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提醒道:“王上,臣有事要禀告……”
    御史丞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瞄向姜蓁。
    姜蓁岿然不动,姜王叫她来的,姜王要是不开口,她是不会走的。
    姜王捂着胸口,咳了两声,虚弱的说道:“最近大病刚愈,我身体不舒服,也没什么劲。阿蓁孝顺,特意来替我捧竹简,还帮我念……”
    批阅奏章是个体力活,多的时候,姜王一天能批阅五十斤的竹简。帮忙念奏章这事情,没有姜蓁,姜王的侍从也能干,可姜蓁这不是孝顺嘛。
    各位臣子送上来的奏章,姜蓁都能看,议事的时候背着她,也没什么意思。
    姜蓁现在有名望,又有姜王的宠爱,诸位臣子试探了一下,就默认了姜蓁的存在,自然的当着姜蓁的面,商量起了国家大事,连看她最不顺眼的右相都没多说什么。
    自从有正经事做,姜蓁就在王宫扎根,去公主府的次数也少了。
    但公主府的事务不多,姜蓁不在也能照常运行,蓝河县那边就更不用姜蓁操心了。
    精盐的买卖县衙管着,每日都在稳定的进钱。陈冬那边增添了大量的奴隶,人手充足,钱粮也够用,他不止把河沙清理了一遍,地势低的地方也修好了堤坝,现在正在各乡指导大家修水渠。
    蓝河县不能征上万的民夫,全靠水泥加速了修坝的过程,否则就靠那两三千奴隶和周围的乡民,这堤坝能修好几个月。
    每隔一段时间,陈冬就会向姜蓁来信汇报进度,还有他在此期间的花费。
    姜蓁哪怕在都邑,对陈冬的进程也一清二楚,等他们修完堤坝,姜蓁就给他们去信,让陈冬去各乡修渠的时候,顺带把主干道的路也修一修。
    蓝河县的路修完了,再修蓝河县到都邑的路,那条路她以后会经常走,修平整一点,不止自己以后少遭罪,来蓝河县的商贾也便利。
    等把路修完,她新买的两三千个奴隶没事干了,正好就能训练成自己的护卫。
    顺理成章的事,其他人就算知道她养那么多人,也会觉得事出有因。
    姜蓁心里正美美的盘算着呢,姜王又虚弱的倒下了,吓得姜蓁一直跟着姜王身边,都不敢离开。
    姜王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还对姜蓁宽慰道:“你不用担心,这都是老毛病了。不过我腿疼成这样,今年的雨怕是会下很大,你出宫跑一趟,让左相和右相商量个章程给我。”
    第26章 想当宋国王后吗(三合一)
    姜王身体不舒服,精力不济,姜蓁果断接下他派发的任务,抓紧时间出宫找两位丞相。
    姜蓁才刚出宫,天空中就已经响起了惊雷,大雨侵盆而下。
    左相和右相平时有些政见不合,但事关水患,他们的速度却很快,都不用怎么商议,很快就把奏章写好,送进宫里。
    姜蓁捧着竹简,替姜王念道:“召奉常祭天地、祖宗、山川……若水势过大,亭长、里正可带领百姓到山林中狩猎……”
    念到最后,姜蓁人都麻了,感觉就没有一条正经救灾的,忍不住对姜王问道:“朝廷不是有存粮吗?为什么不用来救助受灾的百姓?再或者减税也可以啊。”
    姜国建都百年,都邑肯定不会被洪水淹,可大河两岸的城池和百姓就惨了,蓝河县往年也是被洪水祸害的地方,暴雨一来,姜蓁就担心起了蓝河的百姓。
    【可不是嘛,祭祀有啥用,祖宗能保佑天上不下雨?】
    【姜国还是五大强国之一,治理水平就这?】
    【那俩丞相这么快就把奏章搞出来,肯定照的是旧例,毕竟就大河那糟心样,隔几年就会发大水,姜国的臣子应该也习惯了。】
    【姜王还是以仁德著称的。就这救灾水平,怪不得古代人口少了。】
    本来就是在教姜蓁处理政事,面对姜蓁的问题,姜王很有耐心的反问道:“让百姓去山林中狩猎,给他们发种子和农具,这不就是在救助百姓吗?”
    “这对百姓的帮助太小了。在水灾期间,可能会有很多人饿死、病死,若是损失太多人口怎么办?”姜蓁觉得人命宝贵,这个时代的人命更甚。
    “若是朝廷真像你说的这样做,百姓就只会不劳而获,不知自救。姜国地域辽阔,挨着大河的地方有水灾,其他地方可能发生旱灾、蝗灾……要是他们都指望朝廷的粮仓,朝廷负担得起吗?”
    “各封地每年都要给朝廷上贡送礼,这是朝廷辖制封地的一种手段,若是受灾地区减税,他们就能找各种理由不上贡。阿蓁,你那些叔伯可不像你一样单纯善良。”
    看姜蓁被自己说懵了,姜王才教育道:“发生灾祸,哪有不死人的。治灾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当地的百姓逃荒,流失到别国去。若是发生此事,当地的县令、县丞、亭长、乡长都要重罚,以儆效尤。”
    姜王不是不明白人口的重要性,但他的处理方式,充满了上位者的冷酷无情。
    百姓可以死,但不可以逃荒。
    【艾玛,姜大头看着柔柔弱弱的,也是个狠角色啊。】
    【姜王看小阿蓁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傻白甜,又慈爱又担忧。】
    【姜王这套做法,挺适合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他们没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