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160节(1/2)
即便宋满冬离开,他们还是循旧继续这么过。
今天被宋满冬点醒,才如梦初醒。
他们本就不擅长做菜,何必刁难自己?
姚娉婷自嘲着,“脑袋都冻僵了。”
“我炖点儿汤给你们暖暖。”宋满冬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先引火,将三角泥炉也烧起来,把腊排骨剁了丢进锅里大火炖着。
又叫姚娉婷去地窖拿了白萝卜,切块儿放进去。
腊排骨用花椒盐腌过,现在炖的时候也不需要加什么佐料,丢些姜片就行。
宋满冬做这些的时候,都将个中缘由给他们讲了,比起炒菜,炖汤是容易些的。
说着看到土豆,心底又产生一丝丝动摇。
宋满冬摇了摇头,将对他们的怀疑驱逐出脑海,拎着菜刀从屋梁上挂的猪肉切下一块儿,剁成肉沫。
土豆剥了皮,用勺子压成小块儿,不必太细,这并非是为了省事儿,而是为了保留着土豆的口感。
每人分上半碗。
碗在灶台上排着队。
肉沫先用油煸,而后调味儿勾芡,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浇头就做好了。
宋满冬勺起勺落,从头至尾,刚好分完,“趁热吃了垫垫肚子吧。”
她没带表,但大概也能估摸出时间,至少有九点了。
连她这中午吃过食堂饭,下午又早早下班的人,都觉得腹中饥肠辘辘,更何况是姚娉婷她们。
宋满冬话音一落,姚娉婷她们便飞快的端起碗,拿着勺子往嘴里塞上一勺。
“土豆原来这么好吃。”姚娉婷边吃边震撼。
“是肉好吃,里面加了肉。”陆许山坚持己见。
嘴上争斗不停,但吃饭的速度是一点儿也不慢。
宋满冬抽空搅拌了下腊排骨汤,又切了半颗白菜丢进去。
待土豆泥吃完,每人先打了半碗萝卜白菜汤。
热乎乎的汤冲淡了心头的急躁,叫人发出情不自禁的喟叹声。
泥炉上的小锅咕嘟嘟的冒泡。
填饱了肚子,赵胜男才问起来宋满冬,“之前不是说周六回来么?怎么今天这么晚回?”
“是出了什么急事儿么?”
姚娉婷则是道,“看满冬的模样哪儿像是出事儿的!就算真有,也是喜事儿。”
宋满冬解释道,“张兴旺借了自行车,顺路带我回来的。”
据张兴旺所说,是他们一同做萨其马的工友。
听说他要坐公共汽车,又转步行六公里,便热心的把车借给了他。
宋满冬听的惊叹。
自行车至少要两百块,还要自行车票。
那人竟这么大方的直接借了出来?
不过她见到的热心肠人多了,惊讶一瞬后,便不多关注了,还自觉找到了原因。
食品厂一个月十八块工资,以张兴旺的节俭,恐怕用不了几块钱。
说不定一年就能攒下来买自行车的钱。
一辆自行车,哪儿有食品厂的工作好?
更何况厂里招人比他们交朋友严格多了,家庭背景都有迹可循,更不用担心张兴旺带着自行车跑了。
有自行车往返确实方便不少,只是也不能回回借别人的。
宋满冬心里也琢磨着自己要不要买一辆。
钱她是够的,自行车票可以到黑市换。
东风公社不容易出自行车票,但怀安县应该不难寻。
思索间,宋满冬又简单的说了上周末的情况,和陈家明被补充录用的消息。
赵胜男先是一喜,“陈家明确实有这个能力考上。”
姚娉婷还记得,“当时他排在张兴旺后面一位,张兴旺自己考上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心里别扭着,怕伤到他的心。”
要是差多了还好说,偏偏就一位。
宋满冬点点头。
陈家明失之交臂的可是食品厂的工作,换成心胸狭窄的人,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儿。
赵胜男高兴过后,又担忧起来,“后面要是再来几次招工,有出息的人都去了县城、公社,大队上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姚娉婷不在意道,“不是还有咱们呢?”
“没了他们,你就不管河东大队了?”
赵胜男摇摇头。
她是不会改变自己想法。
宋满冬很少表示自己的看法,这次难得开口,“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坏事儿。”
“往外走的人越多越好。见识过外面的情况,才会发觉大队上的局限,才会想着改变。”
赵胜男若有所思。
宋满冬也是这些天闲来无事琢磨的,不过她想的是食品厂的情况。
但推到河东大队也适用,“而且,我觉得他们之中有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再回来,会比我们做的更好。
只有他们清楚河东大队最需要什么东西,最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宋满冬习惯性的举了个简单例子,“现在咱们问大队上的人,想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他们大概只能想到吃饱穿暖。”
“可咱们会觉得他们收麦子需要收割机,犁地需要拖拉机,房子要盖成砖房,村子里需要通电
今天被宋满冬点醒,才如梦初醒。
他们本就不擅长做菜,何必刁难自己?
姚娉婷自嘲着,“脑袋都冻僵了。”
“我炖点儿汤给你们暖暖。”宋满冬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先引火,将三角泥炉也烧起来,把腊排骨剁了丢进锅里大火炖着。
又叫姚娉婷去地窖拿了白萝卜,切块儿放进去。
腊排骨用花椒盐腌过,现在炖的时候也不需要加什么佐料,丢些姜片就行。
宋满冬做这些的时候,都将个中缘由给他们讲了,比起炒菜,炖汤是容易些的。
说着看到土豆,心底又产生一丝丝动摇。
宋满冬摇了摇头,将对他们的怀疑驱逐出脑海,拎着菜刀从屋梁上挂的猪肉切下一块儿,剁成肉沫。
土豆剥了皮,用勺子压成小块儿,不必太细,这并非是为了省事儿,而是为了保留着土豆的口感。
每人分上半碗。
碗在灶台上排着队。
肉沫先用油煸,而后调味儿勾芡,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浇头就做好了。
宋满冬勺起勺落,从头至尾,刚好分完,“趁热吃了垫垫肚子吧。”
她没带表,但大概也能估摸出时间,至少有九点了。
连她这中午吃过食堂饭,下午又早早下班的人,都觉得腹中饥肠辘辘,更何况是姚娉婷她们。
宋满冬话音一落,姚娉婷她们便飞快的端起碗,拿着勺子往嘴里塞上一勺。
“土豆原来这么好吃。”姚娉婷边吃边震撼。
“是肉好吃,里面加了肉。”陆许山坚持己见。
嘴上争斗不停,但吃饭的速度是一点儿也不慢。
宋满冬抽空搅拌了下腊排骨汤,又切了半颗白菜丢进去。
待土豆泥吃完,每人先打了半碗萝卜白菜汤。
热乎乎的汤冲淡了心头的急躁,叫人发出情不自禁的喟叹声。
泥炉上的小锅咕嘟嘟的冒泡。
填饱了肚子,赵胜男才问起来宋满冬,“之前不是说周六回来么?怎么今天这么晚回?”
“是出了什么急事儿么?”
姚娉婷则是道,“看满冬的模样哪儿像是出事儿的!就算真有,也是喜事儿。”
宋满冬解释道,“张兴旺借了自行车,顺路带我回来的。”
据张兴旺所说,是他们一同做萨其马的工友。
听说他要坐公共汽车,又转步行六公里,便热心的把车借给了他。
宋满冬听的惊叹。
自行车至少要两百块,还要自行车票。
那人竟这么大方的直接借了出来?
不过她见到的热心肠人多了,惊讶一瞬后,便不多关注了,还自觉找到了原因。
食品厂一个月十八块工资,以张兴旺的节俭,恐怕用不了几块钱。
说不定一年就能攒下来买自行车的钱。
一辆自行车,哪儿有食品厂的工作好?
更何况厂里招人比他们交朋友严格多了,家庭背景都有迹可循,更不用担心张兴旺带着自行车跑了。
有自行车往返确实方便不少,只是也不能回回借别人的。
宋满冬心里也琢磨着自己要不要买一辆。
钱她是够的,自行车票可以到黑市换。
东风公社不容易出自行车票,但怀安县应该不难寻。
思索间,宋满冬又简单的说了上周末的情况,和陈家明被补充录用的消息。
赵胜男先是一喜,“陈家明确实有这个能力考上。”
姚娉婷还记得,“当时他排在张兴旺后面一位,张兴旺自己考上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心里别扭着,怕伤到他的心。”
要是差多了还好说,偏偏就一位。
宋满冬点点头。
陈家明失之交臂的可是食品厂的工作,换成心胸狭窄的人,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儿。
赵胜男高兴过后,又担忧起来,“后面要是再来几次招工,有出息的人都去了县城、公社,大队上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姚娉婷不在意道,“不是还有咱们呢?”
“没了他们,你就不管河东大队了?”
赵胜男摇摇头。
她是不会改变自己想法。
宋满冬很少表示自己的看法,这次难得开口,“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坏事儿。”
“往外走的人越多越好。见识过外面的情况,才会发觉大队上的局限,才会想着改变。”
赵胜男若有所思。
宋满冬也是这些天闲来无事琢磨的,不过她想的是食品厂的情况。
但推到河东大队也适用,“而且,我觉得他们之中有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再回来,会比我们做的更好。
只有他们清楚河东大队最需要什么东西,最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宋满冬习惯性的举了个简单例子,“现在咱们问大队上的人,想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他们大概只能想到吃饱穿暖。”
“可咱们会觉得他们收麦子需要收割机,犁地需要拖拉机,房子要盖成砖房,村子里需要通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