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你差的还远(2/2)
蕴古的死就有些千古奇冤了。
贞观五年时,张蕴古为大理寺少卿,当年有个叫李好德的人经常在外散布朝廷的谣言,结果事情被捅到了朝廷,李世民便让张蕴古去审理这件案子。
一番审问,张蕴古告诉李世民说这个李好德患有癫痫,律法无法对其从重判处,李世民听了以后很是认同张蕴古的说法,于是便下令放了李好德。
结果张蕴古因为太高兴了,就跑去牢里跟李好德下棋,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好死不死的恰巧被御史给逮到。
然后御史就直接将这件事情告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一听这还了得?
查!严查!狠狠的查!
结果一查,张蕴古是相州人,而这个李好德实际上是相州刺史的弟弟,张蕴古这一番作为,其实就是官官相护的结果,大怒之下的李世民直接下令斩了张蕴古。
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突然回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现了情况不对劲儿,张蕴古虽然有违法行为,但也远远不止于处斩啊?
更让他觉得后背发凉的是他在下令斩首张蕴古的时候,朝中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他,这就可怕了,再这么发展下去,自己跟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于是就出台了五覆奏这个制度,什么是五覆奏呢?
就是一个人被判处死刑之后,比如说定于本月十五行刑,那么刑部需要在本月十三,和十四这两天分别上奏一道折子给皇帝复审,若是这两次复审都通过了,那么在行刑当日,刑部需要在不同时间上奏三道折子给皇帝复审,基本上也就是半个时辰上奏一次。
若是皇帝都同意了,那么就等着行刑时间就行了,这五次上奏只要皇帝有一次有疑问,那么就会取消行刑,对整件案子进行重审,审完之后是斩还是放会再去定夺,但若是斩的话,依旧要执行五覆奏的规定。
五覆奏制度出来以后,大唐因为皇帝喜怒而被误杀的大臣几乎没有了,而普通百姓因为冤假错案而被误杀的概率也极大的降低了。
不过除了京城以外,其他地方执行的是三覆奏。
贞观五年时,张蕴古为大理寺少卿,当年有个叫李好德的人经常在外散布朝廷的谣言,结果事情被捅到了朝廷,李世民便让张蕴古去审理这件案子。
一番审问,张蕴古告诉李世民说这个李好德患有癫痫,律法无法对其从重判处,李世民听了以后很是认同张蕴古的说法,于是便下令放了李好德。
结果张蕴古因为太高兴了,就跑去牢里跟李好德下棋,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好死不死的恰巧被御史给逮到。
然后御史就直接将这件事情告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一听这还了得?
查!严查!狠狠的查!
结果一查,张蕴古是相州人,而这个李好德实际上是相州刺史的弟弟,张蕴古这一番作为,其实就是官官相护的结果,大怒之下的李世民直接下令斩了张蕴古。
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突然回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现了情况不对劲儿,张蕴古虽然有违法行为,但也远远不止于处斩啊?
更让他觉得后背发凉的是他在下令斩首张蕴古的时候,朝中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他,这就可怕了,再这么发展下去,自己跟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于是就出台了五覆奏这个制度,什么是五覆奏呢?
就是一个人被判处死刑之后,比如说定于本月十五行刑,那么刑部需要在本月十三,和十四这两天分别上奏一道折子给皇帝复审,若是这两次复审都通过了,那么在行刑当日,刑部需要在不同时间上奏三道折子给皇帝复审,基本上也就是半个时辰上奏一次。
若是皇帝都同意了,那么就等着行刑时间就行了,这五次上奏只要皇帝有一次有疑问,那么就会取消行刑,对整件案子进行重审,审完之后是斩还是放会再去定夺,但若是斩的话,依旧要执行五覆奏的规定。
五覆奏制度出来以后,大唐因为皇帝喜怒而被误杀的大臣几乎没有了,而普通百姓因为冤假错案而被误杀的概率也极大的降低了。
不过除了京城以外,其他地方执行的是三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