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53节(1/3)
先前萧景曜能瞎逼逼,也是仗着阁老们心胸开阔,不会同他计较。现在胡阁老要去吏部,新任户部尚书就算性格再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该在户部立威的。萧景曜在这个时候跑去指手画脚瞎逼逼,这情商怕是没救了。
倒不如趁着会试的机会,让大家多关注关注经济问题。
大齐还是有能人的,或者说,大齐的读书人,掌握的技能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别看他们是文科生,学了几十年的四书五经,实际上懂的理科知识也不少。比如到衙门赴任之后,总该对自己的住处规划一番吧?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点建筑学知识,审美也不错。还有农桑之事,真正负责任的地方官,必然对农事了如指掌,理论知识一大堆。还有什么修桥铺路啦,都是洒洒水。更厉害点的人物,还能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孔子都说“庶富教”,有些官员搞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有了钱后再搞教化,当真厉害。
像胡阁老,当初为政一方之时,就带着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搞经济搞得有滋有味,百姓都乐意听他的。他任期满了高升入京城,离任时还收到了万民书呢。
只能说,真正的大佬,在自己天赋点没那么强的领域都能嘎嘎乱杀,卷出头后再点亮自己的天赋点继续嘎嘎乱杀。
恐怖如斯!
胡阁老当然不会拂萧景曜的面子,将萧景曜出的两道考题都选出来,又四下看了看,皱了皱眉,“题目有难有易才好。”
考官们本来觉得先前出的难题已经体现了自己的水平,听了胡阁老这话后,大家又是一阵笑,不断夸胡阁老爱护考生,又是引经据典又是赋诗,中心思想就是这届考生碰上了胡阁老这位主考官,简直是三生有幸。
萧景曜听得不住感慨,果然不愧是在翰林院待了多年的翰林啊,夸人的话都说得这么清新雅致,学到了学到了!
有了这一出,接下来的两场考试的试题,大家心里也有了数,出的题有难有易,没有真的给考生们来上一份地狱难度的考卷。
考生们自然不知道他们差点就要碰上一张甚至是三张全是偏难怪题目的地狱考卷,还暗自庆幸这题目还行,好歹能有几道会写的。
考生们在考场里考了九天,算是解脱,等待最终的结果。萧景曜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殿试就在会试后一个多月,他们这些考官必须争分夺秒将会试的考卷赶紧判完,选出三百名能进入殿试的贡士。
这可是项大工程,他们的一个决定,就是别人命运的转折点,能不慎重吗?
考卷都是糊了名,被誊抄后送来的,字迹都一样,绝不会发生考官认出相熟考生的字迹,暗中操作将他点中的事情。
萧景曜作为副考官,埋头看试卷,在觉得不错的考卷上画圈之后,还得参与最终的排名决策。也就是说,本届会元到底花落谁家,萧景曜也是有话语权的。
虽然萧景曜并不知道自己看好的答卷到底是谁的。
好几千份答卷,哪怕有同考官一起分担,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量都不低。萧景曜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上辈子上学时,语文老师最爱说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必须要费心将它们写得漂亮些。
现在萧景曜当了考官,判起卷子来,才知道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科举考试求的是一个稳字,在大家看的书差不多,见识也差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答出同款文章。现在的科举文章虽然没到八股文那么夸张,但也形成了写文格式,要是中心思想都差不多,又没有过人的文笔,看多了真是对自己眼睛和脑子的一种摧残。
萧景曜连着看了三十多张答卷后,整个人脑瓜子都嗡嗡的,连圈都画不出一个,只想把这些答卷全部扔掉。
萧景曜闭了闭眼,放松一下大脑给自己打打气,继续把味同嚼蜡的答卷往一边放。刷刷刷又是二十张答卷过去,萧景曜突然看到一张让他眼前一亮的答卷。
这人竟然懂经济!
必须画圈,抓他来干活!
细看之下,这人不仅经济题答得好,其他题更是妙笔生花,每篇文章都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妙好句。
萧景曜将这份答卷递给胡阁老,胡阁老神色萎靡,显然也是被一些答卷荼毒得不轻,见了萧景曜给他的这份答卷,胡阁老顿时就精神了,连连叫好,毫不犹豫地在答卷上画了个圈,将它放在离胡阁老最近的一张桌子上。
显然,第一个有能力争一争会元之位的人选出现了。
萧景曜等人也来了兴趣,继续打起精神看答卷,试图再找出第二份可以争会元之位的答卷。
几天下来,大家终于将所有答卷全部判完。
最终决出的会元,正是萧景曜一开始选出来的那份对经济学有较深了解的那位。
也不知道那人是谁,瞧那文章言辞中的朝气,想来年纪也不会太大。
萧景曜忍不住微笑,年轻一点好啊,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最适合干活了。
户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胡阁老只觉得萧景曜没能留下户部当长官实在是可惜了。坐镇大理寺还一心想着户部,对户部的感情简直比山高比海深,胡阁老这个现任户部尚书都自愧不如。
倒不如趁着会试的机会,让大家多关注关注经济问题。
大齐还是有能人的,或者说,大齐的读书人,掌握的技能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别看他们是文科生,学了几十年的四书五经,实际上懂的理科知识也不少。比如到衙门赴任之后,总该对自己的住处规划一番吧?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点建筑学知识,审美也不错。还有农桑之事,真正负责任的地方官,必然对农事了如指掌,理论知识一大堆。还有什么修桥铺路啦,都是洒洒水。更厉害点的人物,还能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孔子都说“庶富教”,有些官员搞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有了钱后再搞教化,当真厉害。
像胡阁老,当初为政一方之时,就带着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搞经济搞得有滋有味,百姓都乐意听他的。他任期满了高升入京城,离任时还收到了万民书呢。
只能说,真正的大佬,在自己天赋点没那么强的领域都能嘎嘎乱杀,卷出头后再点亮自己的天赋点继续嘎嘎乱杀。
恐怖如斯!
胡阁老当然不会拂萧景曜的面子,将萧景曜出的两道考题都选出来,又四下看了看,皱了皱眉,“题目有难有易才好。”
考官们本来觉得先前出的难题已经体现了自己的水平,听了胡阁老这话后,大家又是一阵笑,不断夸胡阁老爱护考生,又是引经据典又是赋诗,中心思想就是这届考生碰上了胡阁老这位主考官,简直是三生有幸。
萧景曜听得不住感慨,果然不愧是在翰林院待了多年的翰林啊,夸人的话都说得这么清新雅致,学到了学到了!
有了这一出,接下来的两场考试的试题,大家心里也有了数,出的题有难有易,没有真的给考生们来上一份地狱难度的考卷。
考生们自然不知道他们差点就要碰上一张甚至是三张全是偏难怪题目的地狱考卷,还暗自庆幸这题目还行,好歹能有几道会写的。
考生们在考场里考了九天,算是解脱,等待最终的结果。萧景曜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殿试就在会试后一个多月,他们这些考官必须争分夺秒将会试的考卷赶紧判完,选出三百名能进入殿试的贡士。
这可是项大工程,他们的一个决定,就是别人命运的转折点,能不慎重吗?
考卷都是糊了名,被誊抄后送来的,字迹都一样,绝不会发生考官认出相熟考生的字迹,暗中操作将他点中的事情。
萧景曜作为副考官,埋头看试卷,在觉得不错的考卷上画圈之后,还得参与最终的排名决策。也就是说,本届会元到底花落谁家,萧景曜也是有话语权的。
虽然萧景曜并不知道自己看好的答卷到底是谁的。
好几千份答卷,哪怕有同考官一起分担,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量都不低。萧景曜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上辈子上学时,语文老师最爱说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必须要费心将它们写得漂亮些。
现在萧景曜当了考官,判起卷子来,才知道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科举考试求的是一个稳字,在大家看的书差不多,见识也差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答出同款文章。现在的科举文章虽然没到八股文那么夸张,但也形成了写文格式,要是中心思想都差不多,又没有过人的文笔,看多了真是对自己眼睛和脑子的一种摧残。
萧景曜连着看了三十多张答卷后,整个人脑瓜子都嗡嗡的,连圈都画不出一个,只想把这些答卷全部扔掉。
萧景曜闭了闭眼,放松一下大脑给自己打打气,继续把味同嚼蜡的答卷往一边放。刷刷刷又是二十张答卷过去,萧景曜突然看到一张让他眼前一亮的答卷。
这人竟然懂经济!
必须画圈,抓他来干活!
细看之下,这人不仅经济题答得好,其他题更是妙笔生花,每篇文章都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妙好句。
萧景曜将这份答卷递给胡阁老,胡阁老神色萎靡,显然也是被一些答卷荼毒得不轻,见了萧景曜给他的这份答卷,胡阁老顿时就精神了,连连叫好,毫不犹豫地在答卷上画了个圈,将它放在离胡阁老最近的一张桌子上。
显然,第一个有能力争一争会元之位的人选出现了。
萧景曜等人也来了兴趣,继续打起精神看答卷,试图再找出第二份可以争会元之位的答卷。
几天下来,大家终于将所有答卷全部判完。
最终决出的会元,正是萧景曜一开始选出来的那份对经济学有较深了解的那位。
也不知道那人是谁,瞧那文章言辞中的朝气,想来年纪也不会太大。
萧景曜忍不住微笑,年轻一点好啊,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最适合干活了。
户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胡阁老只觉得萧景曜没能留下户部当长官实在是可惜了。坐镇大理寺还一心想着户部,对户部的感情简直比山高比海深,胡阁老这个现任户部尚书都自愧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