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槐哥,”迟疑片刻,他开口,“你当年为什么要转项?”
    徐槐完全没有预料到他会问这个问题,停了停,才道:“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平行大回转。”
    “怎么会?”杞无忧觉得他在讲国际笑话。
    如果说徐槐不适合平行大回转,那这个项目的大部分运动员都可以直接退役了。
    “好吧,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徐槐没有打算把这个问题就这样糊弄过去。
    当初他转项的时候,许多人问过他同样的问题,他心里有现成的答案。
    但面对着眼前的小孩儿,他突然不想再重复那套说辞。
    “可能还因为我当时刚刚成年,心理上不够成熟,急于摆脱现状。”
    听到他的话,杞无忧眉头紧蹙。
    摆脱现状指的是……?
    “摆脱aksel.”
    徐槐顿了下,“你应该知道他吧?”
    作者有话说:
    喜报:昨天的评论都押对了!
    悲报:存稿用完了,之后依然会尽量日更,但时间可能会晚一点。
    以及,更到十万字了数据还是很差,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家多多评论投喂海星助力本文上榜单,谢谢qaq
    第31章 心疼
    阿卡塞尔,挪威广为人知的殿堂级滑手。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与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两个项目上同时获得大满贯的运动员。
    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ryan的父亲。不过,在ryan登上国际赛场拿到第一个赛事奖杯以前,大家似乎都不记得ryan的名字,只会称呼他为“aksel的儿子”。
    徐槐从四岁就开始滑雪,人生中有一大半的时光都是在雪场中度过的。其实他最早练的项目是高山滑雪,而非单板,后来接触到更多的滑雪项目,秉承着技多不压身的原则,阿卡塞尔让他把滑雪的所有项目几乎都尝试了个遍。
    年少的徐槐在阿卡塞尔的光环下成长,但也同样被笼罩在他的阴影里。很小的时候,阿卡塞尔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给他开通了账号,拍视频,记录他的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耗费心力为他打造“神童”、“天才少年”人设。这不单单是在培养一位有天赋的运动员,更是在造星。
    阿卡塞尔退役后没有继续从事滑雪方面的职业,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出色的商人。他很有经商头脑,善于经营公司,除了成立多家滑雪学校与运动品牌之外,还投资开发了当地的不少冰雪产业。
    成名多年,阿卡塞尔早已不缺名也不缺利,他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不只是为了赚钱。比起“摇钱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儿子当作“招牌”,亦或者是一笔“投资”。
    徐槐是雪圈少见的全能型选手,高山滑雪和自由式都玩得很好,同时还可以兼顾u型池和公园。这样的一位天才运动员,再加上他的出身,从初登雪坛时就注定会受到万众瞩目。
    2007年,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15岁的徐槐横空出世,首次参赛便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
    而在此之前,阿卡塞尔就以ryan监护人的身份,替他签了许多份杂七杂八的合约,没有人问过他是否愿意。那时的徐槐年纪太小,对于很多条款都懵懵懂懂,合约的实际受益人也并不是他。
    在阿卡塞尔与专业运营团队的运作下,还未成年的徐槐签约了数家品牌,接代言、上杂志封面,拍纪录片、电影、广告,参加商业活动……媒体曝光度很高,铺天盖地的宣传将他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单板巨星,也一度被雪圈评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单板运动员之一。
    这对运动员来说并不是好事。被长期放置在聚光灯下接受审视的他,难以避免地会被众人与其他滑手放在一起比较,比赛中但凡出现一点失误就会被无限放大……
    为了提高儿子的知名度,每逢雪季,阿卡塞尔都会不间断地给徐槐注册报名,参加各种比赛,除了国际雪联的相关比赛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商业赛事。
    超负荷的训练与比赛令徐槐倍感疲惫,这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种残苛而严重的消耗,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负担。
    受伤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康复,但阿卡塞尔要求徐槐尽快回到赛场,于是带伤训练、带伤比赛逐渐成为常态……
    他在万众期待中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收获无数赞誉与崇拜,无数雪迷为他欢呼呐喊,无数实力运动员把他当作最大的对手,无数滑雪新人将他视为偶像,然而那些年,很少有人知道徐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样子永远是轻松、快乐的,看不到任何悲情色彩。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七岁。那年的雪季,徐槐在日本训练时受了严重的伤,当时恰逢中国的新年,徐吟秋和他视频通话时发现他那边的背景是医院病房。
    徐吟秋得知徐槐受伤后,连夜从卑尔根赶往日本长野。
    徐槐的妈妈徐吟秋是应用语言学博士,出国访学期间,去雪场滑雪,偶然结识了阿卡塞尔。完成学业后,她在哈佛东亚系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讲师,后又被国家汉办外派到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任院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