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10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人记挂的感觉她虽没在血缘关系的家人身上弄明白,但从陈师傅和好友那边感受过。
    可在陈敬之这边却又是另一种模样。
    林芝她们是相隔万里依然在,陈敬之却是隔着六里也想来。
    “满冬,信看完了,是不是该做饭了啊?”姚娉婷扒着厨房的门框,说完先笑了声。
    宋满冬不慌不忙的把信收起来,才道,“没耽搁你们的晚饭。”
    她把三角泥炉点上火,“今天在院子里吃吧。”
    堂屋还有些闷,但院子里尽是凉爽的晚风。
    姚娉婷搬着小板凳出来,“怎么还拿了炉子?”
    宋满冬把汤盛好,放在矮桌上,“馒头还没热,自己烤了吃吧。”
    “烤馒头?”姚娉婷看她架起火钳,将馒头放了上去。
    “直接吃也行。”宋满冬坐下来,手里还端着竹篦,“现在天气还不太冷,馒头也是软的,不过要是吃糖三角的话,热一下最好。”
    “我还没吃过烤馒头呢。”姚娉婷一脸好奇,“烤就烤吧,也不急着吃。”
    “我吃过。”赵胜男回忆了一下,“味道还是挺好的,不过我们是冬天烤的,外面焦黄,里面还是冷的。”
    姚娉婷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事,问道,“那怎么吃啊?”
    “还能怎么吃?烤一层吃一层啊。”赵胜男理直气壮,“不然等彻底烤好,外面都黑成炭了。”
    宋满冬听着没插话,给馒头翻了个。
    也不是做不到,只是这事儿得要耐心,赵胜男风风火火的,静下心来慢慢的还是有点儿难度。
    翻过一次后,宋满冬就教他们自己来。
    烤馒头不需要什么难度,常翻就行。
    翻过几次,表皮已经成了灿灿的金黄,宋满冬还没开口,陆许山已经先揭掉一层吃了。
    烤过的馒头皮带着火气浸染的香,翻的及时,又不至于太干,脆中有韧,跟蒸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口感。
    陆许山三两下就把馒头皮给吃完了,放回火上,继续瞄准下一个。
    宋满冬提醒他,“馒头芯待会儿烤了也是要吃的。”
    陆许山还在往嘴巴里塞,“没事儿,我吃的多。”
    “吃得多可不是什么优点。”姚娉婷正来回拨着自己的馒头,表皮已经烤的很烫了,她只拿指尖推。
    陆许山充耳不闻。
    等他吃完三个,宋满冬才拿起一个豆沙包,轻轻掰开。
    咔嚓一声响过,豆沙包分作两半,热气从中腾空而起,空气中霎时传来甜香。
    姚娉婷深深的嗅了下,“感觉比蒸着的更好吃。”
    宋满冬掰下一小块,“各有各的好。”
    在锅里加热的水汽更足,更柔软一些。
    平时赵胜男他们上工回来天都黑了,累上一天要尽快吃饭,她也就不会慢吞吞的烤馒头。
    可今日回来的早,见大家有又精神,学下烤馒头,也不至于以后分别仍是手忙脚乱,吃不上饭。
    尤其是在外,带锅少,起火烤东西更方便。
    吃着饭,又聊起来大队上的事。
    赵胜男惦记着他们的麦苗还没发芽。
    江志农猜测,“只有几亩地发出芽的早,咱们种的深,又在山脚,太阳照的也少,晚几天正常。”
    姚娉婷说起河西大队的知青整天也不上工,坐吃山空不会又要闹起来吧?
    赵胜男也颇为头疼,“这个我劝过,可他们都说自己下乡不是来种地的。整天呆在田里跟大队上的人有什么区别?”
    她怕说多了逆反,不好多劝,只能委婉的叫他们找点儿正事儿干。
    江志农听的直摇头,“连亲自体会一下大队上的生活都做不到,能提出什么有用的意见?”
    这还是从他爸妈身上学来的,那些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员,无一不是亲自到地里看过的。
    他爸妈常常一住就是几个月几年,说是不亲自盯着,根本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错,也不了解哪一步能改良。
    江志农从前对此只信三分,当他爸妈是谦虚,当下到了河东大队才意识到他爸妈话里的真意。
    他信心满满的来,无头苍蝇一般的转。
    脑海中装着几个致富的路,却哪一条都走不动。
    最适合种葡萄的山丘种的是红薯,河东大队最重要的口粮,要是他说挖了种葡萄,河东大队的人恐怕先把他打成葡萄色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赵胜男想,“现在两边没闹那么僵,他们应该也能稍微了解一下河西大队的情况,不至于太胡来。”
    陆许山突然问,“他们要是跟河西大队一直不合,是不是会被调走?”
    赵胜男想了想,“也有可能。”
    不过不会调太远,说不定就附近几个大队每个塞两个,分散开来既不会太闹事,又不至于被别的大队排斥。
    只是一想到有麻烦精可能要到他们大队来,饶是赵胜男都不免头皮发麻。
    陆许山来了兴致,又问,“那他们走了,咱们是不是能去河西大队?”
    宋满冬看向他。
    赵胜男面带隐忧,“你怎么会想要去河西大队?”
    陆许山理所当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