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70节(1/3)
人算不如天算,李牧此次失误了。
李牧请求撤兵,秦王政驳回了李牧的请求,他十分果决地命令李牧不用理睬粮草消耗,该驻扎多久就驻扎多久。就算驻扎一整年,他也能供应上军队的粮草。
秦王政命令南秦不需要再将粮草运到咸阳,直接供应李牧大军需求。救灾时,只用秦国原本积攒的粮食。
李牧上奏,大军吃不完那么多粮草,只取了一部分,剩下的仍旧运到咸阳。
但秦国才风调雨顺没几年,秦王政自继位后又连番作战,秦国救灾时,赈济粮食仍旧出现了空缺。
于是张良出手,利用灾民的愤怒,扫灭诸多三晋之地旧贵和不良豪富,夺得不少囤积粮草……以及减少了灾民的数量和愤怒,度过了这段空缺期。
待蜀地的粮食运到,秦地其他没有遭灾的地方丰收,补上了赈济粮食的不足,秦国安然渡过此次难关。
李牧驻扎在淮水上游的大军粮草也没有出问题。并且秦国因为水灾颇为慌乱,李牧的大军被隐藏在水灾和暴雨下,不算民夫在内,整整十万人在淮水上游屯田演练,偶尔帮忙治水和农耕,居然完全没有引起楚国的注意。
这期间门也有张良的策略。
张良成为内吏后,拿着秦王的诏令高调来到南秦,调集南秦军队北上抗洪,混淆了楚人的视线。
得知楚王启和项燕终于和好,还迁都项城后,李牧松了一口气。
他终于等到了。
还好政儿厉害。否则他就要因为粮草问题先行撤军,无功而返,白白耗费那么多钱粮不说,还会打草惊蛇。
得知楚王启迁都时,李牧心情很好。
项城虽然坚固,但比起陈都还是不如。一座都城,肯定需要专门规划整修,才能住得下那么多贵族。项城的规格并不是国都,楚王匆匆迁都,城防一定会产生混乱。
楚王启虽然不笨,但毕竟没有太多治理国家的经验。楚国朝堂原本身居高位、能总揽大局的大臣,自李园当政起,楚国多次内部倾轧,几乎已经被清理干净。再加上他们对秦国的恐惧,想要逃到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将军,我们白白吃了大半年粮,终于可以打仗了吗?”蒙恬的语气中带了一丝憋屈。
在秦国遭遇黄河水灾时,他们却白白吃了大半年粮草,几乎什么都没干,蒙恬心里都开始愧疚了。
不仅蒙恬,秦兵心情也是如此。
虽然白白吃粮很好,但无奈将军老让人在军中宣扬现在秦国有多艰难,秦王为了保障他们这群人白吃白喝等战机有多么不容易。
领兵的将领多是跟随了李牧近二十年的老将老卒。秦王政在南楚时,多次在李牧军中玩耍,还和李牧一同追击过项燕溃军。他们大部分人都见过秦王政幼年的模样。
虽然秦王政现在已经长大了,但在他们的印象中,秦王政还是那个胖嘟嘟的小孩,精神气十足的小少年。
虽然这很不应该,但秦王政跟在朱襄和李牧身边的时候太过于接地气,他们都无意间门将秦王政当做自家晚辈娇宠。
他们看着胖嘟嘟公子政长成了精神气十足的太子政,太子政又离开他们,去了咸阳,又成为了秦王政。
那么大点孩子好不容易当秦王了,他们这群叔叔伯伯不但没能给看着长大的孩子做些什么,反而拖了他的后腿。跟随李牧的老将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怎么楚国动作就这么慢?怎么老天不做好,黄河就水灾了?
想起先王逝世前,因为连续多年天灾饥荒中断了统一天下的脚步,他们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不由咒骂那贼老天不做好。
现在终于可以拔营出征了,他们憋了大半年的郁闷形成了如同实质的士气,李牧连战前动员都免了。
李牧见效果很好,又让人多在军中宣扬了秦王政幼时的懂事乖巧,重点描述了秦王政在军中时与众将领打成一片,不在意自己出身高贵,连寻常老卒都会亲切地喊声“老伯”的模样。
秦王政是个好孩子。如果换作其他秦王,一定会不满武成君决策失误,不满他们白白耗费军粮。但秦王政深知他们的苦处,勒紧裤腰带支持他们。
秦国艰难,既要赈灾,又要供给他们的粮草。秦王政每日从三餐变成只吃一顿饭,连胖乎乎的脸都饿瘦了。
他们能不誓死效忠君王吗!
杀!
……
“啊?”秦王政破功了,“这是老师的主意?!”
张良面无表情:“是。”
秦王政满脸怀疑:“老师很谨慎,即使他知道寡人不会生他气,也绝不会主动把寡人引入他的军策中。”
张良面无表情道:“武成君不得已为之。”
秦王政深呼吸,拍桌子:“绝对是你献的策!即使老师将一切都揽到自己身上,但寡人对老师非常了解,他每次揽他人过错的时候,就会多话!”
老师最爱给舅父背锅。但他没有意识到,真的是他的责任时,他反而很少话,基本是默认;但一旦背锅,话就会多起来,言辞还多慷慨激昂,令人信服。
这是曾大父偷偷教导秦王政,秦王政经过多年时间门,总结的“辨别
李牧请求撤兵,秦王政驳回了李牧的请求,他十分果决地命令李牧不用理睬粮草消耗,该驻扎多久就驻扎多久。就算驻扎一整年,他也能供应上军队的粮草。
秦王政命令南秦不需要再将粮草运到咸阳,直接供应李牧大军需求。救灾时,只用秦国原本积攒的粮食。
李牧上奏,大军吃不完那么多粮草,只取了一部分,剩下的仍旧运到咸阳。
但秦国才风调雨顺没几年,秦王政自继位后又连番作战,秦国救灾时,赈济粮食仍旧出现了空缺。
于是张良出手,利用灾民的愤怒,扫灭诸多三晋之地旧贵和不良豪富,夺得不少囤积粮草……以及减少了灾民的数量和愤怒,度过了这段空缺期。
待蜀地的粮食运到,秦地其他没有遭灾的地方丰收,补上了赈济粮食的不足,秦国安然渡过此次难关。
李牧驻扎在淮水上游的大军粮草也没有出问题。并且秦国因为水灾颇为慌乱,李牧的大军被隐藏在水灾和暴雨下,不算民夫在内,整整十万人在淮水上游屯田演练,偶尔帮忙治水和农耕,居然完全没有引起楚国的注意。
这期间门也有张良的策略。
张良成为内吏后,拿着秦王的诏令高调来到南秦,调集南秦军队北上抗洪,混淆了楚人的视线。
得知楚王启和项燕终于和好,还迁都项城后,李牧松了一口气。
他终于等到了。
还好政儿厉害。否则他就要因为粮草问题先行撤军,无功而返,白白耗费那么多钱粮不说,还会打草惊蛇。
得知楚王启迁都时,李牧心情很好。
项城虽然坚固,但比起陈都还是不如。一座都城,肯定需要专门规划整修,才能住得下那么多贵族。项城的规格并不是国都,楚王匆匆迁都,城防一定会产生混乱。
楚王启虽然不笨,但毕竟没有太多治理国家的经验。楚国朝堂原本身居高位、能总揽大局的大臣,自李园当政起,楚国多次内部倾轧,几乎已经被清理干净。再加上他们对秦国的恐惧,想要逃到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将军,我们白白吃了大半年粮,终于可以打仗了吗?”蒙恬的语气中带了一丝憋屈。
在秦国遭遇黄河水灾时,他们却白白吃了大半年粮草,几乎什么都没干,蒙恬心里都开始愧疚了。
不仅蒙恬,秦兵心情也是如此。
虽然白白吃粮很好,但无奈将军老让人在军中宣扬现在秦国有多艰难,秦王为了保障他们这群人白吃白喝等战机有多么不容易。
领兵的将领多是跟随了李牧近二十年的老将老卒。秦王政在南楚时,多次在李牧军中玩耍,还和李牧一同追击过项燕溃军。他们大部分人都见过秦王政幼年的模样。
虽然秦王政现在已经长大了,但在他们的印象中,秦王政还是那个胖嘟嘟的小孩,精神气十足的小少年。
虽然这很不应该,但秦王政跟在朱襄和李牧身边的时候太过于接地气,他们都无意间门将秦王政当做自家晚辈娇宠。
他们看着胖嘟嘟公子政长成了精神气十足的太子政,太子政又离开他们,去了咸阳,又成为了秦王政。
那么大点孩子好不容易当秦王了,他们这群叔叔伯伯不但没能给看着长大的孩子做些什么,反而拖了他的后腿。跟随李牧的老将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怎么楚国动作就这么慢?怎么老天不做好,黄河就水灾了?
想起先王逝世前,因为连续多年天灾饥荒中断了统一天下的脚步,他们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不由咒骂那贼老天不做好。
现在终于可以拔营出征了,他们憋了大半年的郁闷形成了如同实质的士气,李牧连战前动员都免了。
李牧见效果很好,又让人多在军中宣扬了秦王政幼时的懂事乖巧,重点描述了秦王政在军中时与众将领打成一片,不在意自己出身高贵,连寻常老卒都会亲切地喊声“老伯”的模样。
秦王政是个好孩子。如果换作其他秦王,一定会不满武成君决策失误,不满他们白白耗费军粮。但秦王政深知他们的苦处,勒紧裤腰带支持他们。
秦国艰难,既要赈灾,又要供给他们的粮草。秦王政每日从三餐变成只吃一顿饭,连胖乎乎的脸都饿瘦了。
他们能不誓死效忠君王吗!
杀!
……
“啊?”秦王政破功了,“这是老师的主意?!”
张良面无表情:“是。”
秦王政满脸怀疑:“老师很谨慎,即使他知道寡人不会生他气,也绝不会主动把寡人引入他的军策中。”
张良面无表情道:“武成君不得已为之。”
秦王政深呼吸,拍桌子:“绝对是你献的策!即使老师将一切都揽到自己身上,但寡人对老师非常了解,他每次揽他人过错的时候,就会多话!”
老师最爱给舅父背锅。但他没有意识到,真的是他的责任时,他反而很少话,基本是默认;但一旦背锅,话就会多起来,言辞还多慷慨激昂,令人信服。
这是曾大父偷偷教导秦王政,秦王政经过多年时间门,总结的“辨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