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3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人四十九岁不算小了)巡游天下,也没想过自己会死在路上,后继无人。大概国君们过分自信是通病。
    身在吴城的政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雪姬赶紧要给嬴小政添衣服。嬴小政嫌热不肯穿,拔腿就跑,一大一小在院子绕圈子。
    三人吐槽了一下越王的骚操作,感叹了一下越王无疆的脑回路。
    事实比小说更没逻辑,小说家都不会写这么蠢的君王。
    偌大一个越国,就因为一代君王骚操作瞬间无了,从诸夏有名的诸侯国之一退化到南蛮,真是可悲可叹。
    当年吴越都是被认可为九州(狭义中国)的一部分。《禹贡》中古九州的记载就有扬州。
    “祖上阔过”,真是后代锥心刺骨的痛。
    朱襄、李牧、王翦三人在马车上说越王蠢,等到了王宫,朱襄就会改口只提越国曾经的辉煌,不提越国的痛处。
    他是来交好东瓯的,不是来结仇的。
    东瓯王谦恭地将朱襄迎到王宫,几番请朱襄上座,朱襄几番推辞。
    之后东瓯王虽不再勉强,但朱襄所坐的位置也与他很近,以表示他对朱襄平等以待。
    王翦只知道朱襄洒脱的一面。现在见到朱襄在礼数上分毫不错,真有一种大儒的错觉,不由内心惊讶。
    他瞟了一眼李牧的表情。李牧仍旧八风不动,看上去似乎很习惯朱襄的这一面。
    王翦在心里暗道,看来自己对朱襄还不够了解。
    朱襄好歹也是荀子手把手用戒尺教出来的高徒。荀子教出来的高徒虽说不一定是大儒,但在礼仪上绝对挑不出错。
    为了给东瓯王留下一个好印象,朱襄铆足了劲。
    就是他劲头铆得太足,让东瓯王浑身不自在。东瓯王身旁陪坐的重臣也感觉浑身就像是被虱子叮咬似的,难受极了。
    只有少数重臣眼睛放光,那隐藏不住的狂热神情,让朱襄这么大心脏的人都忍不住移开了视线。
    有点可怕。
    朱襄先用周全的中原礼数与东瓯君臣拉开了距离感,然后对越国的曾经侃侃而谈,夸奖越王曾经英明的行为,把拉开的距离重新拉近。
    听到大贤夸自己的先人,这位刚继位不久的年轻东瓯王心中不免有些飘飘然,端着的礼仪也撑不住了,说话变得随意起来。
    东瓯王言行变得“失礼”,李牧和王翦还没反应,东瓯的臣子们脸色大变,不断用眼神提醒东瓯王。
    朱襄扫了不断给东瓯王使眼色的东瓯群臣一眼,笑道:“你我年纪相仿,不必太过约束。我只东瓯如今礼仪与中原已经大不相同,东瓯君可肆意些。”
    东瓯王已经撑不住端坐了。听朱襄这么说,他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客套,笔直的背立刻垮了下来。
    “谢先生,寡人真的……唉,太热了。”东瓯王把领口撒开了一些,露出胸口的文身,又把头冠松了松。
    李牧和王翦眼眸稍稍一颤,将眼底的鄙视压下去。
    即便是秦人,见到文身的越人,也有些鄙夷。
    朱襄倒没觉得鄙夷,还觉得蛮好看的。
    东瓯王一直悄悄观察朱襄的神情,见朱襄看到他的文身时不仅没有鄙夷,还有着几分……欣赏?
    我眼睛出问题了吗?东瓯王不敢置信。
    身为中原大贤,难道不该鄙视我文身吗?
    东瓯王把领口拉拢,不知道为何,居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朱襄没发觉东瓯王的小动作,说起了正事。
    他让东瓯王拿来纸笔,东瓯王拿来了毛笔和绢帛。
    朱襄看了一眼纹理细密的雪白绢帛,知道东瓯王在炫富。
    他心里笑了笑,提笔在绢帛上画起了东瓯国目前的大致地形图。
    东瓯国现在的势力范围,大约是后世浙江丽水、台州、温州三市,其王宫坐落于温州。
    浙江的地形条件对于农业种植而言并不算优越,后世有称,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便是说浙江可供大规模农业种植的“平原”,仅占浙江省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他大部分地方是丘陵和山地。
    浙江产粮大区是三大平原,即杭州、太湖一带的杭嘉湖平原,宁波、绍兴一带的宁绍平原,台州、温州一带的沿海平原。
    浙江耕地面积不大,但因为水热条件好,古时没有化肥农药,南宋之后,江浙一带粮食产出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就包括了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越国被楚所灭后,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都归属楚国所有,现在属于秦国吴郡。
    宁绍平原与台州中间隔着重重山峦,成为楚军和百越的天然界限。越王后裔才能在台州、丽水、温州建立东瓯国。
    东瓯国惧怕楚国,在国土最南端的温州建都。温州三面环山,楚国打过来,先要翻过山峦攻打台州,然后再翻过大片山峦才能攻打温州,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东瓯国君觉得自己高枕无忧。
    哪知道,秦军从海上来了。
    看见朱襄画的简略地形图,东瓯王的心就提了起来。
    当他看到朱襄用笔勾了一条线,秦军从海面畅通无阻来到温州与他做生意,他的心更是拔凉拔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