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1节(2/3)
朱襄想了如此多的事,生出了如此多的烦恼和感慨。让他连抽奖都有些意兴阑珊,没有焚香沐浴洗手更衣,直接抽了。
像素抖动,朱襄把一颗心的好感度的奖励抽完,多了八角孜然茴香草果等种子,全是香料,全都不能直接吃。
朱襄嘴角抽搐。这些香料拿出来价值千金吧?在系统看来,不能填饱肚子的都是垫卡池的垃圾?
他又抽了二颗心的好感奖励,仍旧全是香料种子,还是重复的香料种子。他想,可以给雪和政儿做一顿撒了五香粉的烧烤了。
为朱襄提供三颗心好感奖励的只有秦庄襄王、蔡泽、蔺相如、钜子和一个叫许明的他不认识的人。
许明的卡池稀有度最低,朱襄抽出了芝麻;
钜子和蔺相如的卡池稀有度一样,朱襄抽出了两种产量更高的小麦;
蔡泽的卡池稀有度明明更高,朱襄居然又抽出了芝麻,他想这一定是蔡泽运气比较差的错;
最后只剩下秦庄襄王的三颗心好感度没抽,朱襄破罐子破摔地一点,一道黄色像素方块冒充的金光闪过,最后组成了两个字,土豆。
朱襄愣住。
半晌,他伸出手,一个土豆出现在他的手中。
他咬了一口:“真的是土豆啊。”
朱襄一只手捂着眼睛,一只手握着土豆,一点一点将生土豆全部吃了进去。
生土豆虽然能直接吃,但是不易消化,非常难吃,吃得朱襄眼泪都流出来了。
红薯、玉米、土豆,传说中三大神器,网络皆传,大清三亿人口是红薯、玉米、土豆催出来的。穿越者只要带着这三大神器回去,就能铸造一个盛世。
朱襄当然知道这是假的。
现代红薯玉米土豆动不动高产几千斤,那是经历了现代技术的良种培育和化肥、农药的功劳。
古代文献中粮食亩产量的记载不太精准,有些还故意夸大,比如《汜胜之书》中记载亩产量一百石,即一万多斤,现在都达不到。
但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对粮食亩产量较为科学的统计。根据记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统计的山东风调雨顺没有战乱那一年,冬小麦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红薯亩产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产量也是约一千斤左右,实际上达不到这么多。现代土豆良种“超白”、“中薯4号”、“中薯10号”等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会种植在良田上,亩产大约就是五百斤左右。
这样看来,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仍旧很高。但稍稍有点农业常识的人就该知道,红薯和土豆这类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非常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退化,甚至直接绝收,种植时需要经过脱毒处理。而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功劳。
爱尔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统计数据中,红薯、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只有百分之九,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红薯和土豆。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入关时多次大屠杀让富庶之地十室九空,变向“缓解”土地兼并;摊丁入亩之后,新的户口统计,统计到了大量隐户;清中期的实际控制面积包括了东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百姓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垦,耕地达到了前朝的两倍;因为人口压力,劳动人民绞尽脑汁进行套种,提高产量,甚至弄出了两载十三收这样的绝活……
红薯、土豆、玉米当然也有功劳。更多的主粮作物丰富了农民的选择。农民能在灾荒年间补种更多种类的作物,还能利用贫瘠的土地。套种增收技术也能将低产作物换成这三种高产作物。
但将清代劳动人民用苦难、聪明、勤劳铸造的奇迹,全部归功于三种外来作物,朱襄作为农学人,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么穿越神器,推广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勤劳耕种的百姓饿不死,他还是泪流满面。
确实,在没有现代技术加持下的土豆,就仅仅是救荒作物。
但战国时代,还没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时吃的主粮、蔬菜都极其匮乏。如果遇到了灾荒绝收,农人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只能挖杂草、啃树皮、吃泥土。
救荒,就能救命啊!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随着蔺相如在赵国各地赈济灾荒时,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惨景。
他空有一身知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闭上眼不去看农人绝望的神情。
如果那时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自己的聪慧,只要告诉他们土豆种植的好处和坏处,他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规避土豆的风险。
正如古籍记载的,灾时大规模种植,灾后变成零散种植,这就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自从“复活”之后就几乎没掉过眼泪的朱襄,脸埋
像素抖动,朱襄把一颗心的好感度的奖励抽完,多了八角孜然茴香草果等种子,全是香料,全都不能直接吃。
朱襄嘴角抽搐。这些香料拿出来价值千金吧?在系统看来,不能填饱肚子的都是垫卡池的垃圾?
他又抽了二颗心的好感奖励,仍旧全是香料种子,还是重复的香料种子。他想,可以给雪和政儿做一顿撒了五香粉的烧烤了。
为朱襄提供三颗心好感奖励的只有秦庄襄王、蔡泽、蔺相如、钜子和一个叫许明的他不认识的人。
许明的卡池稀有度最低,朱襄抽出了芝麻;
钜子和蔺相如的卡池稀有度一样,朱襄抽出了两种产量更高的小麦;
蔡泽的卡池稀有度明明更高,朱襄居然又抽出了芝麻,他想这一定是蔡泽运气比较差的错;
最后只剩下秦庄襄王的三颗心好感度没抽,朱襄破罐子破摔地一点,一道黄色像素方块冒充的金光闪过,最后组成了两个字,土豆。
朱襄愣住。
半晌,他伸出手,一个土豆出现在他的手中。
他咬了一口:“真的是土豆啊。”
朱襄一只手捂着眼睛,一只手握着土豆,一点一点将生土豆全部吃了进去。
生土豆虽然能直接吃,但是不易消化,非常难吃,吃得朱襄眼泪都流出来了。
红薯、玉米、土豆,传说中三大神器,网络皆传,大清三亿人口是红薯、玉米、土豆催出来的。穿越者只要带着这三大神器回去,就能铸造一个盛世。
朱襄当然知道这是假的。
现代红薯玉米土豆动不动高产几千斤,那是经历了现代技术的良种培育和化肥、农药的功劳。
古代文献中粮食亩产量的记载不太精准,有些还故意夸大,比如《汜胜之书》中记载亩产量一百石,即一万多斤,现在都达不到。
但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对粮食亩产量较为科学的统计。根据记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统计的山东风调雨顺没有战乱那一年,冬小麦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红薯亩产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产量也是约一千斤左右,实际上达不到这么多。现代土豆良种“超白”、“中薯4号”、“中薯10号”等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会种植在良田上,亩产大约就是五百斤左右。
这样看来,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仍旧很高。但稍稍有点农业常识的人就该知道,红薯和土豆这类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非常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退化,甚至直接绝收,种植时需要经过脱毒处理。而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功劳。
爱尔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统计数据中,红薯、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只有百分之九,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红薯和土豆。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入关时多次大屠杀让富庶之地十室九空,变向“缓解”土地兼并;摊丁入亩之后,新的户口统计,统计到了大量隐户;清中期的实际控制面积包括了东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百姓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垦,耕地达到了前朝的两倍;因为人口压力,劳动人民绞尽脑汁进行套种,提高产量,甚至弄出了两载十三收这样的绝活……
红薯、土豆、玉米当然也有功劳。更多的主粮作物丰富了农民的选择。农民能在灾荒年间补种更多种类的作物,还能利用贫瘠的土地。套种增收技术也能将低产作物换成这三种高产作物。
但将清代劳动人民用苦难、聪明、勤劳铸造的奇迹,全部归功于三种外来作物,朱襄作为农学人,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么穿越神器,推广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勤劳耕种的百姓饿不死,他还是泪流满面。
确实,在没有现代技术加持下的土豆,就仅仅是救荒作物。
但战国时代,还没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时吃的主粮、蔬菜都极其匮乏。如果遇到了灾荒绝收,农人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只能挖杂草、啃树皮、吃泥土。
救荒,就能救命啊!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随着蔺相如在赵国各地赈济灾荒时,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惨景。
他空有一身知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闭上眼不去看农人绝望的神情。
如果那时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自己的聪慧,只要告诉他们土豆种植的好处和坏处,他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规避土豆的风险。
正如古籍记载的,灾时大规模种植,灾后变成零散种植,这就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自从“复活”之后就几乎没掉过眼泪的朱襄,脸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