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14节(2/3)
由震撼。
这大概就是庄子《逍遥游》中所提到的道家人的至高境界吧。
蔺贽,已经可以成为道家先贤了。
与蔺贽聊了一会儿新的田赋,朱襄心情好了许多。
他张罗了几道素食冷盘,提着去找加班的荀子和好。
荀子冷哼一声,收下了朱襄送来的食物,不过仍旧没有和朱襄说话。
朱襄打听到荀子收下他送的食物的第二日,眼下青黑就散了许多,松了一口气。
只要荀子不生气就好。
田赋的事是蔺贽负责,礼制的事由荀子负责,朱襄虽为这两件事折腾了一阵子,现在这些事不由他管。
他终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琢磨贸易战上。
当桂子飘香的时候,朱襄摘下桂花,一半做成桂花香水送与雪姬,一半做成糖桂花用作以后甜点原料。
他递给秦王的献策也终于写好了。
朱襄琢磨了许久的计谋最后落脚很简单,就是让吕不韦联系他的豪商人脉权力做棉麻纺织品生意,向他国购入棉麻原料。
与此同时,秦国向楚国卖粮。
秦国向楚国卖不了多少粮,但只要能让楚国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这次贸易战就获胜了。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粮食价格不会涨百分之一,而是涨到百分之一的人被全部饿死为止。
这时候,长江南岸的秦军做一下帮助楚人偷渡的消息,就能轻松获得大量人口。
现在南秦的困境就是缺人开发,有朱襄提供的优质水稻小麦种子轮种,再加上南瓜、土豆等杂粮,和传统的粟菽,只要南秦土地被开发,就能给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即,也能给楚国出售大量的粮食。
朱襄会将秦国的纺织工厂放在南秦,从南秦向楚国收购纺织原料,向楚国售卖粮食。
待棉麻布纺织好之后,布匹就成了货币,可以继续向楚国购买东西。
朱襄会购买楚国除了粮食之外的所有特产,然后贩卖到六国购买粮食。
这样楚人为了赚钱,就会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产业。粮食的缺口,秦国替他们向六国代购。
楚国的封君实力强大,楚王的政令不能直接下达到基层。即便朝堂上有人看到了弊端,楚王也难以扭转国土上发生的事,强令国民种粮食。
“哪怕有清醒的贵族发现了这件事,他们也无力让所有人都不被利益蒙蔽。何况对大部分贵族来说,只要他们的粮食足够吃,那么饿死一些庶民和奴隶换取更多的钱财,非常划算。”朱襄道,“何况我们的棉布是新奇的事物,他们一定会很喜欢。”
秦王柱看着朱襄献上的文书道:“你还打算让他们来‘偷盗’棉种?为何不直接售卖?”
朱襄笑道:“如果我们主动售卖新奇的棉种,他们恐怕会认为是秦人使诈。他们自己偷回去的棉种,才会认为万无一失,可以种植。”
秦王柱失笑:“那得让李牧陪着楚人演一出好戏。”
朱襄道:“随意让秦兵或者富商家丁演一演就行,哪需要李牧亲自出手?”
秦王柱道:“当棉布价格走高,他们一定会将种粮食的地换做种棉花吧。唉,商人逐利,所以秦国应该更严厉地禁止经商。”
朱襄无语。这一刀切的力度也太大了。
“商业能增加国家赋税,也能调整国内资源不均的情况。而且有些地方不适合种地,若民众不经商,民众会饿死,国家也收不到税。”朱襄道,“比如南部丘陵就种植不宜,但适合与海外通商。还有西边少雨,贸然垦荒会造成沙漠扩大,也只能放牧和经商。西域有许多小国就依托商业存在。”
秦王柱道:“还有依托商业存在的国家?那如果断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不就束手就擒了吗?”
朱襄笑道:“确实如此。不过一般这种小国都孤悬于大国之外,强行去抢夺土地不划算,不如让他们管理那一片地,为大国之间通商的道路提供帮助。小国也有小国的存活办法。”
秦王柱想起现在还存在的一些小国,感慨道:“小国中也有许多寡人需要学习的智慧。朱襄,你不赞同秦国全面禁止经商?”
朱襄道:“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农业种植是重中之重。但规范的经商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朱襄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比如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棉麻,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粮食,若在一个国家,就可以分开种植,用商业连通。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割据。”
朱襄本来想说商业对激活国家经济的好处,不过要立刻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秦王解释清楚很困难,朱襄就挑了秦王最感兴趣的一点。
秦国国土面积变大之后,秦王肯定会担心秦国变成周朝那样分裂。哪怕用郡县制,地盘大了也可能不好管理。
商业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忧患。
现在割据容易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形成封闭的经济圈,如果让各地商业连通,减少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让种地纺织、小手工业和经商联系起来,各地交流加强,不仅可能出现朱襄所说的那种简单的防止割据的方式,更能促进原本全国各地的文化
这大概就是庄子《逍遥游》中所提到的道家人的至高境界吧。
蔺贽,已经可以成为道家先贤了。
与蔺贽聊了一会儿新的田赋,朱襄心情好了许多。
他张罗了几道素食冷盘,提着去找加班的荀子和好。
荀子冷哼一声,收下了朱襄送来的食物,不过仍旧没有和朱襄说话。
朱襄打听到荀子收下他送的食物的第二日,眼下青黑就散了许多,松了一口气。
只要荀子不生气就好。
田赋的事是蔺贽负责,礼制的事由荀子负责,朱襄虽为这两件事折腾了一阵子,现在这些事不由他管。
他终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琢磨贸易战上。
当桂子飘香的时候,朱襄摘下桂花,一半做成桂花香水送与雪姬,一半做成糖桂花用作以后甜点原料。
他递给秦王的献策也终于写好了。
朱襄琢磨了许久的计谋最后落脚很简单,就是让吕不韦联系他的豪商人脉权力做棉麻纺织品生意,向他国购入棉麻原料。
与此同时,秦国向楚国卖粮。
秦国向楚国卖不了多少粮,但只要能让楚国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这次贸易战就获胜了。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粮食价格不会涨百分之一,而是涨到百分之一的人被全部饿死为止。
这时候,长江南岸的秦军做一下帮助楚人偷渡的消息,就能轻松获得大量人口。
现在南秦的困境就是缺人开发,有朱襄提供的优质水稻小麦种子轮种,再加上南瓜、土豆等杂粮,和传统的粟菽,只要南秦土地被开发,就能给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即,也能给楚国出售大量的粮食。
朱襄会将秦国的纺织工厂放在南秦,从南秦向楚国收购纺织原料,向楚国售卖粮食。
待棉麻布纺织好之后,布匹就成了货币,可以继续向楚国购买东西。
朱襄会购买楚国除了粮食之外的所有特产,然后贩卖到六国购买粮食。
这样楚人为了赚钱,就会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产业。粮食的缺口,秦国替他们向六国代购。
楚国的封君实力强大,楚王的政令不能直接下达到基层。即便朝堂上有人看到了弊端,楚王也难以扭转国土上发生的事,强令国民种粮食。
“哪怕有清醒的贵族发现了这件事,他们也无力让所有人都不被利益蒙蔽。何况对大部分贵族来说,只要他们的粮食足够吃,那么饿死一些庶民和奴隶换取更多的钱财,非常划算。”朱襄道,“何况我们的棉布是新奇的事物,他们一定会很喜欢。”
秦王柱看着朱襄献上的文书道:“你还打算让他们来‘偷盗’棉种?为何不直接售卖?”
朱襄笑道:“如果我们主动售卖新奇的棉种,他们恐怕会认为是秦人使诈。他们自己偷回去的棉种,才会认为万无一失,可以种植。”
秦王柱失笑:“那得让李牧陪着楚人演一出好戏。”
朱襄道:“随意让秦兵或者富商家丁演一演就行,哪需要李牧亲自出手?”
秦王柱道:“当棉布价格走高,他们一定会将种粮食的地换做种棉花吧。唉,商人逐利,所以秦国应该更严厉地禁止经商。”
朱襄无语。这一刀切的力度也太大了。
“商业能增加国家赋税,也能调整国内资源不均的情况。而且有些地方不适合种地,若民众不经商,民众会饿死,国家也收不到税。”朱襄道,“比如南部丘陵就种植不宜,但适合与海外通商。还有西边少雨,贸然垦荒会造成沙漠扩大,也只能放牧和经商。西域有许多小国就依托商业存在。”
秦王柱道:“还有依托商业存在的国家?那如果断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不就束手就擒了吗?”
朱襄笑道:“确实如此。不过一般这种小国都孤悬于大国之外,强行去抢夺土地不划算,不如让他们管理那一片地,为大国之间通商的道路提供帮助。小国也有小国的存活办法。”
秦王柱想起现在还存在的一些小国,感慨道:“小国中也有许多寡人需要学习的智慧。朱襄,你不赞同秦国全面禁止经商?”
朱襄道:“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农业种植是重中之重。但规范的经商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朱襄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比如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棉麻,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粮食,若在一个国家,就可以分开种植,用商业连通。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割据。”
朱襄本来想说商业对激活国家经济的好处,不过要立刻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秦王解释清楚很困难,朱襄就挑了秦王最感兴趣的一点。
秦国国土面积变大之后,秦王肯定会担心秦国变成周朝那样分裂。哪怕用郡县制,地盘大了也可能不好管理。
商业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忧患。
现在割据容易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形成封闭的经济圈,如果让各地商业连通,减少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让种地纺织、小手工业和经商联系起来,各地交流加强,不仅可能出现朱襄所说的那种简单的防止割据的方式,更能促进原本全国各地的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