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1/2)
但是让朱棣大跌眼镜的是,北伐主帅黄昏、副帅朱瞻基和雄霸,都写了一封章折回应天,说把秃孛罗的逃窜他们又责任,已经让雄霸率军去追了。
朱棣看到章折后无语了。
可没办法,别人刚攻克了瓦剌,现在还没开始奖励有功之人,你就问罪不太合适,这种情况最后一般是将功折过。
只得发还一封圣旨过去,安抚这几人。
同时再递国书到亦力把里和金帐汗国,警惕这两国不要接纳瓦剌残军和王室余孽,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至于这两国听不听,朱棣无所谓。
老子打了中南半岛打了漠北,还不敢打你亦力把里和金帐汗国?
膨胀了。
朱棣现在也膨胀了,觉得这天下就没有老子大明不敢去打的地方,他甚至已经在堪舆图上仔细斟酌,是不是应该把女真也收服了,留在外面实在是个隐患,搞不好将来会成为漠北一样的顽疾。
现在有顺平和长平布政司作为跳板,又有奴儿干的地形牵制,完全可以将还不成气候的女真彻底给解决掉。
解决,不是指让它臣服。
而是将之纳入大明疆域,杀光它的王室,然后组建布政司,形成大明对其疆域和人民的绝对掌控力,再用文化去同化他们。
反正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效果很好。
当这些琐碎事过去,朝堂事不可避免的将重点转移到瓦剌的战后建设——还是在主持瓦剌大局人选上起了争执。
朱棣和朱高炽还是想力推太孙。
群臣则力推黄淮。
被夹在当中的黄淮那个苦啊,他想去瓦剌——老实说,有了刘宁然和于谦的前车之鉴,现在大家都对外放主持新扩疆域的封疆大吏趋之若附。
像刘宁然和于谦,将来回到朝堂,也许过度一下,下一步肯定是六部侍郎走起,然后理所当然的成为六部尚书。
他黄淮去瓦剌镀金回来,也可以直升尚书。
绝对比在内阁混来得快。
但黄淮又不敢得罪朱棣,而且黄淮也是支持太子太孙的——比较隐晦而已,别说朱棣不知道,黄淮的这个立场连太子和太孙都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他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登基的,然后太孙接班。
太子朱高炽守成几十年。
大明稳固形势增强国力之后,太孙就有了最好的登基环境,然后再去开疆拓土,大明只会蒸蒸日上,不会走下坡路。
第1087章 瓦剌的战后工作
朝堂迟迟定不下主持关外大局的人选,然后这个时候,北伐主帅黄昏已经和朱瞻基带着三万神机营去往瓦剌区域,用绝对兵力掌控瓦剌区域。
同时,上章折请求朝堂给与瓦剌区域足够的粮草,解决三万神机营粮草问题的同时,也要保证瓦剌百姓不会在这个寒冬饿死冻死太多。
小冰河时期,若是不保证粮草,瓦剌今年又一直在打仗,还被北伐大军犁了一遍,基本上大明战后工作做不好的话,会死一大堆人的人。
普通的老百姓要救。
但有一个人还是要杀——这一点,黄昏绝不仁慈。
也先!
虽然现在按照这个架势下去,土木堡基本上绝对不会出现了,但也先作为枭雄,黄昏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掌控他。
所以得杀。
之前大军犁遍了瓦剌区域,也没找到也先。
所以黄昏这一次和朱瞻基再赴瓦剌,哪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这个对大明存在隐患的草原枭雄,然后斩草除根。
确实。
大明在关外,除了对鞑靼比较仁慈,对兀良哈和瓦剌都是秉持一个策略。
杀尽王室。
这一点,朱瞻基简直和朱棣一模一样。
带领神机营到了瓦剌后,因为雄霸在追把秃孛罗,而黄昏只是想铲除也先,对于其他王室成员,黄昏的态度不清不楚。
而朱瞻基又是得到过朱棣暗示的,这个时候他只能亲自上。
关键是,朱瞻基确实都有帝王之气。
能够仁慈,但下起狠手来,一点也不比他爷爷朱棣差多少,在朱瞻基的血色屠刀下,马哈木家族,除了在逃的也先,被杀了个精光。
安加拉河流域属于太平领导的部落,因为太平投降了大明,被朱棣封王,所以朱瞻基不好明面上下死手。
不过把秃孛罗的家人就惨了。
把秃孛罗急于逃命,哪有空去接应家人和亲属,所以朱瞻基抵达瓦剌堡垒后,杀马哈木家族的同时,也罢把秃孛罗家族的人杀了个精光。
瓦剌三巨头中,就只剩下一个太平。
然后太平也胆战心惊。
他此刻还在从应天返回瓦剌的路上,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时代不一样了,如果他回到瓦剌敢有任何让大明不满意的地方,马哈木和把秃孛罗家族的下场就是他太平一族人的下场。
所以太平如履薄冰。
不过太平也清楚一点,只要他听话,不仅可以保住一家老小的命,也许还能成为失捏干和马儿哈咱那样的人。
没有太多的兵力和权势,但是有富贵。
君
朱棣看到章折后无语了。
可没办法,别人刚攻克了瓦剌,现在还没开始奖励有功之人,你就问罪不太合适,这种情况最后一般是将功折过。
只得发还一封圣旨过去,安抚这几人。
同时再递国书到亦力把里和金帐汗国,警惕这两国不要接纳瓦剌残军和王室余孽,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至于这两国听不听,朱棣无所谓。
老子打了中南半岛打了漠北,还不敢打你亦力把里和金帐汗国?
膨胀了。
朱棣现在也膨胀了,觉得这天下就没有老子大明不敢去打的地方,他甚至已经在堪舆图上仔细斟酌,是不是应该把女真也收服了,留在外面实在是个隐患,搞不好将来会成为漠北一样的顽疾。
现在有顺平和长平布政司作为跳板,又有奴儿干的地形牵制,完全可以将还不成气候的女真彻底给解决掉。
解决,不是指让它臣服。
而是将之纳入大明疆域,杀光它的王室,然后组建布政司,形成大明对其疆域和人民的绝对掌控力,再用文化去同化他们。
反正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效果很好。
当这些琐碎事过去,朝堂事不可避免的将重点转移到瓦剌的战后建设——还是在主持瓦剌大局人选上起了争执。
朱棣和朱高炽还是想力推太孙。
群臣则力推黄淮。
被夹在当中的黄淮那个苦啊,他想去瓦剌——老实说,有了刘宁然和于谦的前车之鉴,现在大家都对外放主持新扩疆域的封疆大吏趋之若附。
像刘宁然和于谦,将来回到朝堂,也许过度一下,下一步肯定是六部侍郎走起,然后理所当然的成为六部尚书。
他黄淮去瓦剌镀金回来,也可以直升尚书。
绝对比在内阁混来得快。
但黄淮又不敢得罪朱棣,而且黄淮也是支持太子太孙的——比较隐晦而已,别说朱棣不知道,黄淮的这个立场连太子和太孙都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他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登基的,然后太孙接班。
太子朱高炽守成几十年。
大明稳固形势增强国力之后,太孙就有了最好的登基环境,然后再去开疆拓土,大明只会蒸蒸日上,不会走下坡路。
第1087章 瓦剌的战后工作
朝堂迟迟定不下主持关外大局的人选,然后这个时候,北伐主帅黄昏已经和朱瞻基带着三万神机营去往瓦剌区域,用绝对兵力掌控瓦剌区域。
同时,上章折请求朝堂给与瓦剌区域足够的粮草,解决三万神机营粮草问题的同时,也要保证瓦剌百姓不会在这个寒冬饿死冻死太多。
小冰河时期,若是不保证粮草,瓦剌今年又一直在打仗,还被北伐大军犁了一遍,基本上大明战后工作做不好的话,会死一大堆人的人。
普通的老百姓要救。
但有一个人还是要杀——这一点,黄昏绝不仁慈。
也先!
虽然现在按照这个架势下去,土木堡基本上绝对不会出现了,但也先作为枭雄,黄昏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掌控他。
所以得杀。
之前大军犁遍了瓦剌区域,也没找到也先。
所以黄昏这一次和朱瞻基再赴瓦剌,哪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这个对大明存在隐患的草原枭雄,然后斩草除根。
确实。
大明在关外,除了对鞑靼比较仁慈,对兀良哈和瓦剌都是秉持一个策略。
杀尽王室。
这一点,朱瞻基简直和朱棣一模一样。
带领神机营到了瓦剌后,因为雄霸在追把秃孛罗,而黄昏只是想铲除也先,对于其他王室成员,黄昏的态度不清不楚。
而朱瞻基又是得到过朱棣暗示的,这个时候他只能亲自上。
关键是,朱瞻基确实都有帝王之气。
能够仁慈,但下起狠手来,一点也不比他爷爷朱棣差多少,在朱瞻基的血色屠刀下,马哈木家族,除了在逃的也先,被杀了个精光。
安加拉河流域属于太平领导的部落,因为太平投降了大明,被朱棣封王,所以朱瞻基不好明面上下死手。
不过把秃孛罗的家人就惨了。
把秃孛罗急于逃命,哪有空去接应家人和亲属,所以朱瞻基抵达瓦剌堡垒后,杀马哈木家族的同时,也罢把秃孛罗家族的人杀了个精光。
瓦剌三巨头中,就只剩下一个太平。
然后太平也胆战心惊。
他此刻还在从应天返回瓦剌的路上,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时代不一样了,如果他回到瓦剌敢有任何让大明不满意的地方,马哈木和把秃孛罗家族的下场就是他太平一族人的下场。
所以太平如履薄冰。
不过太平也清楚一点,只要他听话,不仅可以保住一家老小的命,也许还能成为失捏干和马儿哈咱那样的人。
没有太多的兵力和权势,但是有富贵。
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