的太子柱就走了出来,对这些儒士们好言好语的劝说安慰,然后再来一番不顾身份的礼贤下士,这些儒生们又不是真的没长脑子的憨货,太子柱给了他们这样大这样稳的台阶下,他们自然也就答应下来为秦王稷制定丧葬仪程。
    但是转头,他们就将“安平君跋扈僭越”的罪名给宣扬了出去,不过,这个所谓的罪名,还没出咸阳宫,
    制造并散播这个罪名的人就被荀子以秦之上卿主国之礼事的卿大夫身份给驱逐了。
    荀子践行了秦鱼随口说下的命令:若不能胜任,离秦自归!
    荀子自己虽然没有聚集儒家弟子在身边,但只要他还在,就没有哪一个敢站出来说,自己才是儒家当世领头人。
    荀子此举,着实震慑住了所有在咸阳的儒家弟子。
    就像是大浪淘沙一样,一夜之间,有许多儒家弟子离开秦国,但更多的,则是留了下来。
    毕竟,秦王稷的毕生功绩摆在那里,他还灭了周,修了周史,将许多周朝已经散失的治国制度给挖掘重拾了起来——比如周朝的“采诗”制度——这与儒家恢复周礼奉行以礼治国的学说理念是相符合的。
    既然秦王稷已经取周天子而代之了,那么安平君要求以天子礼厚葬秦王稷,就是符合“礼”的。
    没看大儒荀子都站出来,支持以天子礼治丧仪了吗?
    这样一个算不上风波的风波过去之后,丧葬的主旋律定了下来,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好争议的了。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秦鱼主要就是带着宗室们给秦王守灵,然后裁夺给秦王墓的陪葬,鼎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秦鱼非常想将从洛阳拉回来的九鼎给秦王稷陪葬到墓中,他可是听说了,当这九个大鼎运回咸阳的时候,秦王稷激动的一宿没睡,只顾着去抚摸这几l口大鼎去了,可见,他是真的很喜欢。
    很可惜,他刚提出这个建议,就被太子柱给驳回了。
    太子柱简直要给秦鱼跪下了,刚驱逐了儒家弟子不说,现在又要将社稷之重器给埋了,赵鱼这是,他这是想把秦国的王脉龙气也给埋了吗?
    他老子是秦王,他就不是秦王了吗?!
    他这个继任的秦王,也需要这九口鼎镇压气数,不行,绝对不行,你不听,孤就哭给你看!
    秦鱼:......
    秦鱼最终在太子柱的眼泪攻势下放过了这九口鼎,但秦鱼也吩咐下去,仿照这九口鼎,重新再铸造九口一模一样的大鼎给秦王稷陪葬。
    太子柱松了口气,连忙吩咐下去,他现在根本想不到什么劳民伤财以及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铸造出一模一样的九口大鼎了
    ,他现在只想快点将秦鱼这个可怕的想法给揭过去,再不要提起。
    第一个鼎定下来了,秦鱼安排的第二个陪葬物,就是无数的书籍典藏。
    自然是抄录的,他脑子还没昏到做杀鸡取卵埋藏孤本的程度。
    自从纸发明推广起来之后,秦国就开始大力收取天下典籍,进行抄录,并收藏在咸阳宫和渭水学宫中。
    如今近十年过去,典籍是不是全部都抄录完成了说都不能保证,但秦国的藏书,说是天下之最并不为过。
    秦鱼要求,将所有书籍,都取一份备份过来,存放在墓室里。
    就,很任性。
    但这个任性的要求,跟陪葬九鼎比起来,就不足为道了。
    咸阳以及周边的所有的官署都动了起来,所有人在在校对、整理各色书籍,有纸张载体的,但更多的是竹简载体,因为有人说了,竹简保存的能更长久。
    现在就能体现出秦国普及基础教育的好处来了,咸阳城的百姓们,不说个个能读会写,但识字的概率,绝对是能让其他国家仰望的程度。
    有了鼎和书,其他的金银玉器等陪葬品秦鱼就没多少要求了,按照规制往里面塞就行了。
    此时的秦鱼,很有“昏君”的势头,放陪葬品不问价值和耗费,只要好和多,务必要秦王稷,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君王的供奉。
    之前说的什么千载留名活在人们心中的话,全都不存在了。
    除了为秦王治丧之外,其他事秦鱼一概不管一概不问,他就守在灵堂里陪伴秦王稷最后的日子,外头什么国事宗事人事全都由太子柱全权料理。
    这让太子柱又安心又闹心。
    他才是先王的亲儿子吧?要论寸步不离的守孝,也应该是他来才是。
    于是,太子柱在处理繁重的国事和丧事之余,还要时时来秦王稷灵前哭丧守孝,一天里,能睡上两个时辰都是好的,更多的时候,是彻夜不眠的坚持为君父守灵。
    他这样一根蜡烛两头烧的消耗,人很快就苍老消瘦下来,秦鱼沉浸在悲伤中压根没发现太子柱的身体情况,其他人,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谁也不敢劝太子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